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對八千,敗的竟然是三萬這一方。
魯肅仰天長吁一口氣,心中默默的呼喚:公瑾啊公瑾,肅真是有負吳侯與公瑾所託啊。
當初周瑜去世的時候,極力向孫權推舉了魯肅,孫權對魯肅也是信任有加,付以重託。但這次攻打荊州的戰役,實在是一篇不合格的答卷。
徐盛道:“大都督,益州兵遠道而來,疲憊不堪……”
魯肅看了徐盛一眼,心說:幾個意思?三萬人對抗八千疲憊之師,打成這樣還有臉強調?
徐盛愣了一下,道:“末將的意思是,他們原本就很疲憊,又經歷昨夜一戰,估計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我軍尚有兩萬之眾,何不趁虛奪回公安城?”
三萬對八千敗了,要再試一試兩萬對五千麼?
魯肅看了一下週邊計程車兵,一個個垂頭喪氣,沒精打采,他們也很疲憊了好吧。
打贏了,功勞是將領,統帥的;
打輸了,那特麼丟的是自己的命啊。
朱然道:“其實我們昨天之所以吃了敗仗,一是因為益州兵來得比較突然,二是因為不知敵方虛實。現在既知虛實,斷然不會再打敗仗了。”
諸將請命,都求殺回公安城去。
正當魯肅猶豫時,忽有探子來報:“今晨,廖化率一軍進入公安城內,約有一萬人左右。”
魯肅苦笑道:“鄧艾得了援軍,不來突襲我們,卻散佈謠言說城內只有四五千人,這還不擺明了是個陷阱嗎?”
諸將無言以對。
魯肅道:“現在我們不去攻城,他們就很有可能派兵出來追擊我們的疲憊之師,宜做好防備。”
於是,魯肅計劃向東退軍二十里下寨,儘量不背水紮營——畢竟如今江東兵計程車氣,並不適合背水一戰。
卻說廖化在城中見魯肅不來攻城,心知自己入城的訊息已經被敵軍的探子探去了,便打算追擊江東兵。
鄧艾道:“既然廖將軍的訊息已經被江東兵探去了,他們必然有所防備,不追也罷。還是先做城防吧。”
現在江東兵最重要的是防止益州兵的突襲,反而給了鄧艾一個較為寬鬆的時間做城防。
在做城防的同時,還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
李奇曾經告誡過全軍,但凡經歷過慘烈戰鬥的地方,一有時間就要先處理那些屍體,以免爆發瘟疫。
這是從後來人的角度思考的。
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瘟疫頻發,不能不說與戰爭息息相關。
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物質,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般是自然災害或者戰爭之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屍體露於荒野,甚至是城中,導致大量的細菌或病毒外洩。那個時候的人抵抗力又弱,醫療水平也差,感染瘟疫的機率就很大,而人口的流動,又將這些瘟疫帶到其他的地方。
李奇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在這個年代搞出什麼健康碼,行程碼。要防止瘟疫的蔓延,最好就是從源頭上進行控制。
士兵們將所有屍體移至城外,先用火焚燒,然後掩埋。
當然了,焚燒屍體這種事情,這個時代的人不一定能接受,若有家屬親友反對的,也只能採取強制措施。同時,鄧艾也出榜安民,解釋焚燒屍體的必要性。
不是所有人都識得字,但總有識得字的,會講榜文上所講的內容念出來。
當火光起時,滿目瘡痍的公安城裡的百姓神情麻木的看著這一切,他們已經哭過了,現在哭不出來了。
“一堆兩堆三四堆,五堆六堆七八堆,九堆十堆無數堆,埋入黃沙終成灰。”李奇站在華陰城頭,看著士兵們將死屍埋入地裡,心中不禁感慨並吟詩一首。
這些場景,在二十一世紀的和平國度是看不見的。
什麼“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不過是一句詩而已,還不是必背的那種;
什麼“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之”也只不過是史書中的一句話。
只有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這才能深切體會個中的心酸與無奈。
李奇看了半天地圖,然後與龐統、徐庶商議,是不是可以把華陰設定成新野那樣的城塞,用來防備曹軍西進。
畢竟華陰也稱得上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當初曹操明明是可以直接退回潼關的,卻在華陰守了一陣子,其目的,就是讓李奇無險可守,隨時反撲。
現在曹操據潼關而守,李奇據華陰而守,看起來挺公平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不可以暫時不打仗了。
原本益州的經濟發展是最好的,無論是本土的農業和蜀錦,還是與交州的農副商貿都可以說得上是李奇集團的重要支柱。可是現在李奇攻奪長安一帶,耗資龐大,即便是益州也有些拖不動了,就更別提佔領不久的涼州和原本也陷於戰亂之中的荊州了。
