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陳凡老師,剛才您說到的百家爭鳴真的是太讓我激動了。我沒想到,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一個諸侯爭霸的時代,竟然出現了這麼多的思想。只是,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後世我們並沒有看到這一些思想呢?是因為這一些思想沒有流傳下來,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這個時候。
有一位學子激動的向陳凡提問。
對於這一個問題,陳凡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
當然,不提陳凡也會進行解釋。
陳凡說道:“春秋戰國時期固然百家爭鳴的思想為統治階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在秦朝一統天下之後,百家爭鳴就有一些不合時宜吧。秦朝統治者感覺全國各個學派的思想太多太雜,有一些不好統一。不過,當時贏政也沒有辦法。
公元前213年,贏政在咸陽宮舉會宴會,大家把酒暢言,一不小心就引起了一場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自然,師古一派不被贏政看好。丞相李斯就說,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統一都有可能破壞。為了天下大一統,也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李斯向贏政提議,焚燒掉一切不合統一的書籍。後來,又因為方士和儒生誹謗贏政,贏政便將這一些儒生給殺死了,這便是秦朝焚書坑儒事件。”
“在這一次事件當中,有不少學術思想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壞,也有不少精英份子被殺害。但是,這種焚書坑儒並沒有讓秦朝真正走向強大,反而,因為秦朝剛剛統一,但其實內部並不穩定。一下子推出這樣的大一統思想其他一系列民眾無法接受。最終,一系列農民起義爆發,漢朝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但這還沒有結束。當時間來到漢朝,漢高祖比較喜歡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所以在這一段時間,整個的學術是有一定發展的。可是,當來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整個國家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時,漢武帝便想改變原來防禦匈奴的策略,轉為進攻。而這樣,那就需要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這個大一統,不只是國家土地的大一統,還必需言論,思想上的大一統。但可惜,因為受春秋戰國時期的影響,在漢武帝時期仍有各類思想學派的傳承,甚至還有不少支持者。”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一,也為了讓自己的言行能得到完全一至得施行,漢武帝便想推行儒家思想。並且,他還希望能招到很懂儒家思想的大家。漢武帝決定親自主持考試,在這其中,有一位叫做董仲舒的考生,在回答漢武帝的考題時,回答的非常好。漢武帝非常高興,於是就重用了董仲舒。後來,董仲舒便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意思是廢除其他思想,只學習儒家的學說。這個建議得到了漢武帝的支援,最終,到了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各家思想流派,也就少之又少了。”
陳凡講完,卻是嘆了一口氣。
眾人隨著陳凡的嘆氣,卻是看到了一個如此遼闊的背景時代。
先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又有秦朝時期的焚書坑儒。
接著就是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人們只感覺內心又是一陣波濤洶湧。
我們的歷史不僅僅體現的只是時間上的長度。
我們的歷史,更為體現的還是思想與文化的厚度。
陳凡便接著說道:“2000多年之後,來到了現代。我們現代是一個大一統的時代,但我們這個時代與2000多年之前並不一樣。2000多年之前為了自己的統治,漢武帝只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2000多年之後,我們的主要矛盾與此前已完全不同。人們已經安居樂業,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再也不能學習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我們更應該學習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透過各個思想與學術之間的交流與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堂課。
還沒進入主題,但卻已經進入到了高潮。
“我的媽呀,凡哥今天這是在開掛啊。”
“這次百家講壇,我估計連央視也頂不住。”
“名字取得好,內容更是直通天際,太有逼格,太浩大了。”
“還有那個主要矛盾的結總,我了個叉,感覺好牛逼。”
眾人已經被陳凡這樣的講課給震得斯巴達了。
特別是那一些學者。
他們卻是更不清楚的認識到陳凡所說的百家爭鳴的價值。
他們明白。
這樣的一堂課,哪怕講的是歷史,但在未來也將對於整個中華有著巨大的影響。
……
“這就是我們百家講壇的由來。”
將百家講壇的來歷說了一下,陳凡正式進入到正題:
“剛才簡單的講了一下百家講壇的來歷,那我們迴歸正題,我們再來講解大漢。此前有關注過我節目的同學應該知道,西漢已經講完。那麼,此時我們講東漢。事實上東漢當時我也稍稍講了一點,在位面之子劉秀施展一招禁咒之時,一時流星火雨,天外飛星,一眾隕石出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好吧。
雖然是百家講壇。
此前眾人被陳凡說的背景,震得連氣都不敢喘。
沒想到突然之間,陳凡跟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一下子,整個節目間便噗嗤聲……大笑聲傳來。
“哈哈哈,陳凡老師好逗。”
“凡哥一直是逗逼。”
“那是,不過我們家逗逼可是上得廟堂,下得了會所……”
“會所……我靠,別黑陳凡老師。”
“我可沒黑,當年凡哥最為喜歡的就是會所了。”
“……”
百家講壇雖說題目大的嚇人。
但也不能一直這麼嚴肅。
畢竟這是一個面向大眾的節目,所以,陳凡還是有什麼說什麼。
而且這看起來效果還不錯。
不但不錯。
反而陳凡這種風格突變一點也不讓大家感覺突兀。
反正在大家眼裡,陳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這反倒讓大家感到更為親切的多。
至於其他人是否如此?
