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心向北(2/3)

作者:猫腻
到前些月范若若被软禁在宫中,世子弘成的心里便有很强烈的担心忧虑。

“嗯。”范若若微微一笑,脸上的淡漠冰霜之意渐渐化开,低头向着弘成行了一礼,便与太医正二人在侍卫们的带领下向着皇宫里行去。

她一直都知道李弘成的心意,也深深感动于此。尤其是最近这些天,范府被连番搜查,不论是林婉儿的郡主身份,还是范若若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在范闲所犯大罪的面前,都成了不需要再提的东西。而就在此时,从西凉路回来后,出任枢密院副使的李弘成,却是根本不避嫌疑。十分勇敢地坐镇范府,将那些如狼似虎的军士好生压制了一番。

如果没有李弘成,只怕如今的范府日子要难过太多。

在幽静而冷冽地宫门洞里前行着,脚步声安静地响起,范若若微低着头,心里觉得哥哥当年说的对,这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而且往往还是一出荒谬戏剧。陛下险些死在自己的枪下。而此时自己却要去给他治伤……

范若若直到入宫的这刹那,依然没有拿定主意呆会儿应该如何应对,她知道陛下已经醒了过来,也幸亏陛下醒了过来,发下了旨意,范府才没有遭受灭顶之灾。以范闲所犯下的罪行而论,整座范府只怕都要被索拿入狱,顶多就是林婉儿范若若及孩子这些廖廖数人会被带入宫中。

可是陛下没有下发这道旨意。这让范若若对于嫂子当日不离京的选择佩服到了极点,虽然依然没有人知晓,宫变前一夜,范闲和皇帝陛下究竟说了些什么,达成了什么协议。但至少林婉儿应该是猜到了一些,眼下的京都只是在拼命追杀范闲,而并没有用雷霆之势镇压范闲所庇护的人们。

范府不离京归澹州,毫无疑问也是表达了一种态度。一种试探皇帝对于履行承诺有多少诚意地态度。

一念及此,范若若很是佩服嫂子临危不乱的心境,心里对兄长范闲更是生出了早已根植入心的崇拜感觉,这世上除了哥哥之外,还有谁能够逼得一位强大的君王在遇刺之后,依然要被迫压下愤怒呢?

宫殿近在眼前,范若若渐渐平静了心绪,她当日在摘星楼只是为了帮助兄长逃出京都。其实说到底,她对于皇帝陛下不可能生出太多的怨恨之意,毕竟二十几年前,那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可怜婴儿的死,离她太远太远了。

正月里走到了最后一天,庆历十二年的脚步终于稳稳当当地落到了这片大地上,然而南庆朝廷地脚步依然无法行稳,皇帝陛下虽然已经能够半坐起身子审看奏章。但终究不能太过耗神。而门下中书里贺宗纬已死,各部里又有关键官员被范闲狠手清除。一时间朝堂上竟是有些混乱,好在胡大学士拼了这条老命,连续七个昼夜没有回府,还算是没有让朝政大事被耽搁太多。

而阴暗处的脚步也依然在混乱地踏踩着,京都里看似回复了平常,实际上依然处于十分森严的控制之中,尤其是针对那些刺客的捕杀工作,从来没有松一口气。庆国朝廷必须在这件事情上感到骄傲,那些先被陛下重伤,后又被万箭齐射的九品强者们,应该还被围困在京都之中惶恐度日,在这样一座大都城,却能严格地封死了这些强者逃脱地可能,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强者受伤太重,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庆国国家机器的恐怖。

眼下已经确认了五名刺客的死亡,尸首已经运进了皇宫,已知姓名的刺客却还至少有三人不知所踪,分别是北齐皇宫第一高手狼桃大人,东夷城剑庐幼徒王十三郎,北齐圣女海棠朵朵。这三人在京都里曾经有几次险些被擒下,只是每每付出鲜血地代价后,才狼狈地逃出围困。

