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次拔出靴中的匕首(1/2)

作者:猫腻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次拔出靴中的匕首

一夜之间,有许多人死去,消息就像是初秋落下的第一场霜,顿时让那些本来意兴勃发的阴谋家及跟班们蔫了精神。

在太极殿那场文臣死争之后,接连而来的黑夜死亡,终于让这些人想明白了,事涉社稷之争,从来没有温柔收场的道理,更何况小范大人手中拿着遗诏,脚下踩着监察院的黑水——这样的人一天不被抓住,谁都别想过自己的荣华富贵日子。

而宫中的太后与太子,则明白,这是隐于黑暗中的范闲向他们表示的态度,对于这种态度,太后与太子自然异常愤怒。因为这种态度等若范闲站在他们面前,赤裸裸地说:我有能力杀死任何想杀死的人,我就是在威胁你们。

这是一种极其流氓的恐怖主义做法,威逼太后和太子暂时不要乱动,不要动范家,不要动天牢里的那数十名大臣,不然若真的乱动了,到底谁能杀死谁?

从某种角度说,范闲这种激化矛盾的手法,极有可能是个愚蠢的选择。因为宫里的人们怎么会被一位大臣威胁?太后如果真的玩招鸡飞蛋打,两败俱伤,引兵入京,范闲能怎么办?监察院只能在黑暗中发挥魔力,一旦遇着真正强大的军队,依然只有退避三舍。

可妙就妙在,不知为何,太后和太子暂时选择了沉默,没有进行最强悍的反击。

紧随的两日,长公主一方的势力集合了起来,依然在京都的大街小巷里。努力捕捉着范闲的踪迹,如此强大地行动力,到末了却只是破坏了监察院的几个暗椿,杀死了六处七名剑手,却依然没有捉到范闲。

京都府与城中的部分守备师常驻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便包围了言府,但杀入府后,却只抓住了言府中的一些下人。没有抓到言若海,甚至连那位沈大小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更不用说那位帮助范闲在京都暗里联络监察院旧部的小言大人。

大军尚未进京,那方的势力只能远远将天河大道旁的方正建筑围着,监视着,却不敢也没有能力杀入监察院地本部。他们只是确保范闲和言冰云没有办法进入监察院。

对于靖王府的包围监视也加紧了,却无人敢领兵进府,因为谁都怕潜伏在黑夜中范闲的双眼。

只是一夜。监察院大部分的密探官员,接受到了来自上峰的密令,不再回衙门办公,消失在了京都的人潮人海之中,隐藏着力量。维护着自己的安全,回到了他们最习惯的黑暗中。

共计六百余人,就这样消失不见,而这些监察院官员地失踪。便是对皇宫里贵人们最直接的威胁。

传闻中的太子登基大典,忽然没有了任何后续的消息。宫里虽然把消息看管的紧,但是逮捕了四十余名大臣入狱,如此惊天地事情,怎么可能一直隐瞒下去。

渐渐的,京都百姓们开始查觉到了事情的真相,知道皇宫里出了大乱子。百姓们没有力量去改变历史,而且至少在眼前。也没有这个勇气,他们只好被迫平静地面对着这一切,关闭了自己的商户,囤积了足够地精食,躲回了自己的寒舍,钻进了被窝,双手合什,祈求上天神庙能够快些解决掉这件事情。

不论谁当皇帝都好。但总要有个来当皇帝才是。

京都的大街呈现出前所未有肃然与荒凉。即便如今只是宵禁,可是大白天敢出门的市民已经不多了。

本来按照长公主计划。此时应该已经成为庆国新一任皇帝的太子,已经感觉到了民间的阵阵不安,如今的乱因还只是在京都内部蕴积,如果一旦传出京都,延至州郡,那庆国真要乱了。

所以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这一切,而要稳定,他必须找到范闲,杀死他。

太子看着身旁堆积如山地奏章,苦笑了一起,半晌说不出话来。只不过是三天时间,由庆国各郡各州呈上来的奏章,已经累积了一千七百多份。往日里这些奏章均由门下中书省的几位大学士参夺,重要事务交由陛下定夺,其余小件则分发至各部处理。

然而……如今的大学士们都在狱中,各部官员也陷入混乱之中,京都一片人心惶惶,朝政渐要不通,政务已经大乱。

取下小山最上面的几封奏章,太子略看了两眼,眼瞳渐渐迷茫起来。这几封奏章来的最晚,是除了东山路外另六路总督得知陛下遇刺消息后,发来的文书。

这几位总督说话虽然恭谨,但隐在字里行间的刀剑之意,却是十分明显。

太子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想着,庆国地文臣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有骨气了?他骤然想到天牢里地那几十名大臣,以胡舒二位大学士为首,在牢里熬了两天三夜,竟是没有一个松口的!

