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天族人軍工科技

作者:BMA11常昕
 營長留下王承柱跟一連指戰員一起準備戰鬥,帶傳令兵回返回二線陣地的營指揮所去了。

一般而言,線列塹壕戰以連排為基本單位,相互進攻和防守。自打有了速射炮和機槍,密集衝鋒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實事求是的講,在東瀛侵略神州的戰鬥中,重兵集結展開會戰或城市群保衛戰以外,雙方戰鬥只能用“拮据”二字來形容。

昇陽國位於東海之上,煤鐵資源相對短缺,所以戰車類武器和大口徑火炮裝備較少。有限的資源多半投入海軍,建設起一隻龐大的艦隊,作為稱霸地區的本錢。有艦隊保底,陸軍才有機會登陸神州,不斷擴大侵略果實。

只不過神州是農業國,東瀛作為工業國,把神州當成傾銷市場倒也湊合。親自下場侵略佔領,用劫掠搜刮到這片土地多年積攢下的浮財餘糧,只拿到經過戰火破壞的資產。再想繼續掠奪資源,得扶持代理人經營佔領區,才有源源不斷的產出。

說來可笑,敵佔區經濟掠奪竟需要二次建設。侵略者為了獲得持續產出,不得不花費資源做投資。

只是昇陽國資源有限,人數相對有限的國民可以供養軍隊數量也有限。為了維持佔領和擴大戰果,組建了數量遠超主力師團的乙丙丁種部隊。

非主力師團的部隊武器裝備優先順序,相對低一些。加上種種原因的影響和限制,被派來掃蕩的敵人人員裝備水平,遠不如兩年前幷州會戰時那些同國軍人。

有人曾戲言“某日不落帝國平時嫌棄豢養軍隊費錢,戰時又嫌艦船少,打完仗就退役戰艦。”

超級大國自有國情在此,而二流地區性大國則各有各的特色。昇陽和神州為侵略和反侵略戰爭苦苦掙扎,組建越來越多的部隊參加戰鬥。以期耗死對方,站在對家遺體上,吃頓飽飯再出發。

就這樣,華北佔領軍下屬的乙種師團沿鐵路公路和縣城據點分別駐守,像撒胡椒麵一樣保護著難以全面照顧的佔領區。為了維持佔領區的安全,打擊有組織的反抗軍勢力,這些侵略者不得不以聯隊或大隊為單位定期掃蕩交通線附近。

之所以有這樣的軍事化組織規模,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歷過數次第十八集團軍組織的伏擊戰。千人以下的戰鬥遇到百戰老兵,有在支援到來前被擊潰或殲滅的風險。

這支走出王承柱佈置霧障煙幕區的侵略軍,以一個步兵大隊為主要戰力,調動一個偽治安軍步兵團配合掃蕩作戰。

探路尖兵走走停停走過伏擊陣地前,這是出於成本核算考慮的戰鬥策略。侵略者用少量部隊探查道路兩側情況,遇到沉不住氣的散兵遊勇,就可以成功為大部隊探明方位;伏擊方有經驗地放少量敵軍經過,只為等大隊敵人麻痺大意,走進伏擊圈。

戰爭持續很多年了,華北地區反侵略戰爭通常從熱河長城抗戰開始計算。戰爭雙方付出了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代價,戰爭最是消耗社會財富。

昇陽國士兵情況相對好些,好歹背後是一個工業國。哪怕是土匪帝國主義國家,至少可以給士兵六十發步槍子彈。

而整體水平仍處於農業社會的神州,部隊裝備實際情況是以買為主,仿造和維修作為補充。在接敵戰鬥時,打完三到五發子彈,擲彈衝鋒打白刃戰是較為常見的戰鬥模式。戰士手裡拿著的槍支彈藥在積年累月使用中,精細保養難抵磨損毀壞,精度有所下降。

有相當數量的超期服役步槍已經達不到設計標準了,常有指戰員命令部隊放近到二百米再射擊。一方面考慮節約彈藥和精準射擊,另一方面縮短己方戰士衝鋒距離。

這一次的伏擊戰仍然依託山坡地形構築陣地,在沙土公路上埋設拉發地雷。當索敵前進的尖兵小隊走過雷場殺傷範圍,佈置地雷的班長指揮戰士按耐住心情,放大隊敵軍過來,再拉響地雷,管教他們成為戰場負擔。

這幾個探路士兵沒有探雷器,也沒有發現經過偽裝的地雷。走出伏擊陣地前方後,又返回大部隊報告探路情況。等新一隊探路尖兵接過任務繼續前出,敵軍大隊人馬終於排著較為整齊的佇列走進雷場。

“轟轟……”看到敵人走進地雷設計殺傷範圍,拉雷手快速扯動抻直的繩環。地雷戰精髓就在人力可控的“拉發地雷”上,只是受限於拉繩需要抻直才可以快速引爆。往往拉雷手需要就地隱藏,在十多米遠的地方等待合適時機,稱得上危險工作。

地雷一響,幾桿用三八式步兵銃的戰士紛紛開槍射擊。一來趁亂攻擊,有效殺傷敵人;二來給敵人造成一點兒混亂,有助於己方拉雷手撤離;三來先開槍示敵以弱,引誘敵人朝槍響的位置開槍反擊,甚至衝上山坡洩憤。

看向在山坡陣地下方公路上組織反擊的敵人,王承柱臉上浮現出一抹嘲弄的笑容。既然爾等甘做侵略者和侵略者的幫兇,那麼剷除奸邪便是我的態度。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