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內有江東士族不滿,外有淮泗力量大衰,將軍這時可以退兵,但決不能馬上退。”
“公安城外大軍多由江東各子弟兵組成。
若將軍令他們即刻回江東,一旦數萬大軍解散各回本家之中,江東各世家豪族頃刻間將兵力大增。
到了那時,心生不滿的江東世家豪族,難免會有動亂。”
“而若是將軍暫時將那數萬大軍留在公安城外,因江東兵力俱在前線,境內世家豪族無兵力可依託,暫時不足為懼。”
“且為了供給前方大軍,將軍還可藉機源源不斷抽取各世家豪族之糧草,借一步削弱境內不服之輩的實力。”
“而在這段時間中,老臣在建業為將軍嚴查各江東世家豪族,將那些不服從將軍者,一一拔除。”
“如此之後,將軍再命大軍迴歸江東休養生息方是上計。”
聽完張昭的計策後,孫權不禁有豁然開朗之意。
什麼是老成謀國,這就是。
執掌江東大政數十年的張昭,可謂是最瞭解江東內政的一個人。
他的建議與呂蒙相比更為全面,是站在保全江東整體穩定的角度上考慮的。
顯然,張昭的這副言論,也最符合孫權的內心。
孫權之所以痛心黃蓋幾人死去,之所以痛心近萬精銳灰飛煙滅,他怕的就是江東內部會因此不穩。
而張昭的這副謀劃,就可以打消他的顧慮。
但是孫權對這計策,覺得還有一點不夠完美。
孫權說道,“可是如今子明病重,公安城外軍心不穩。
我軍中目前並無其他大將,可以如子明一般安撫人心,如之奈何?”
公安城外軍心不穩,這是呂蒙想退兵的最大原因。
若是不能安撫軍心,那麼這一點對公安城外的江東大軍來說就是個定時炸彈。
而如今呂蒙隨時會病逝,這讓孫權很是頭疼不已。
在聽完孫權的這點疑慮之後,張昭看了一眼孫權,淡淡言道:“如今在江東中,唯有一人還可彈壓諸將,穩定軍心。”
聽到張昭這麼說,孫權瞬間好奇起來,他屈身向前問張昭道,“是何人?”
張昭哪怕心中不情願,但為了大局他也只能說道,“那就是將軍你。”
聽張昭這麼說,孫權才反應過來,對呀,我怎麼把自己給忘了。
他執掌江東已經近二十年,論在江東中的威望,還有誰能比他更高呢?
張昭繼續言道,“將軍可親至前線統兵,換下子明。”
“將軍一到,諸將之心自然可安,諸將之心一安,大軍即安。”
“而將軍到公安,既可安定軍心,又可將江東大軍牢牢握在手中,不假於他人之手。
若江東突有動亂髮生,將軍亦可率大軍親回江東平亂。”
“吾則留在建業,為將軍梳理內部,誅滅不臣。”
在張昭如此說完後,孫權的臉上終於浮現大喜之色。
有張昭出馬,如今江東內部暗流湧動的情況,一定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就猶如當初他初執掌江東時,張昭扶保他的一般。
他心中的一塊心病終於有了解決的辦法。
見孫權臉上有大喜的神色,張昭嚴正提醒孫權道,“將軍且記,正如子明所言,公安已不可得。”
“將軍此番去公安,只需穩定軍心,在江東內部穩定後,率軍迴歸休養生息即可。”
雖然張昭不看好孫權的統兵之能,但目前能代替呂蒙穩定軍心的也就只有孫權了。
而且孫權此番前去不是為了攻,而是為了守,這應該問題不大吧?
就是張昭的提醒,不知孫權聽進去了沒。
在最後,張昭主動對著孫權一拜,他對孫權言道,“若此危難江東安然度過,老臣唯有一求。”
此時孫權心情大好,他連忙扶起張昭道,“只要張師能助我安定江東,有何求,孤皆應允。”
在得到孫權許諾後,張昭懷抱希望言道:“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吳侯臨崩,呼老臣於床下,顧命之言故在耳。”
“吾只願早日讓紹兒繼承吳侯之位,完成先主當年遺願。”
這是張昭能為孫策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在聽到張昭的要求後,孫權的眼裡浮起了些許陰霾。
他本有心拒絕張昭,但想到他如今還需要張昭為他穩定江東,他也只能暫時點頭同意。
之後孫權就立馬離開了張府,回將軍府安排入荊事宜了。
世事無常,當初糜芳使出反間計,本來想的是讓江東大軍不戰自亂,早日撤退。
沒想到,在陰差陽錯之下,此舉卻讓孫權與張昭二人認為這城中的流言,乃是江東世家開始反撲的徵兆,從而促使孫權去往了荊州。
就是不知道最後,糜暘該不該感謝他爹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