一個軍閥集團跟一個企業有共通之處。
很多企業並不是沒有發展的實力,但是他們為了搶佔所謂的先機,掏空了底子,不停的做槓桿,最後客觀環境一旦出現變化,等待他們的就是資金鍊的斷裂。比如某大。
李奇現在同樣面臨著這樣的處境,看上去發展的勢頭很好。因為接連奪得了長安及三輔地區,其實軍心士氣也是挺不錯的。但經過接連的戰爭消耗,李奇從益州蔣琬、涼州孟建、荊州許靖等人送過來的內政情報來看,後勤不容樂觀。另外,給羌王那邊的佣金也得結算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說到這批羌騎,因為大部份的草料被燒,李奇退回去了兩萬羌騎,以此減少僱傭軍的開銷和草料的消耗,這樣才能保證留下來的羌騎具有充足的物資支援。
所以,現在華陰城有漢軍近三萬人,羌騎近兩萬人,合計四萬多人馬。
當聽到李奇說要休戰時,龐統還不甚理解,認為應該想辦法把潼關打下來再說。畢竟潼關直接面向洛陽,進可攻,退可守,具有主動性。
可是當龐統看完各地的內政彙報之後,也只能啞然失聲。
這一份份內政清單可以說是“臥龍看了會心碎,鳳雛看了會流淚”啊。
不是後勤的兄弟們不給力,實在是這個時代只有這麼一點生產力。支撐區域性防禦戰爭沒問題,可是大戰不能持久,一持久就會經濟崩盤。
徐庶道:“我贊成轉攻為守,主力南下。現在孫權攻打江陵這麼久,連個公安都沒打下來,只要我們南下的訊息一傳出去,孫權必然退兵。”
李奇點了點頭,道:“打了這麼久的仗,也的確應該讓民生得到一定的休整了。如果能夠有效阻嚇孫權,使荊州也免於戰事,則善莫大焉。”
主意既定,李奇留魏延、馬超、馬岱、徐庶駐守華陰,與龐統、趙雲、黃忠、孟獲等回江陵。
魏延因為入門較早,所以官職在馬超之上。而且從魏延守漢中的情況來看,與徐庶配合得還行,所以華陰主將仍為魏延。
關羽原本是想助李奇拿下潼關再出去散散心的,現在李奇不打算攻打潼關了,便前來請辭:“李益州真不打算攻打潼關了嗎?”
李奇道:“其實拿下長安及三輔之後,我的戰略目的就已經達到了。拿下潼關,不過是想有一個可以據守西面的地利優勢。既然華陰作為三秦要道,足以堪當此任,還有何求呢?哎,君不見這一年奪取長安的戰役已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了麼?現在曹操主力據守潼關險地,如果硬攻,能不能攻得下來還兩說,但死傷肯定極為嚴重。所以,能不打就不打吧,也是時候讓百姓恢復生產,積蓄物質了。”
關羽遲疑了一會兒,問:“確定不打了嗎?”
言下之決,要是不打仗了,我留在這裡既不能報恩,又不能報仇,便打算出去走走了。
李奇點了點頭:“嗯,先轉攻為守吧,暫時不會主動出擊了。”
關羽:“如果暫時沒有戰事,關某就打算……”
話沒說完,一傳令兵飛奔來報:“孟達率領三萬援軍遲遲未能抵達江陵,公安城婁發、蘇飛戰死,我軍損失過半,甘寧將軍身負重傷,無奈撤回江陵。公安,已被江東魯肅所奪矣。”
李奇“啪”的拍了一下長案:“孟達作妖,罪不容誅。”
關羽:“那江東……”
李奇:“打他狗日的!”
關羽:“……”
李奇看著關羽,心裡嘀咕道:他幹什麼來的?
哦,對了。
從關羽剛才的語氣來講,應該是來請辭的。只是擔心李奇這邊若有戰事,就這麼走了好像不地道,所以前來打聽李奇的安排。
李奇心裡盤算了一下,強留有一定的機率留得住,但是對方心不甘情不願,並非實心踏地的幫你做事,好像有點道德綁架了,這樣不利於宣揚自己的人格魅力。
當今天下之勢,關羽既不可能去投靠殺了劉備的曹操,也不可能去投靠背襲了江夏的孫權。莫非他還去投靠公孫康、士燮不成?那也太沒眼光了吧!
所以李奇不打算強留關羽,一切聽任其便。
反正張飛在我這裡。
想到這裡,李奇道:“江東鼠輩不足為慮,雲長若要出去散散心,那就去吧。不過且容我明早為雲長踐行後,再行離去。”
關羽應允。
次日一早,武將們站在城門口,排成兩列。
李奇於十里長亭煮酒替關羽踐行,關羽則是抱拳躬身九十度,恭敬的接過酒樽,然後將酒水一飲而盡,又與趙雲、魏延、馬超、徐庶、龐統等人一一拜別。
周倉牽來了赤兔馬,李奇親執馬韁,送關羽離開。
關羽大驚:“李益州,這如何使得?”
李奇道:“甚荷雲長不外,與奇同仇敵愾,今日相別,不知何時再得聽教?”
說罷,潸然淚下。
關羽大為震動,他彷彿在李奇的身上看到了大哥劉備的影子:同樣的求賢若渴,同樣的禮賢下士,還同樣的愛哭。
龐統對關羽解釋道:“吾主若非真心對將軍,斷然不會流露出這般神情。關將軍何不以有用之軀……”
李奇給龐統遞了個眼神,道:“士元不必多言,此事我們當尊重雲長自己的意願。”
關羽回想著龐統的話,想想也是哈,李奇與曹操在長安打得血流成河,尚不見他有半點愁眉苦臉;甘寧丟了公安,也不見他如何傷心,唯獨在自己將行之即,卻忍不住……
哎,原以為今生不會再遇到一位像大哥一樣的主公了,可這不就在眼前嗎?
李奇道:“得知雲長要走,昨夜奇徹夜未眠,偶得歌賦一首。”
關羽:“噢?”
不顧關羽的驚詫,李奇自顧自的吟唱道:“長亭外兮古道邊,芳草碧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