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狀元之才
作者: 土豆地瓜派
第171章 狀元之才
“卿實乃大才!”
此言一出,內閣三位大佬的麵皮不由一抽。
站在丹陛旁邊的簫敬,本來一直是面容肅然,很好的扮演了一個面無表情的雕像,但此時眼角也忍不住輕微抽動幾下。
這位被皇帝稱讚有大才之人,在半個多月前曾被皇帝親自點為三甲末列,名列倒數第一。
許是也想到了這事,朱佑樘的表情也有些不大自然,隨即他長吁口氣,目光遠眺,看向站在大殿角落的夏源。
他不清楚夏源這是無意,還是有意。
換句話來說,這什麼科舉優待,這什麼何以治夷,其實都不是他的目的,這小子彎彎繞繞的扯了一堆,是在說治夷,但又說的不是治夷,起碼不全是。
有沒有可能,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以科舉優待為筏子,但渡的卻是這削減優待之事?
身為皇帝,朱佑樘無比清楚大明朝年年歲入悽少,年年國庫空虛的原因。
國朝太過優待讀書人,有了些許功名就可不用上繳稅賦,而整個稅收的擔子都壓在那些普通百姓身上。
若是居恆無事,尚能勉力維持,若是發生邊患或是有大災大難,那瞬間便是入不敷出。
至於減少對讀書人的優待,更甚者是將其剝奪,朱佑樘也只敢在做夢的時候想想,有時候做夢都不敢想,因為這是個噩夢。
他很清楚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國朝而今乃是與士大夫,乃是與士紳共治天下,若真如此做,只怕整個天下都得陷入動盪之中,甚至江山傾覆亦有可能。
以至於朱佑樘總是會透過另一個角度來琢磨這事。
這優待讀書人一事乃是祖宗成法,就算未有祖宗之制,其也自有利處,可使天下士林歸心。
在某種意義上,這算是他對自己的一種安慰。
可現在,他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打著科舉優待的名號,光明正大削減優待的機會。
只有功名,卻沒有特權,這不是消減是什麼?
弘治皇帝的目光望著大殿角落,若這小子是有意如此,那這讀書人裡頭絕對是出了個百年未見,千年難遇的奇葩怪胎。
而此人必將成為我大明
沒再接著想下去,望著大殿角落,朱佑樘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一字一頓道:“卿確為大才,乃有狀元之才。”
聽到這話,殿裡所有人的呼吸一促,每個人都明白皇帝說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可以是比喻,比喻你有狀元那般的才華。
但眾所周知,有狀元的才華,並不代表狀元就是你的。
做個簡單的小舉例,就好比你有兒子,但同樣不代表這個兒子就是伱的。
沒做親子鑑定之前,這事兒誰也說不清楚。
這個例子可能不甚恰當,但道理差不多,而很多有狀元之才的人,沒有狀元的命,看起來有兒子的人,但又實際上沒有。
不過,結合皇帝的這個語境,這句乃有狀元之才的話恐怕並不是比喻
這小子八成是要當狀元
殿內幾乎所有人的心裡都浮現出這樣的念頭。
夏源也覺得這句話大有深意,感覺事情並不簡單,隨即他低頭看向自己的進士服。
如果自己真的被點為狀元,有一個問題需要搞清楚。
那狀元的進士服已經發給了那位老哥,是不是要去人家身上扒下來?
內閣的三位大佬互相對視一眼,又不著痕跡的將目光挪開。
各自的心中開始思忖起來。
若僅以這句狀元之才來論.
今日看了這份奏報,再反過頭來去想那篇策論,點為狀元倒並無不可。
何況,殿試的名次按照規制,本就該皇帝欽點,自然要看皇帝的意思。
而且如今並未放榜,名次並非不能改動。
只是
陛下這句乃有狀元之才,是抱著何等目的,是心有疚歉想將其點為狀元,還是想促成這所謂的科舉優待之事?
“若按卿之所言,這科舉優待之事朕覺得並無不可,一來,能體現國朝對貧瘠之地百姓的體恤,乃是切切實實的仁政;
二來,更能體現國朝對讀書人的看重,有勸學之意;
三來,此政令下達,縣試府試文章之易,怕是連開讀沒幾年的蒙童都能考中。
屆時這些地域生員氾濫,其餘省份的讀書人必定輿情洶洶,吵鬧國朝科舉不公。因而,這隻享有功名,不享有特權之說便顯得尤為重要。
四來,此詔令一開,若能將其作為定製,必將使得雲貴,兩廣這等貧瘠之地的賦稅陡然提高,國庫的歲入每年都能平添不少”
說著,朱佑樘露出沉吟狀,掃視著丹陛之下一應大臣,“諸卿的意思呢?”
“.”
有些冷場。
這些朝中大佬都在沉思,或者說是在權衡。
他們是進士出身,最次都是二甲前列的進士,秀才這等身份在他們眼中很渺小,那些偏遠之地離他們更是很遠。
按理來說,這等以功名作為代價;消減,甚至剝奪生員特權的詔令,與他們無關,與他們這些進士出身的文臣無關,也永遠也與他們產生不上關係。
但秀才是讀書人,他們也是讀書人,所以這等詔令,先天性的就讓他們覺得心中不喜。
而且還讓他們有一絲絲不安,此例若開,往後難保不會出現什麼變數。
但他們又都清楚,這等科舉優待之事是實實在在的謀國之論,謀國之策;至少對國家來說,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耐心的等待了許久,朱佑樘語氣平淡的問道:“諸卿為何閉口不言?可是有所顧慮?”
見皇帝再次垂詢,一眾大臣從思緒中抽離出來,劉健深吸口氣,站起來躬身道:“陛下,臣倒是未有顧慮,反而覺得此議不失為謀國良策。
尤其是陛下方才說的四點,臣更是俱都認同。“
“老臣添為內閣首輔,覺得此等謀國之策應當予以推行。”
說到最後,劉健的聲音洪亮,餘音悠悠的在這殿中迴盪。
朱佑樘知道此事已經成了一半,不露聲色的看向其餘的大臣,“卿等可有異議?”
其餘的大臣也紛紛起身行禮,面容凜然道:“臣等並無異議,此等謀國之策應當予以推行。”
伴隨著一眾大臣的附議之聲,這條政令在謹身殿中盡數透過,只等哪天上朝時再走個過場,此事便是真正的定了下來。
弘治皇帝掃視著一個個大臣,每個人都是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
他很清楚,在這一刻,至少在這一刻,他們的這幅樣子並非是流於表面,故作姿態。
這些人或有私心,或有立場
但一個個也確實有著為天下計,為大明江山計的謀國之心。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