宫内不能再等,所以从昨天开始便用了刑,可依然没有打磨掉那些大臣地骨头,甚至听说今天中午开始,舒大学士开始带头绝食了!

太子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无比头痛,难道真要依姑母的意思,将这些大臣全杀了?可是……全杀了怎么办?谁来处置朝务,难道要本宫当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便在此时,侯公公忽然未请通传,便满脸惊慌地走入了御书房。太子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微微眯眼,他知道侯公公是姑母的亲信,是信的过的人。

侯公公凑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脸色有些发白。

太子猛然一惊,一掌拍在了书案上。震的那些奏章摔落在地,咬着牙阴寒说道:“老三遇刺!谁给你这个胆子!”

侯公公身子一震,赶紧低下身子哀声道:“和小的无关,和小的无关。”

“无关!”太子寒寒盯着他地眼睛,“如今这宫里都是你在管着,没你伸手,怎么可能有刺客跑到辰廊去了?”

“实在和奴才无关。”侯公公赶紧求饶,低声说道。

太子半晌后才平伏下愤怒的情绪。一挥袖往后宫里走去,是的,他想做皇帝,他要杀范闲,他知道三弟是范闲的学生,是自己皇位最大的敌人,可他依然没有想过要杀了老三,因为在他眼中。老三还是个孩子。

如果老三真的出了事,谁知道本已动乱不堪的皇宫与京都,会疯狂成什么样子?一路向着后宫走去,太子脸色铁青想着,究竟是谁想杀老三?是姑母用老三的死逼自己更狠?是二哥用老三地死激化自己与天下间的矛盾?

但他知道。无论从哪个方面说,老三都不能死。

太子在心中暗暗祈祷。

是的,李承平是三皇子,他的死与活影响太大。所以需要慎重。然而京都的官员们却没有这般好的待遇,且不说那些位极人臣的大人物们,此时被内廷关在了天牢之中,备受折磨,便说如今仍然坚持在六部做事的那些官员,有地也在过着十分凄楚的日子。

门下中书省没有领事的大臣办公,六部的官员却还在努力地维持着这个国度的运转,宫中太子暂批地奏章上虽然没有经过行玺之转。但是大部分官员默认了太子的权威。

户部尚书范建在靖王府里躲命,吏部尚书颜行书忙着安排新的官员充实到各部中,为太子的登基打基础,而其余四部,则是在一片惶然地情绪中办着公。

至于那些立场不稳,或先天有问题的官员,自然已经被排斥在外,和范闲一系瓜葛最深的那些人。更是被干净地夺了官职。押于舍中待审。

天牢已经住不下了,已经被范闲岳父留下的那批死忠塞满。而范尚书在朝中的关系比较隐密。一时间没有被长公主全部挖出来,范闲自己在朝中没有太多的助力,按理讲,应该没有大问题。

哪怕是天下皆知的范门四子,其中侯季常还肩负险命,在胶州里注视着水师的动静,与许茂才暗中通着款曲,随时准备动手。成佳林被范闲安排在苏州,与苏文茂掌握着内库。杨万里则已经在南方地大东边上修了一年大堤。史阐立此时应该在宋国,继续他天下第一大龟公的旅程。

就算长公主想对范闲的这四个学生动手,在目前京都局势未定,太子无法登基,六路总督态度暖昧不明的情况下,她也无法将手伸那么远。

可是不巧,此时是初秋,正是夏汛之后,水运总督衙门修完大堤后,按常例又要派人回京要银子。今年派回京要银子的人不是旁人,正是杨万里。他被范闲安插到都水清吏司,于修堤一事尽心尽力,颇得水运衙门上上下下称赏,加之知晓他与户部尚书间的门第关系,所以很自然地选派他回京。

