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4章 逆子

作者:土豆地瓜派
第414章 逆子
作者: 土豆地瓜派

第414章 逆子
威海衛的出海港口一片繁忙,在各級將領們的指揮下,數萬名將士有條不紊的登上艦船,揚帆離港。

夏源被安排在最後登船,他站在港口,看著一艘又一艘的艦船離開,每一艘在他看來都是龐然大物。

大明朝的造船業已經相當發達,水師也同樣規模龐大。歸根溯源,還要歸結於當初的鄱陽湖一戰。

那一戰,乃是決定天下歸屬的一戰,此一戰,也是最讓朱元璋感到艱難的一戰。

當年陳友諒的水師規模,讓朱元璋甚至都看不到贏的希望,光是艦船規模乃至兵力,就勝過他十倍百倍。

後來雖是打勝了,卻也給老朱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等坐擁天下後,老朱就跟魔怔了似的,玩了命的發展水師。

這一點從威海衛的軍容規模便能看得出來。

別的衛所多了不過五千人的規模,少則一千出頭,可威海衛,天津衛,金山衛,鎮海衛,這四大臨海的衛所,所擁有的兵力兩萬起步。

臨海的衛所,那自然都是水軍。

夏源的目光看著那一艘艘的大船,都是幾層樓那麼高,邊沿插滿旌旗,船舷兩側設有架設火炮的垛口,主桅杆便有二三十米之高,每一艘大約能裝載數千人。

當然,這次是出征,是打仗,不可能每一艘裝載這麼多人,一艘船不過千餘人左右。

讓他感到驚歎的是,這是大明如今能造出來的海船,已是這般的龐然巨舶,那當初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又是何等的規模。

一艘艘艦船在戰鼓的轟隆聲中揚帆離港,港口還剩下大約十幾二十艘的艦船。

這些將是他要乘坐的,和威海衛的近萬名士卒一併乘坐。

威海衛本地的水軍也被留在了最後,兩萬多軍戶,從中徵調了七八千人左右,由登州衛的指揮僉事統領。

“不知哪位是夏大人?”

夏源和王守仁轉過身,來者是一個青年將軍,身上披著戰甲,腰間懸著佩劍,看歲數二十七八歲左右。

夏源拱拱手,“未曾請教?”

那將領也趕忙拱手回禮,“不敢,末將乃是登州衛指揮僉事,戚景通。”

夏源悚然一驚。

姓戚的可不多,登州姓戚的就更少了,戚繼光也是登州的籍貫。

而且沒記錯的話,戚繼光他爹似乎就是威海衛的什麼指揮使,還是僉事,反正是個官職挺大的世襲軍官,名字就叫戚什麼通。

年齡也對上了,夏源記得戚繼光是他爹老來得子,這個叫戚景通的看著怎麼著也快三十了。

而戚繼光是嘉靖初年才降生的,嘉靖初年,哪怕是嘉靖元年,那也距今有個二十年左右。

五十歲生孩子,完全算得上老來得子。

一切條件都對上了,這明顯就是戚繼光他爹。

心念及此,夏源又拱了拱手,“原來是戚僉事,真是久仰大名。”

戚景通一愣,瞧著這位夏大人一臉的認真,這句久仰大名好像並不是客套。

可他前兩年才剛接手的這世襲的僉事之位,記得自個兒似乎沒什麼大名。

“大人抬舉了,末將此來是想詢問大人,而今威海衛出征士卒已是集結完畢,我等何時登船離港?”

“現在就行,戚僉事看著辦。”

“謹遵大人將令,末將這便去安排將士們登船。”

最後剩下的這近萬名士卒也陸陸續續的登上了船,夏源是協理徵倭戎政,身份很高,待遇也高,上了最大的一艘艦船,跟戚景通在同一艘。

船很大,至少能容納五六千人,但船上除了划船的水手,就剩下他和戚景通各自的護衛親兵,整艘船上大約八九百人。

船上算得上空曠,因此給夏源分配的艙房也很大,有床榻,有案几,有書桌,佈置的也還不錯,住個人綽綽有餘。

這條件可比當初行軍時好了不知多少倍,
很快,一陣戰鼓聲響起,桅杆上升起了帆,船身跟著震了一下,接著便駛離了港口,往東邊駛去。

海面還算平靜,天氣也很不錯,只有些許微微的失重感,夏源並沒有暈船的毛病,倒還過的愜意。

每日就是坐在甲板,伸長了魚竿在那兒釣魚。

不像是來出征的,倒像是來旅遊的。

海上航行五天左右,海岸線已是遙遙在望,那裡便是白江口,此時前方的一艘艘艦船已經停港,白江口裡也停泊了數百艘的艦船,全是大明的艦船。

瞧見這一幕,夏源把釣不上魚的魚竿隨手一扔,從甲板上站起,望著不遠處的海岸線,神情漸漸凝固。

此次出征倭國,大明早已派出使節前往朝鮮,告之朝鮮方面大明要征伐倭國,爾等速速調遣兵力,在白江口陳兵喜迎王師,等上國天兵抵達,然後便讓你們跟著一起去出征倭國,洗刷多年的仇恨。

朝鮮的邊境多年來也有著倭寇的襲擾,因此這次出征,大明朝給的名義,是要和朝鮮組建徵倭聯軍,一併討伐倭國。

但實際上,自然是讓棒子擔當炮灰,到時候攻打倭國,必定是讓這些棒子先上,這樣能有效的儲存己身實力。

這些個算計,大明朝明白,朝鮮也明白,但由不得棒子們拒絕,棒子們也不敢拒絕,還得喜極而泣的感恩大明為他們做主,派出天兵討伐隔海相望的倭國。

在給華夏當狗這方面,棒子們可謂是得天獨厚,當了上千年的狗,雖然歷史上這條狗也衝主人齜過牙,但每一次齜牙之後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一代一代的震懾下,朝鮮早就被調教成了聽話懂事的好狗。

大明立國以後,朝鮮更是無比的乖巧懂事,年年朝貢,年年跪舔。

因此大明朝認準了棒子必定會老老實實的遵照上國旨意,肯定早早的就在白江口安營紮寨喜迎王師了,並且把家裡的小破船都開出來,停在白江口,等著和大明一併去討伐倭國。

但此時整個白江口卻看不到營寨,甚至都看不到多少人,港口那些停泊的艦船全是大明的船舶,朝鮮根本就不像是屯兵白江口的樣子。

很明顯,朝鮮這個龜兒子,是把他爹的話當個屁放了。

逆子。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