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刺鈺同學與瘋無牙同學辯(1/2)

作者:月關
發表人:刺鈺

h,ttp://forum.qidian./threaddetailnew.aspx?threadid=1,4,5,2,8,3,5,2,8

h,ttp://forum.qidian./ThreadDetailNew.aspx?threadid=1,4,5,2,5,7,5,4,1

這倆是瘋無牙同學的原帖。我就直接說說自己的看法吧。交流交流~莫噴~

話說之前那貼沒標點,麻煩管理員刪了吧,真是慚愧……第一次發……鞠躬……

第一,瘋無牙同鞋這有些制度無敵論。

支撐一個國家的三個支柱分別為,經濟,軍事,文化。你可以透過經濟征服(經濟危機),軍事征服(武力打擊),文化征服(互相融合),來達到征服他國的目的。而政治制度,僅僅是一個上層建築,它是三支柱的一面鏡子,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整體輪廓。

說白點,就是經濟,軍事,文化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而國家的政治制度卻無法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文化。

第二,可以看得出來,瘋無牙同鞋的理念是仁者無敵,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瘋無牙同鞋的觀點也並不是只抓制度,其他都不要,比如瘋無牙同鞋就提出了楊浩利用穿越的優勢改革制度,發展科技,來達到相同的目的。

但很可惜,這對於楊浩並不現實。

仁者無敵,說的是仁者無人可敵,但並不代表仁者無人為敵。否則我國也不會被在上世紀為他國侵略。再往遠了說,文景之治如何?北國依舊有匈奴。當然孟子的本意是施仁政者沒有敵人,可是這未免太過理想化。

一個人再仁,一個制度再仁,它也是有限的。楊浩仁的物件只能是大宋子民。蕭綽呢?當然就是大遼,但一旦出了這個範圍,大仁便不復存在,只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了。

至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則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依靠,讓別人覺得,跟你打完全沒有勝算,或者勝算極低。可現在的大遼會這麼認為嗎?手握燕雲十六州,麾下是戰神耶律休哥,再有數十萬精兵悍將,不戰而屈?滑天下之大稽。

況且,以蕭綽的果敢堅毅,讓她只因一時失勢,便在和談中放棄燕雲這麼一塊戰略要地,而將自己的國家置於大宋的矛尖下?這還是那個寧願殺了楊浩而讓自己終生痛苦,也不願犧牲國民來成全她兒女之情的蕭綽嗎?除非她是慈禧太后。

再者,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髓,不在於不戰,而在於不戰為戰。就好比葉問的那一句,貴在中和,不爭之爭。說白了,就是以非戰爭手段,達到和戰爭一樣的目的。你可以發動經濟戰或者文化戰,可是,對於現在的楊浩,可行嗎?大遼四面楚歌,大宋未必就好到哪兒去,新君當立,舉國不穩,不戰而屈人?不可。

第三,或許這裡會讓人有些糊塗,是啊,既然大宋也亂著呢,為何不見好就收?趕緊和談去穩固後方?反而在這兒製造殺孽?

那大家有沒想過,諸葛武侯一世英名,豈看不出關雲長失荊州後,蜀國實際上已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再加上南蠻內亂,益州豪強爭權奪利,十戶養一兵讓民生疲憊,可他為何還要六出祁山?

雖說宋遼與三國有所差異,可楊浩此時的做法還是有些與武侯類似的,就是此時開戰,特別是奪下燕雲十六州,反而更利於他的統治。

首先是轉移內部矛盾,如果楊浩不打下燕雲十六州,那他肯定要承擔來自內部的責難。在古代,人們對家天下,國君正統的概念是看的很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倫綱常不容褻瀆,而不是說他幹皇帝乾的不好,我能讓你們吃飽穿暖,我就是好皇帝。曹操如何?平定黃巾之亂(雖說不是首功但也有功勞),伐亂黨,徵烏丸,定乾坤,大傢俬下都承認,“設使國家勿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那還不亂套了。可是結果如何?照樣有衣帶詔,照樣被罵曹賊,照樣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古人講究的是上達天聽,下承天意,天人感應。皇帝作為天子,必須要順正統,承天意,你才能成為上天之子,才能統治萬民,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或許有人會講,那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人民起義,朝代更迭?

