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二十二章 換魂,定計,鐵甲船(5K)(2/2)

作者:觀星若塵夢
大秦王朝的艦隊一直能夠航行到其餘王朝未知的海域,航行數月而不歸。

大秦王朝的鐵甲艦為大秦王朝獨有,比其他三朝先進許多,據說製造圖錄來自當年的大幽王朝,而圖錄更是篆刻在八座金人之上。

這種巨船,在大幽王朝時稱為“幽浮”,是那個時代僅次於神王鉅艦的二級主力戰艦,也是當今世上最強大的綜合性符器之一,代表著符器、法陣、冶金、造船等諸多工藝的巔峰成就。

自然,如此高難度的艦船製造,絕非一蹴而就,就算幽王朝的圖紙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建造細節,也得有一段逐步發展、積累經驗的歷程。

大秦最開始的鐵甲船隻,便是膠東郡鄭氏門閥統合本地其餘門閥、搜刮了當時七朝優秀工匠,歷時多年研發而成的技術結晶。

那其實也不過是數十年前的場景,一艘將秦王朝艦船大小紀錄翻了整整一倍的玄甲商船,自膠東逆流而上,停泊在了長陵城外的渭河港口,跟周邊的木質小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一日,神舟“巍如山嶽,浮動波上,錦帆鷁首,屈服蛟螭”,龐然如山的巨大身影、森冷幽寒的金屬反光,讓世人陷入了震撼之中,傾國聳觀而歡呼嘉嘆。

根據相關的資料,趙青估算出這艘初代鐵甲船,排水量應該達到了六千餘噸,全長在百米上下,載員可達千二百人,不過依舊採用的是巨木製成的龍骨,尚有風帆作為動力。

但隨著膠東郡勢力的極速擴張、與秦王朝軍方的深入合作,鐵甲船技術很快便從民用轉向了軍用,且整套工藝變得更加完善,從木質船殼外覆鐵質裝甲的形態,升級到了內外均為鋼鐵的結構。

幾年過後,十數艘全新的鐵甲軍艦便出現在了渭河軍港的水面上,船堅“炮”利,對其餘各朝的海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逼得他國工匠拼盡全力也造出了一些小號的鐵甲船,拉著全世界進入了鐵甲艦船的時代。

時至今日,大秦王朝的“幽浮”鐵甲艦已經超過了百艘,平均排水量超過萬噸,同時存在著多個型號與內部分級,由於部分復原了幽王朝時代的技術,戰鬥力跟早期的鐵甲艦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民間,除了膠東郡的鐵甲商船越來越多,遍佈江海外,別的商號仍然不怎麼多見,罕有航至遠海的情況,畢竟建造的技術要求實在太高,也不太敢跟皇后的家裡人爭奪利潤。

反觀膠東郡,目前在千噸往上的航船,幾乎都已經使用了鐵質船殼,成為了它們的專屬標誌,顯著增強了船隻在航行過程中的防護能力,以抵禦海上風浪、撞擊以及可能的攻擊。

鐵甲船越來越往小的方向普及,或許是鋼鐵成本優勢的緣故,畢竟能用來製作大型船隻的木料,可不是隨便就能採伐到的,很多時候需要長時間的專門種植、選材極其苛刻。

同時,這些成千上萬噸的大型船隻,光靠風帆完全不足以提供正常的速度,但也沒法燒煤燒油,因此必須得運用法陣來驅動,需要專門的陣師掌舵指揮,維護起來亦是個天價。

在監天司的登記備案中,那支被趙青懷疑暗中運送囚徒的鐵甲船隊,便是由兩艘九千噸級鐵甲大船,十二艘三千噸級鐵甲船組成,載員七千餘人,且前兩艘大船屬於“退役”的幽浮大艦早期型號。

理論上來說,退役從商的戰艦會被拆卸下一些攻擊性的法陣與巨型符器,但用於壓低重心、增加穩定性的重石法陣,探測礁石等危險、相當於聲納效果的回聲法陣,以及靜音法陣、巡衛劍陣等等應該仍會保留。

而那些一層層地纂刻於船殼內部、遍佈艦身的防護符文,顯然並不會被特意抹除,賦予了鐵甲大艦足以無視五境以下攻擊、面對六境攻擊也僅是稍有損傷的驚人防禦力。

不僅僅是一座幾乎堅不可摧的要塞,輔以堅硬之極的撞角,船體本身亦是一件強大的武器,全速行駛的動能足以讓它輕易撞穿數十米厚的城牆,唯有七境宗師方可阻擋。

此外,膠東郡中人是否會違規改造艦體,新增新的法陣,暗藏某些強大的符器,偷偷裝載百十輛符文戰車,便是個未知數了,屬於夜策冷無從探查的範疇。

隨手將看完的密信焚作飛灰,趙青的目光轉向那隻正悠閒飲水的藍色信鴿,眼中閃過一絲溫柔,輕聲道:“小傢伙,你也辛苦了,回去告訴夜策冷,計劃即將啟動,讓她那邊做好準備。”

藍色信鴿似乎聽懂了趙青的話,咕咕叫了兩聲,振翅高飛,很快便消失在了天際。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