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8章 建橋(1/2)

作者:月關
第08章 建橋

“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一旦宋天子易地酬勳,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信很短,不過二十來字,一點不似李煜平常修文措辭的華麗,卻是言簡意賅。這是李煜寫給升州東南面行菪招撫制置使、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王錢俶的密信,錢俶已呈送汴梁,同時謄錄了一份,轉呈伐唐主帥趙光義,此刻趙光義看的就是李煜密信的副本。

李煜寫給錢俶的這封信,策反的意思一覽無餘,吳越國宰相沈虎子看了深以為然,認為吳越就算不聯合唐國對付宋國,也不應該出兵消滅唐國,否則唐國一滅,吳越也就沒有存在的可能了,錢俶的大王做不成,他這個宰相也做到家了,錢俶從諫如流,馬上打發他回老家了,然後這封密信便分別落到了趙氏兄弟手上。

趙光義曬然一笑,他早知道錢俶不敢叛宋,或許,他還抱著萬一的希望,希望自己對宋所表示的忠心、助宋討伐天下的行為,能感動趙氏,能網開一面,保留他這與人無害的吳越國,但是如果宋國真要吞併吳越,他也只能順勢而為。

錢俶做為一方君主,不及趙匡胤雄才大略,不及李煜文才風流,但是他看人看的很清楚,對自己的斤兩也十分清楚,他已經看出,不管他錢俶是否參戰,唐國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罷了,而他吳越國的結局也完全取決於趙官家的心意,反抗與不反抗,對吳越國來說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對錢氏家族來說卻大不相同,所以做出了他認為最明智的選擇。

趙光義對錢俶信中表忠心的部分並不在意,一眼掠過,集中在軍情的報告上。錢俶罷了沈虎子的宰相,繼續揮兵猛攻,如今已連克宜興、江陰,包圍了常州,信中說,常州唐軍據城苦戰,其援軍正星夜馳來,吳越軍決定圍住常州、以逸待援,只俟擊敗援軍、再行攻克常州,然後以此為據點,配合宋軍形成對唐的大包圍圈,逐步縮攏,迫向金陵。

趙光義見信心中更加急迫,曹彬穿湖口、破金陵,如今正日夜攻打蕪湖;錢俶連破宜興、江陰,正圍困常州,而自己呢?自己所率的軍隊是宋軍的主力,是自京師帶來的精銳禁軍,如今還寸功未離,如果等到曹彬和錢俶趕來接他過江,那他顏面何存?

趙光義放下錢俶的書信,俯身看著帥案上臨時草繪的採石磯攻防圖,雙眉鎖了起來。

他穿一身戎裝,衣甲鮮明。一身甲冑閃著冷冷的幽光,穿著這樣一身盔甲,坐在那兒只能正襟危坐,久了並不舒服,但是趙光義喜歡這種感覺,多少年不曾披過戰袍了,重又穿起時,他已經從一個軍中小將成為統御三軍的大元帥,他喜歡這種彈指間流血飄櫓、一聲叱令萬千人頭落地的感覺,穿上這身甲冑,他彷彿又回到了血氣方剛的少年時代。

可是當他意氣風發地劍指江南,風塵僕僕地趕來時,卻在採石磯被阻住了去路,這讓他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挫折感,怒火鬱積在胸,俯視地圖良久,他狠狠地一捶帥案,霍地站起,在帳中疾行起來。

“千歲了,夜深了,還是先行回帳休息吧。”

王繼恩慢條斯理地說著,從泥爐上提起壺來,又為他斟滿一杯熱茶。

趙光義猛地站住,拇指輕輕摸挲著腰間寶劍的黃銅吞口,沉吟片刻,返回帥案之後,對直挺挺地立在帳中的兩員先鋒大將吩咐道:“昨日我軍本已成功過江,可惜後援乏力,登岸軍士難敵唐人的反撲,竟至功敗垂成。明日一早,三軍用膳之後歇息一刻鐘,然後再度向對岸守軍發動進攻。”

兩員大將抱拳施禮道:“遵令!”二人身形一動,渾身甲葉子譁愣愣直響,更增帳中蕭殺之氣。趙光義目光一轉,對左首那員將領道:“伍告飛,明日你集中搜羅來的大小漁船,親自率軍攻打採石磯。”

“得令!”

“楊海清,你使竹木伐子載軍士隨後赴援,伍告飛一旦得手,你立即登岸赴援,哪怕全軍戰死,也要守住灘頭,並儘速將船筏駛回載我後續大軍過江。”

“得令!”