至于……范闲,更是连影子都没有发现,是的,范闲不见了,影子也不见了,负责扑杀工作的庆国官员到这一刻才发现,监察院培养出来的人物,确实在这些方面太有天才。

不过官员们依然有信心,因为小范大人受伤太重,陛下玉口圣断,此人经脉已毁,一年内不可能复原。

另一方面那些每夜入宫回禀进展,递折子求御陛的朝廷大员们,不免又看到了另一幕让他们早已习惯而如今却格外古怪的场景,陛下虚弱不堪地躺在棉被垛子里,一位穿着寻常姑娘服饰的女子,冷冷淡淡却又仔仔细细地服侍着陛下,为陛下端药喝,喂食吃。

那女子是范家小姐,朝廷大员们在前五个月里早已经看惯了她的容颜,但怎么也想不到,这才出去了一天而已,怎么又回来了?小范大人不是成了刺君地钦犯,怎么他家的妹子却还能在陛下的身边侍候着?姚大总管在想啥?难道就不担心范家小姐使些坏?

不仅于范家小姐天天在宫里侍候陛下,便是被众人看成死地的范府。似乎也没有变成地狱,里面的人们照常生活着,晨郡主林婉儿更是隔三岔五便会入宫一次,给陛下带去一些新鲜吃食儿,讲讲顽笑话儿。

这叫个什么事儿?陛下想杀小范大人只怕都想疯了,却根本不想难为他地妻子妹子?这一幕实在太过荒唐荒谬,实在是令人有些看不明白。

京都的沉闷气氛终于在二月初的一天被打破了,姚太监收到了一个绝密地消息。当夜在御书房内与伤后疲弱地陛下一番长谈后,第二日无数内廷和军方的人马,便悄无声息地从各方汇集,来到了一等澄海子爵府地大门口。

晨光冒出来的第一刹那,树上青芽还在木皮下沉睡,言府地大门便被猛地一下轰开了,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军士看守住了所有的方位,而二十余名高手直接从高高的院墙上飞跃而过。他们似乎知道目标在哪里,直接扑向了后园那座假山。

姚太监袖着双手,一脸平静地等在言府之外,没有丝毫进府说话的意思,这间府也不是简单的地方。且不说言若海大人当年在监察院里经营多久,且说如今的言府年轻男主人,毕竟也是监察院的院长。

这次行动没有向监察院透任何风声,因为一旦真地在言府里捉住那位贵人。只怕言冰云怎么也解释不清楚。

小言公子披着一件睡衣,满脸凝重地看着府内嚣张无比四处搜索的军士,眼瞳里的怒火愈来愈浓,然而他的表情却依然保持着平静,当年庆国最成功的奸细,心志之坚强,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

他没有向园后父亲地居所赶去,他只是站在卧房的门内。冷漠地看着这一幕幕的发生。身后的床上,他地妻子沈大小姐缓缓坐起身来,颤着声音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难道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言冰云头也未回,声音被挤压成一道寒线。

坐在床上的沈婉儿面色剧变,半晌后才颤着声音应道:“你说什么?”

“只有我和父亲知道,而最先前是你提醒的我。”言冰云的唇角泛起一丝极为苦涩的笑容,“当年确实是我负了你,可是已经这么多年了。我以为你早就已经忘记了。而且咱俩毕竟是夫妻,没想到。你不让我老言家家破人亡,竟还是心有不甘。”

沈婉儿的身体颤抖了起来,知道相公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所做所为,朝着言冰云的背影凄声说道:“我哪里有这个想法,只是他终究是钦犯,若被朝廷知道了,咱家怎么逃得开干系?再说他本就是个厉害人,若说是他自己躲进来地,府里没发现,朝廷也能相信。”

“是啊,咱家有首举之功,却也有庇护之罪。”言冰云的笑容显得是那样的阴冷和苦涩,“我却还是想不明白,你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北齐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忠于我大庆朝廷了?”

言府的院子里传来一片嘈杂之声,而这间主人的卧房却是如此的安静,言冰云身后的沈婉儿低下头去沉默许久,终究勇敢地抬起头来,双眼里满是挥之不去的怨毒之色:“为什么?你说什么?不要忘了,我总是你地妻子。是啊,那件事情和你没什么关系,但你敢说那件事情和他范闲没有关系!”

沈大小姐地声音并不如何响亮,却显得格外悲痛和怨恨,她看着言冰云的背影痛哭说道:“我父亲被北齐皇帝使上杉虎杀死,紧接着全家被抄,家破人亡……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家破人亡!我一家上下两百余口人全死了!我那只有三岁地弟弟也死了!这是谁做的?”