本以为杨万里回京向朝廷伸手要银子,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没有料到陛下居然遇刺,杨万里的门师范闲既然被打成了谋刺钦犯。

于是乎,杨万里一入工部,便把自己要了进去。

他已经在夹偏道地一个黑屋子里关了两天,两天里不知道受了多少刑,身上遍是伤痕,只是刑部来人却无法撬开他地嘴,没有办法获得有关范闲的口供。

杨万里当然无辜,他根本不相信自己地门师,会做出如此人神共愤的恶事,而且他更无法知道范闲在哪里。

这天暮时,内廷派人来押他了。虽然他的品秩远远不足以配享天牢,但太后看在他与范闲的师生关系上,给了他这个荣耀。

杨万里眯着发花的眼睛,像个老农一样扶着腰,从那间黑房子里走了出来,直觉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疼痛。手指上的血疤结了又破,重新开始渗出鲜血。

他心中一片绝望,知道一旦被押入天牢,只怕再难看见生天。

两个内廷侍卫押着他,一路骂着一路往外面走去,沿路所见工部官员见此惨景,却不敢侧目,只有扭头。装做没有看见。

官员们都清楚两天前的太极殿上发生了什么,所以对于宫里的铁血处置没有一丝意外,太子要登基,总要这些官员低头服软,不到最后一步,太子总是不愿意杀尽朝官,不过再过两日,太子无法再等了……又该如何?

行出工部衙门。上了囚车,行过某处街角,囚车却忽然停了下来。一名侍卫皱着眉头伸头去看,他地头只不过恰恰伸出了车帘,便骨碌一声掉了下来。

整个掉了下来!

看着摔倒在面前的无头尸身。看着腔孔里涌出的鲜血,杨万里脸色倏地惨白,空空荡荡的腹中十分难受,酸水上涌。直欲作呕。

他身旁另一位侍卫大惊之下,便欲呼救,却被一柄自车外刺入的铁钎封住了他的声音。

车帘被人掀开,露出范闲那张永远平静而英俊的脸,范闲看着惊魂未定的杨万里笑了笑,问道:“要不要出来?”

杨万里浊泪横流,看着门师连连点头,颤着声音说道:“老师……太过冒险了。万里不值得您这么做。”

范闲不耐烦再听,直接将他揪了下来,上了监察院特制地普通马车,不一时功夫,便消失在了京都的安静街巷中,来到了一处某个隐秘的联络点。

“养伤,我不是特意救你,只是路过……”范闲望着伤势极重的杨万里。叹息说道:“当然。你若真死了,我大概也会难过一会儿。”

范闲不是在矫情。他确实是路过工部衙门,他的目的地更远。所以他才会来到这处隐秘的联络点,看着面前的言冰云,问道:“都确认了?”

“长公主太后太子淑贵妃……都在宫里。”言冰云看着他说道:“都确认了。只要把皇宫控制住,大事便定。”

“太后就真这么信任大皇子?”范闲皱着眉头,“如果我是她,早就把大皇子换成老秦家地人。”

“或许太后以为,在内廷太监与侍卫们的合力看守下,没有人能够救出宁才人。”

“我能。”范闲微笑说道:“今天晚上我就把亲戚们都救出来,把另一些亲戚们关起来。”

言冰云笑了笑,只是笑容有些涩。

范闲看出他表情的不自然,皱眉问道:“宫里有什么事?还是言大人那边出事了?”

“父亲那边不用担心,估计他这时候在秦家。”言冰云低头说道:“有件事情我想应该在你进宫之前告诉你。”

范闲看着他。

“三皇子遇刺了。”言冰云抬起头来看着他,“你在宫中的渠道没有给我,所以我无法查证这次刺杀的结果,不过我劝你往最坏处想……毕竟,他只是个孩子,宜贵嫔也没有什么保护他地力量。”

“你是说……承平遇刺?”范闲的眼睛眯了起来,半天没有说话,只是渐渐紧握的拳头,变得白青色的指关节,暴露了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