“常書記,你擬一封戰書,明晨使一小校送抵對岸。”

書記官常輝,抓起毛筆,鋪開紙張,只聽趙光義殺氣騰騰地道:“告訴楊收、孫震,他們雖得小勝,不過一時得失,終難敵我天兵雄威,識時務者,速速納地稱降,本王保他們榮華富貴、似錦前程,若不知好歹頑抗到底,本王過江,必屠盡守軍,他阻我大軍一日,本王便屠一城,血海殺孽,他二人一力承擔,詳細措辭,你自思量。”

趙光義說罷,把戰甲一震,喝道:“退帳!”

趙光義大步走出中軍帳,便向自己宿出行去,王繼恩乜眼瞄了下那兩位將軍,端起放在帥案上的那杯茶,滋溜一口喝個淨光,便邁著小碎步追著趙光義去了。

進了趙光義的寢帳,王繼恩便含笑勸道:“千歲,千歲,您何必著急呢,曹彬水師一到,水陸合一,採石磯必是王爺囊中之物。”

趙光義道:“曹彬派人送來訊息,湖口守軍回過味兒來,派了小股艦隊自後騷擾,沿途唐軍不斷施放火箭,在江中打樁阻船,蕪湖守軍誓死頑抗,他還需幾日功夫才能抵達採石磯?本王哪等得那麼久。”

趙光義一面說著,一面由親兵為他解去盔甲,這才向王繼恩擺手道:“都知請坐。”

王繼恩含笑坐了,又道:“欲速則不達,千歲立功心切,忒也著急了,只恐楊收、孫震接了千歲的戰書,更會堅定死戰的決心,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趙光義乖戾地冷笑道:“南人一向怯弱,豈不生畏?”

王繼恩遲疑道:“可是……若楊收孫震真個不降,千歲真要一路屠城麼?”

趙光義冷笑道:“屠城又如何?”

王繼恩略一遲疑,微微向前俯身,說道:“千歲莫非忘了王全斌之事?”

趙光義微微一呆,隨即豁然大笑:“王全斌是王全斌,本王是本王,豈可相提並論?”

王全斌,宋初名將,戰功赫赫,用兵如神,較之曹彬、潘美不遑稍讓。宋滅蜀國時,他是三軍主帥,曹彬那時亦在他帳下聽用。可是這位將軍殺心太重,佔領成都後縱容部下燒殺掠奪姦淫婦女,又虐待戰俘,終於激起民變,原蜀將全師雄揭杆造反,鄧、蜀、眉、雅、東川等十一州紛紛響應,叛軍迅速便集中了十餘萬人。

結果王全斌擔心降俘會去投靠叛軍,出了個昏招,效仿殺神白起,把他們一股腦兒全殺了,連老弱殘廢也不放光,激得蜀人更是誓死反抗,以致宋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付出了沉重代價,這才平息叛亂。趙官家氣怒不已,勒令其退還擄奪的贓物,貶為崇義軍節度使觀察留後,發配到地方去了。

王繼恩提起王全斌,也是好心給趙光義提個醒兒,恐他殺戳過重,會惹得官家不悅。

趙光義不以為然,哈哈大笑道:“王全斌之罪,不在於縱容兵士擄人財物奸人妻女,也不在於他斬殺數萬戰俘,而是因為他激起了蜀人叛亂,官家這才惱了他。唐人懦弱,見我毒辣手段,必然膽怯,其銳氣既挫,何人能反?江南內無江河之險、又無山川之利,何處可反?況且本王向官家請命,要為官家建一番開疆拓土的大功業,若不以財帛女子激勵士卒,如何能士氣如虹呢?”

他笑吟吟地道:“都知一番好意,本王是曉得的,都知也勞乏了,請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本王舉兵再奪採石磯,若此天險到手,這功勞自然也少不了都知那一份,哈哈,都知且請安心去睡吧。”

趙光義親自將王繼恩送出寢帳,拱手道別,看著王繼恩遠去的背影,趙光義嘴角一抿,露出一絲意味難名的笑意:“不施重賞,如何能在三個月內平定江南?不做些殺戳過重、有失民心的事,又如何化解官家的戒心?”