“这是北齐皇帝做的,但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这都是范闲和那个叫海棠的女人出的主意!”沈大小姐的眼睛全是仇恨的光芒,“可是我能怎么做?范闲是你地上司,是你的朋友,是你从来不说,但实际上最佩服的人……难道我还能指望你替我那一家大小两百余人报仇?”

“他既然敢逃到我的身边。并且让我发现,我便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沈大小姐说完了这番话,知道无论事情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再挽回面前这个男人的心,浑身瘫软坐在了床上,自己也不禁有些骇异,为什么自己一个本来什么都不懂的女人,却在仇恨的驱使下。做出了如此大胆的一件事情。

言冰云地身体微微一僵,却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有些惘然的感觉。

后园里的假山已经被军士们生生掘开了,然而他们看着里面满布着灰尘的密室,看着似乎从来没有人呆过的空间,不禁呆在了原地。被声音惊动出房的言若海,像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一样。皱着眉头看着这些负责扑杀钦犯的军士以及内廷高手们,寒声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在府里躲着,可从来没有担心过会出什么事。”马车上范闲舒服地靠在软垫之上,虽然体内的经脉依然是一团糟,虽然此时地他比一个废人还要不如。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到他良好的情绪,至少已经出了京都,眼看着京都四野更加生动的风景,他无来由地感到了开心。

离开言府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是沈大小姐始终没有忘记庆历五年北齐上京城内沈府的灭门惨案,但他信任言老先生地能力。言氏父子都是在监察院里熬成精的角色,怎么可能连自己家宅里的异动都没有察觉。

依然是言府这种强悍的能力,终于觑着一个机会,将范闲送出了京都。此时地马车正行走在山野间晨光黯淡的道路上,驾车的人是监察院里的一名官员,却不是范闲熟悉的旧属。也不是启年小组的老人,言府既然放心让这位官员来主持此事,想必对于他的忠诚有足够的信心。

“那是院长大人洪福齐天。”驾车地监察院官员笑着说了一句话,“不然院长大人也不可能找着这么一个机会把您送出京都。”

两个院长大人,前一个自然是范闲,后一个自然是言冰云。这名官员沉默片刻后,忽然开口说道:“院长大人要我最后问您一句话,你答应他不去北齐。不背叛朝廷。能不能真的做到。”

“这死冰坨子……”范闲没好气地笑骂道:“说了自然就是要做的,我又不是老跛子那种百无禁忌的家伙。”

“你回京之后。帮我把这封信交给言冰云,让他想办法送到皇帝陛下的案前。”范闲沉思片刻后交代道,将一封薄薄的信递了过去。

信里提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自己已经离开京都了,会履行那夜与皇帝陛下之间的协议内容,也请陛下遵守天子一言驷马难追地承诺,并且祝陛下身体安康,多多保重。

之所以多此一举,主要地目的还是因为依然被封锁在京都之中地那几位友人。范闲清楚,皇帝陛下的主要目标是自己,如果自己能够活着逃离京都,那么再耗国力,再惹议论,将十三郎他们留在京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马车在京都野外转了几个手,绕了好几圈,借着山势里的密径以及监察院备着的几个转换点,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行到邻近的一处大州州城之外。

马车自然是不会进州城的,而是选择在这里进行交接,看着那张熟悉的脸,范闲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你来了,我就放心多了。”

从北齐上京赶回南庆,一直在京都外准备接应的王启年化装成一个老头儿,满脸的皱纹,上车察看了一下范闲的伤势,不由感到心情沉重,没有什么心情说笑,摇了摇头。

“我得扮成什么?”

王启年从怀里取出脂粉和花布衣裳,勉强笑着说道:“扮成老杆子我的儿媳妇儿……”

范闲一声苦笑,也没有做出矫情的姿态,直接接了过来,说道:“你扮成老杆子倒是比我方便的多。”

在他换衣服的时节,王启年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大人,难道从一开始的时候,您就已经计划好了自己能够离开京都?”

“我又不是神仙,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范闲微涩一笑,接着应道:“如果在宫里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