那就得看他的造化了。
活躍了一下課堂上的氣氛,陳凡繼續說道:“這個……位面之子的叫法有些不妥,漢光武帝劉秀是不是來自位面我們不知道,但他一定是天選之子。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原本只是騎著牛參戰的他,只花了十來年的時間就一統天下,至此東漢建立。而劉秀不但打天下厲害,治理天下也相當的有水平。在他一統天下這一段時間,這個時期出現光武中興。隨後,又在他的兒子以及孫子,漢明帝以及漢章帝兩人的共同治理之下,天下大平,百姓富足,這一階段又稱之為明章之治。直到漢和帝,在東漢多位民君的治理之下,東漢國力達到了鼎峰,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不過,與大家所說的一樣,西漢時期有著太多民君名臣名將。到了東漢,這一些帝皇就不太知名了。雖然漢明帝與漢章帝,包括漢和帝也不錯,但大家估計對於他並沒有太多的興趣。那麼,今天我就跟同學們講一位大家不知道的,也是一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史官。”
對於史官。
陳凡一向非常的喜歡。
如果中華沒有史官,那麼前世幾千多年的歷史就沒有傳承。
中華文明要是沒有傳承,那中華兩個字也就失去了意義。
甚至。
如果中華文明沒有傳承,估計現在中華也就不是現在的大一統了,他可能像歐洲一樣,四分五裂。
“史官。”
“我覺得,這是個重料。”
“嗯,陳凡老師最為喜歡的就是史官。而且,感覺陳凡老師就是史官世家出身的。這個史官,絕對不簡單。”
清了清嗓子。
陳凡繼續說道:“這位史官,叫做班固。”
“可能大家對於班固不太熟悉,這也正常。因為年代實在是太久遠了,很多的一些史學書籍,一些人物都已消失於歷史的長河當中。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這位在歷史當中名不經傳的班固。”
“班固是班彪的兒子,他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他在世時,雖然十分敬佩太史公先生,更為佩服太史公先生寫的《史記》。但太史公是漢武帝時期的人,他的史記只記載到漢武帝太初四年就結束了。而身為東漢的史學者,班彪便繼承太史公的遺志,續寫《史記後傳》,但可惜,後傳成書60篇,班彪便去世了。”
“做為班彪的長子,班固勤奮好學,長大之後,為了完成父親的遺志,於是班固便繼續了父親的事情,再次續寫《後傳》。不過在他認真研究父親的後傳之後,他卻覺得父親的後傳內容不夠詳細,佈局也有待改進,如果續寫的話可能只會成為一部平平無常的史書。為了寫出一部史家經典,班固便在父親班彪的基礎之上,開始撰寫《漢書》。”
要說史學家的名氣。
班固在中華幾千年歷史當中,也是前三的存在。
當然。
這位史學家班固,他的一生,可不僅僅只是寫史。
陳凡繼續說道:“只是身為縣令的父親班彪突然死去,一下子班家就此衰落,變成了平民。班固不得不搬回到了老家。可平民沒有什麼身份,很容易遭受他人的迫害。在他30歲的時候,有人告他私修國史。這個罪名是比較大的,很有可能會是死罪。因為在當時國史這種書籍不能私人修撰。隨即,漢明帝就將班固關到了大牢。”
“此時班家上下都非常緊張,但這個時候,班固的弟弟班超卻是憤而起身。他決定趕到京都洛陽為哥哥班固伸冤,班超策馬穿華陰、過潼關,這引起漢明帝對這一案件的重視,特旨召見班超核實情況。班超將父兄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辛勞以及宣揚“漢德”的意向全部告訴了漢明帝,扶風郡守也將查抄的書稿送至京師。明帝讀了書稿,對班固的才華感到驚異,稱讚他所寫的書稿確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釋放,並召進京都洛陽皇家校書部,拜為蘭臺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圖書。”
不得不說。
班固修史不但沒有獲罪,反而因此得福。
臺下一眾學子聽得也是入神。
他們十分同情像班固這樣的史官。
還好,漢明帝是個開明的君主。
“因為班固的文采非常好,而且自小就受父親的影響,所以對於編撰國史非常有心得。在班固受官之後,很快,他就完成了《世祖本紀》,這個史書主要是描寫漢光武帝的事績。因為班固這個工作完成的很出色,明帝又提升了班固的官職。後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