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roddick1
從今天這章來看,步步的結局已經提前放出,現在唯一需要關注的,只是其實現過程的問題了。
首先可以看出,楊宋的國祚至少在一百年以上。因為文中寫到,“幾百年後”,“我聖祖”云云。有云,“祖有功而宗有德”,又有“清聖祖”的所謂“名為守成,實同開創”,應該說楊浩拿下“聖祖”這個廟號還是比較靠譜的。畢竟國號雖然依舊為宋,但核心卻已經換了,另外西域、幽燕拿回來,國家的版圖和安全都上升了幾分,這個“祖”字,當之無愧。
繼而可以看出,遼國沒有被滅,否則也就不會有什麼“我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同學們,民間的傳說都是由於停戰協議簽訂後宋遼兩國的密切往來,我國對遼國的經濟援助,以及兩國領柚的經常性會唔,使得一些好事者編造出來的謊言”云云。
從目前的劇情發展來看,軍事上宋國已經全面佔優,而遼國內部則正在為謀逆陰雲所籠罩,不曉得什麼時候便會發作。以楊浩的最初設想,拿下幽燕之後大概便會停手,不過遼國內部若有大的問題,無論從帝國利益考慮,還是從他的私情和愧疚考慮,他都非幫不可——私情和愧疚是大家所周知的了,而所謂的帝國利益,實際上便是出自於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恐懼。
北方的遊牧民族之所以可怕,便是因為他們的戰爭動員能力高而戰爭成本低。偏生這玩意還不是可以一勞永逸的——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結果呢?漢高祖不是一樣遇到白登之圍?到了漢武帝,傾全國之力,把文景之治裡攢下來的錢花了個乾淨,也不過是保了幾十年的安逸。到後面就更別提了,鮮卑完了有契丹,契丹完了有女真,女真完了有室韋……地方就這麼大,你趕是趕不完的;傾全國之力去打,過不幾天換一波人一回來了;派人去種田,設法把牧區變成農耕區基本也是沒戲的,那怎麼辦呢?事實上趙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在西北以熟番(折家)對生番,在正北,則以遼國為屏障,澶淵之盟中有重要的一條,叫做“永為屏障”。就像二戰時,美國蘇聯一定要援華——哥們,撐住了,別讓日本人騰出手來打我們呀。
前文中寫,耶律休哥等人曾經想在夏國剛剛立國之時,命楊浩自稱兒皇帝,蕭後不允。現在情況明顯反轉過來,蕭後是允還是不允呢?論勢力,宋國大而遼國小(說不定蕭後和耶律隆緒會惶惶如喪家之犬一個時期),論輩分,論血緣,論人倫,耶律隆緒喚楊浩一聲“父皇”,倒也不委屈他。我相信關叔寫書不做閒筆,前面這一段,大概就這樣用上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