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這是陽謀
作者: 土豆地瓜派
第172章 這是陽謀
夜幕降臨,掌燈時分,光線昏暗的夏府門前,一輛馬車噠噠的駛來,等馬車到了府門前,繼而停穩,夏源掀開車簾從車裡跳下來。
府裡的門子見一人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往裡進,剛想阻攔,又藉著光亮看清了來人是誰,驚喜的脫口喊道:“老爺回府了!”
“去,趕緊吩咐廚子給我多做幾個菜,我要吃飯!”
夏家如今也成了大戶人家,府裡的下人早已突破兩位數大關,見夏源這位主人回來,每個人臉上都露著笑容。
不過這幫人的笑容基本上是職業性的,前世夏源當社畜之時,對這種職業的假笑就已經相當熟悉。
急頭白臉的吃了一頓,又喝了幾大口的茶水,夏源這才放下筷子,靠在椅子上滿足的吁了口氣,吃上飽飯的感覺真好,真幸福。
坐在旁邊的趙月榮還愣愣的,呆怔一會兒,拿起茶壺幫忙把茶水續上,問道:“夫君不是去參加恩榮宴了嗎?”
“恩榮啥啊,傳臚大典都沒了。”
夏源拿起茶杯一飲而盡,跟那幫已經日暮西山的耄耋老頭沒法比,配置都不一樣,那幫人充電五分鐘,待電兩小時,隨便吃點就能頂一天,今天忙活那麼久估計也沒人覺得餓。
而自己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得多,餓得快,好傢伙,從早上出門之後,整整餓了一天。
本來打算等恩榮宴的時候多吃點,結果傳臚大典都沒了,還恩榮宴。
“沒了?”
“沒了,出了點狀況,說是要推遲舉行,算了,先不說這個,你再給夫君添碗飯,我覺得還差點。”
此時,朱佑樘也在用膳,與滿清那些個窮奢極欲的酋長不同,明朝的皇帝沒有一頓飯一百多道菜的傳統。
朱元璋這位窮苦出身的開國皇帝,初始只是四菜一湯而已,甚至還為此差點定下祖宗家法,後世子孫每頓飯只能用四菜一湯,而且必須得有粗糧。
但終究還是差了點,因為到了洪武后期,隨著江山越發穩固,老朱自己也墮落了,後面他一頓飯也是十幾二十道菜,但粗糧這個家法算是定了下來。
至於大明的其他帝王,太宗朱棣很是節儉,一頓飯頂多七八道菜,但自仁宣之後,奢靡之風漸開。
一頓飯動輒就是三四十道菜,而到了現如今朱佑樘時期,又開始提倡節儉,把當年太祖差點定下的祖宗家法給撿了起來。
他這位皇帝一頓飯就只是四菜一湯。
朱佑樘默默的用著晚膳,心中還在琢磨著那科舉優待的事情。
此事雖是定了下來,但他又不免有些顧慮,擔心此詔令一旦實施,那些兩廣,雲貴這等地域的讀書人會群情激憤,鬧出什麼亂子。
畢竟此例從未實行過,引得他心裡有些沒底。
見簫敬從殿外進來,朱佑樘放下筷子,“可將夏卿送了回去?”
“回皇爺,已經送了回去。”
“.”
朱佑樘又沉吟一會兒,問道:“蕭伴伴,那科舉優待之事,此例一旦實行,你覺得可否會招致當地的讀書人反對?”
簫敬想了想,實話實說道:“反對是一定會有的,許是會有些許阻礙波瀾,但奴婢覺得這個詔令定然會順利推行下去。”
“何以見得?”
“因為奴婢覺得這是個陽謀。”
說罷,簫敬抬起頭看看弘治皇帝的臉色,見其表情平靜,這才接著道:“皇爺久居宮裡,許是不甚清楚,但奴婢還算了解一些。”
“這天下的讀書人裡,奴婢不敢說八成九成,但至少有六成七成的人,今生是無望秀才的。”
“這些人讀了一輩子的書,也僅僅只是能做得一介童生,甚至連童生都做不得。”
“若朝廷此等詔令下達,那些兩廣雲貴之地的讀書人,會迅速鬧起來,而且還會分出派系”
“一派會拼命的抵制反對朝廷的詔令。”朱佑樘悠悠的接話,“另一派,則是歡欣鼓舞的盼著這等事早日落到實處。”
“聖明無過於皇爺,這也是奴婢想說的。”簫敬恭維一句,又接著道:“前者是能考中秀才之人,或是覺得自己能考中秀才之人,後者自然是今生無望秀才之人。”
“若奴婢是這些後者,奴婢肯定會想,反正咱也考不中秀才,享受不到那等免稅免糧的好事,能撈個功名也不錯。”
“還有那些個普通農家子,普通百姓,他們見到這秀才這般好考,說不定也會讓自家的兒孫讀兩年書,去考個秀才回來,如此也算是光宗耀祖。”
朱佑樘有些不解道:“只區區生員的功名,便算是光宗耀祖?”
“奴婢不敢欺瞞皇爺,但又確實如此,奴婢當年未進宮之時,村裡有戶人家的兒子中了生員,還風風光光的擺了宴席,當時給奴婢羨慕的,想著自己以後要是能考個秀才那死了也值。”
“那蕭伴伴為何沒做個讀書人,去考個秀才光宗耀祖,反倒是入了宮?”
提起這事,簫敬也不隱瞞,“起初奴婢確實是這樣想的,後來把這事跟爹孃一說,他們說奴婢不是那讀書的料,家裡也沒錢供奴婢讀書。
奴婢就把這心思淡了下去,再後來村裡又趕上一次宴席,這次宴席是一個從宮裡出來的公公辦的,年老出宮,從他弟弟那兒過繼了一個兒子。
那宴席可比上次的宴席辦的要隆重,又是雞鴨,又是肘子的,整整擺了三天,奴婢吃著吃著就哭了,覺得還是當太監好,咱以後也要當太監。
奴婢回去把這事和爹孃一說,這次奴婢的爹孃同意了”
朱佑樘不禁莞爾,“不成想朕的蕭伴伴入宮之前還有這一段往事,朕竟是半點不知。”
說罷,他頓了頓,“不過有你這些話,朕這心裡倒是輕快了不少,這等詔令一下,即使會鬧出一些亂子,也不至出大事,也必能暢通無阻的實行下去。”
“.”
“小小年紀,便能想出此等謀國良策,朕還真不知該如何待他才好。”
“朕想將他點為狀元,如今未曾放榜,名次倒是可改,但那狀元之服已是發給了那康海.”
說到這,弘治皇帝有些難為起來,衣服都發了下去,難不成要從人家身上扒下來?
我大明朝也上演一出龍門賦詩奪錦袍?
ps:這兩天能稍微閒下一點,很多親戚走完了,但還有一部分沒走,預計要走到初七。
今天三更,明天也三更。
初七之後恢復四更。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