說到這裡,大家不妨看看史書,基本上,每次朝代的更迭,都有所謂的“天意”在裡頭。比如劉邦就說自己母親生自己的時候,天上來了一頭小白龍,鑽進了母親的肚子,才有了自己。或者張角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再或者元末韓山童的“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不一而足。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些是扯談,但卻是必須的。朝代滅亡的具體原因暫且不提,然而起事者卻必須給天下人一個說法,一個交代,讓大家知道,自己才是天命所歸,否則將為叛逆。楊浩如果沒有李氏義子的身份,他也不可能那麼順利的立足西夏,而他繼承宋天子,也是有個依舊以趙氏宗廟不變為前提,否則就是自尋死路了,肯定會有人對他來個“清君側”。

而此時,若是楊浩不出兵,縱使他是被禪讓,照樣會被一部分人罵成國賊,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在朝中毫無根基,如何施政?如何治國?保不齊就要內亂。要知道那時剛度過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誰不覬覦寶器?雖然大宋不一定會亡國,但肯定好不到哪兒去,再加上楊浩是穿越人士,他以後想搞一些創新改革就更沒希望了。

所以,要戰!

首先便是之前提到的轉移矛盾,把對他是國賊的矛盾,轉移到抵禦外敵上來,減輕他的壓力,但也不能戰太久,必須速戰速決,而且還是必須要贏,要大勝,要永載史冊的大勝,這樣就能達到他第二個目的,立威。我不是沒有根基嗎?那我就要有威望!開疆闢土,不亞於立國之功!自唐以來,誰能一舉而收復燕雲,一舉國威?唯明君耳!明君是誰?唯我楊浩!這樣能夠讓他收攏民心,上令下行,減少治國的阻力,大宋這爛攤子才能更多的打上楊氏的烙印。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他透過北伐來示好。你看,趙光義生前不就是要北伐嗎?還因此而喪命。我一上來,二話不說,先北伐,潛意識讓你們覺得我順先帝國策,然後再來個大大的勝仗,為先帝報仇,我忠臣吶!我當為趙皇室之接班人吶!

如此一來,經此一役,楊浩位置坐穩了,國家獲得戰略要地了,以後不戰而屈人之兵時有砝碼了,內部矛盾被部分壓制部分解決了,何樂而不為?否則,楊浩不僅無法趁機獲得燕雲,外御強敵,在大宋只會是寸步難行。

第四,大家此時也瞭解了,此時對楊浩來說,戰比不戰能獲得更多好處,所以楊浩當然要戰。可是瘋無牙同鞋的觀點是,這時再死人已經沒意義了,可以利用和談獲得好處,然後收兵後,再利用穿越的優勢,改革制度,發展科技,達到與戰爭相同的目的。

好吧,首先,剛才也說過了,以蕭綽的為人,想在和談中獲得燕雲,那是痴人說夢,這就沒有開戰的好處來的大。

其次,瘋無牙同鞋還提到,既然無法保證以後的長治久安,既然楊浩是穿越的,知道以後國家還會分裂,現在打來有何用?這個觀點就比較搞笑了,往近點說,就像關關所說的,你會為你兒子考慮,會為孫子考慮,可誰會為自己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考慮?兒孫自有兒孫福,往遠點說,宇宙也是有壽命的,還剩50億年吧大概,就要滅亡了,所以人類遲早也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我們還活著幹啥?都死了算了唄,還講什麼發展?瘋無牙同鞋這是典型的因噎廢食了。

再次,瘋無牙同鞋提到,楊浩不應該浪費1000多年的先進知識,應該休兵回去搞改革,楊浩是皇帝,有什麼不能做的?前面也有網友支援瘋無牙同鞋的觀點說,既然楊浩知道封建制度是不好的,那就更應該搞改革,要發展。

對此,我只能說,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如果楊浩真敢在那時候搞改革,搞什麼君主立憲三權分立,那他絕對死定了,死的不能再死。

為何?只因為在那時候根本沒有實施先進制度的基礎!的確,封建制度在我們看來,是很落後,可是它落後,不代表就要被推翻,瘋無牙同鞋和之前那位網友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本末倒置。

一個國家要實行什麼制度,必須以它的國情為基礎,僅僅因為實行了先進的制度,就能發展國力,領先別人一大截?別鬧了好不?