做了十年開封尹,如今扳倒了趙普,他在宋國朝廷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盧多遜等三位宰相有趙普前車之鑑,對他也是不敢違逆,可是他的勢力觸角仍是隻能在文官中擴張,有鑑於此,他才冒險出手,強行領兵。這是他鼓足勇氣所作的一個試探,心中因此不無忐忑。

他也考慮到大哥恐怕會因此對他生起戒心,有一得必有一失,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他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既得權力不受損害,如果他兵發江南,三個月滅一國,又軍紀嚴明,不傷無辜,盡得江南民心,那他的輝煌也就到走為止了。可是他的這份苦心,卻是不便說與任何人聽的,即便王繼恩與他私交甚厚。

他返回帳中寬衣睡下,躺在榻上輾轉反側,盤算著明日再攻採石磯的勝算幾何,許久許久倦意生起,這才熄了燈,打一個哈欠,正要就此睡去,只聽帳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起,一人高聲叫道:“千歲,千歲,末將竹羽明,有要事稟報!”

趙光義懊惱地坐起身來,問道:“什麼事?”

竹羽明道:“千歲,巡防士卒在江邊捕捉到四個自對岸潛來的人……”

趙光義急問道:“可是唐國細作?”

竹羽明道:“那四人中有一人自稱是我宋國鴻臚寺左少卿楊浩,末將難辨其真偽,聽他說與千歲是相識的,所以才來稟報千歲。”

“鴻臚寺左少卿楊……”趙光義還沒念完就大吃一驚,怪叫道:“楊浩?你說他叫楊浩?”

“正是,那人自稱楊浩。”

趙光義呼地一下掀起被子,穿著小衣跳到地上,光著腳丫子就跑了出去:“人呢?”

“現在中軍大帳著人看管。”

趙光義拔腿就跑,竹羽明呆了一呆,這才叫道:“千歲,你還不曾著衣……”

此時趙光義已經跑到中軍帳前了……

“昔日沛公見酈生,赤足相迎,今日晉王見楊浩,不讓古人,下官實在是太感動了。”

一見趙光義披頭散髮、穿一身小衣,光著一對腳丫子的模樣,楊浩立即上前,卻被兩名小校使刀架住,他便站住腳步,拱揖說道。

趙光義定睛一看,此人果然是已然死去,受到朝廷嘉獎諡封為開國伯、上輕車都尉的楊浩,楊浩一身夜行衣,腰間掛著一串葫蘆,形象比他也強不到哪兒去。

趙光義驚訝道:“楊少卿不曾身死?”

楊浩嘆道:“此事……實是一言難盡。”

趙光義見他身旁還站著一個僧人、兩個黑衣武士,忙道:“來來來,看座,咱們詳細說來。”

有帳中小校看座,上茶,楊浩便順水推舟,把自己如何死而復生編了個故事出來。說他當日受人行刺,搶進船艙時妻妾僕從已盡皆被殺,悲憤之下心頭一線靈光不失,想起當時岸上刺客有兩股人馬,互不統屬,恐怕唐國李煜與契丹使節皆有心殺他,心中大疑,遂取一件信物繫於一名死去的部下腕上,然後潛水逃生,尋到自己夫人帶來的侍衛,然後潛伏起來。

趙光義聽得疑慮重重,不禁問道:“楊大人擔心唐國與契丹這一主一客都欲對你不利,假死潛伏,以策安全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為何久久不與焦寺丞知道,讓朝廷也錯以為你已身死?”

“這個……”楊浩一臉悲憤地道:“千歲對楊浩呵護有加,引為心腹,楊浩也不瞞千歲。屬下一妻一妾,盡皆慘死船上,此仇不報,枉為男子。所以楊浩使我府中侍衛予以報復,於長巷之中火燒耶律文,為我妻妾報了血海深仇。楊浩使私兵、報私仇,恐會激怒官家,降罪於下官,所以已想就此歸隱了,又怎會告知焦寺丞。”

這麼說倒也說得通,趙光義釋然:“你既決意歸隱,如何又來見本王?”

楊浩道:“下官養好了傷,本來心灰意冷,想要就此歸隱,不想天兵已至,統兵大帥正是千歲。千歲對下官恩重如山,一力栽培,楊浩有心報答千歲,所以冒險潛來採石磯打探軍情,希望能助千歲一臂之力。邀天之幸,也是千歲洪福,下官到了採石磯,竟然遇到了這位樊秀才。”

楊浩一指樊若冰,樊若冰連忙起身施禮,趙光義愕然道:“這和尚是個秀才?”

楊浩道:“正是,樊秀才早已有心投我大宋,他假藉僧人身份,結廬採石磯,窮數年之功,繪製了一副詳細的長江水圖,千歲得了此圖,採石磯一段水域深淺疾緩了如指掌,可搭建浮橋,使大軍過江。下官得了這樣重要的情報,這才決定來見千歲,為千歲一盡綿薄之力。”

趙光義大喜道:“楊大人真是本王的福將啊,你來的好,來的好啊,此事若成,本王為你向官家邀功。”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