這裡是大宋,正值封建制度的鼎盛時期,它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它的文化基礎是四書五經,它的階級基礎是地主階級。

自人類誕生後,因血緣關係先後出現了母系社會,父系社會。隨後,生產力逐步發展,人們開始有了更多的富裕物質,便出現了交換,出現了市場,出現了商業,出現了私有制,產生了經濟。接著,慾望的驅使,對土地,財富,地位和權力的渴望,使得人們有了戰爭,有了戰利品,有了利益,有了分配,產生了軍事。在此過程中,因為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需要以及人類的社會性屬性,出現了文字,出現了語言,出現了約定,出現了習俗習慣,出現了歌謠舞蹈,出現了各種規範律法,產生了文明。於是,在這三者到達一定程度後,便出現了階級,出現了統治機器,產生了國家,並依照國家的發展程度,發展出相應的統治制度。

可是如果楊浩現在要搞什麼制度改革,他的基礎在哪兒?搞資本主義?你有資產階級的支援嗎?你有相應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力嗎?你有自由的市場嗎?你有自由的勞動力嗎?中國在14世紀前後才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大宋才哪一年?搞社會主義?你的皇權能歸於人民嗎?你有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嗎?你的人民有這種政治素養嗎?你能在物質不富裕的前提下讓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互相平等嗎?

說白了,生產力發展不到一定程度,社會進步不到一定程度,搞這些就是自尋死路,僅僅因為楊浩穿越了,有了1000多年的先進知識,就指望他做這些?拉倒吧,楊浩是人,不是神,一個社會的發展,不是隻靠單一的方面就足夠的,就算楊浩今天發明汽車,明天發明醫藥,後天發明電子,有用嗎?階級對立擺在那兒,文化基礎擺在那兒,人民素質擺在那兒,你去跟地主階級講共同富裕?你去跟酸儒講女權和一夫一妻?你去跟當時的農民階級講天賦人權?生產力不是單單發明什麼就能進步的,這是個全面綜合的過程。好比火車,是個好東西吧?可是在清朝被引入時卻被當作是會壞風水的,結果清政府建的鐵路經常被人扒。再加上文人們常常認為科學技術是奇淫巧計,根本不鳥你,這不是一個皇帝活100年就能解決的問題

楊浩既然投身了這個社會,就必須要遵守這個時代的遊戲規則,他既然坐上了王位,就註定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階級及權貴的利益,他做出的任何改革,也必須以基本滿足統治階級的利益為前提,然後才能考慮其他方面。以為自己是皇帝就為所欲為?拜託,你以為你真的是天子啊?惹得統治階級不開心,你再英明神武也是白搭,在此時不好好發展封建制度,反而去搞什麼先進玩意兒,只能是亂國,在那個時代,封建制度是唯一的選擇。古代人不傻,真的。

當然,瘋無牙同鞋也提到了,他提出的是一種開明的君主集權。但你的本質是什麼?我姑且推斷是封建主義吧,既如此,前面提到的阻力和矛盾,則絲毫不減。德國和英國都是資本主義,可英國是首相,德國是總理,哪怕相同的政治體制,它的權力的分配和執行模式也有不同的。我推斷瘋無牙同鞋提出的是一種以封建主義為本,不同於以往的權力運作模式,其實這在明朝就有,明代的大學士內閣其實就是一種不錯的制度,可諷刺的是,內閣制設立的目的卻是為了集中皇權,內閣制的閃光更多的種巧合和誤打誤撞。

是的,集中皇權永遠都是古代帝皇終生的目標,內閣其實也就是變相的宰相,可是又因為內閣的人數與宰相不同,再加上外廷的牽制,使得內閣制達到一種權力的微妙平衡。明成祖在位時,哪怕你是販夫走卒,你的意見都有可能被皇帝看到,這可以說是封建制度下最好的民主了。但可惜的是,它的土壤仍是封建主義,這就註定了它的未來,因為封建統治的本質是一種人治。假設,如果當時的內閣大學士不是楊廷和,不是張居正,或許明朝早在正德朝就亂了。

封建制度,說白了就是一種賢人政治,集權便是特點,統治者賢明,國家昌盛,可是你能擔保你的後代都是明君?唐玄宗如何?還不是搞了個安史之亂?在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