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效應,又稱邏輯誤推效應,是指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如同大先生所說,大多數人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身體,立刻想到生直器,立刻想到繁衍,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因為大多數人總是迷糊的,他們對於和自己切身利益無關的事物,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有一個籠統的概念定義。
而這個概念的定義,就是由自己主觀有限的邏輯和認知形成的聯想效應,不符合客觀事實和邏輯。
也就是所謂的,沒有‘常識’只有‘偏見’。
就像提到傳統文化這四個字,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古代,封建,糟粕,晦澀以及落後,即便心存貶斥,但是也會因為對未知領域的神秘性或者對祖宗的敬畏心理,產生敬畏。
很矛盾的認知狀態,一邊貶低,一邊敬畏,也就造成了排斥,也正是因為大多數人這種邏輯誤推效應,阻礙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和推廣。
但是偏偏,像羅思堯這類守古派,依舊在不斷強化這種狀態,拼命的將傳統文化束之高閣,動不動就冠以‘國’名,冠以‘族’姓。
學習文化本身就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大多數人再乍一聽這麼嚇人的名頭,本能的就會開始自我懷疑和抗拒。
這麼牛批的東西,是我一個普通人能夠觸碰的?
轉而敬而遠之。
而羅思堯這類人,卻天天掐著大腿痛罵這些普通人,數典忘祖,不學習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天天被西方糟粕所榨壓。
但是他們從來沒想過,之所以現在的夏國人更願意去接觸西方文化,除了因為國力高低,生活水平落差產生的慕強心理外,根本的原因就是,西方文化粗淺且門檻低,而且更願意下沉推廣意識形態。
因為西方目前暢行的是功利主義,需要源源不斷的人口當做韭菜被他們收割和壓榨。
他們慣以自由,平等之名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然後瘋狂灌輸品味和享樂的偽概念,讓人們沉淪在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陷阱當中,特點就是利用了人類的劣根性和原罪。
反觀華夏傳統文化,不管是理學還是心學,都是持續的在灌輸‘人定勝天’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希望所有人恪守良知,摒棄原罪變成更好的自己。
所謂的原罪,就是指人從出生就自帶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學習就與生俱來,不需要斷裂的東西,就是原罪。
例如,吃喝,人類或者生物,生下來就有食慾本能,不需要任何人教就能夠吃奶。
懶惰,也是根本不需要學習,不管是睡懶覺,還是不愛運動,不愛做家務,能躺著不坐著,能坐著不站著,能刷短影片就絕對不看長影片,都是與生俱來的。
這些都是不需要學習,而且會讓你覺得‘舒服’令你‘喜歡’的東西。
但是這些東西,都不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類,比如吃喝,誰都知道熱量越高的東西,越好吃,比如漢堡,可樂,炸雞,油炸燒烤這些。
但是誰都知道,如果不節制,不剋制的吃這些東西,那你必然會百病纏身,命不久矣,光是三高和冠心病,糖尿病這三樣,就能讓你生不如死。
反而蔬菜,粗糧,清淡類食品,誰都知道不好吃,但是偏偏這些令你厭惡的食物,才能夠保證你的身體健康狀態。
懶惰也是一樣,誰都知道躺著舒服,刷短影片玩遊戲有趣,但是如果只做這些讓你舒服的事情,那同樣會面臨身體機能退化以及其他心理痛苦的出現,因為空虛。
而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就需要正常的鍛鍊以及讀書學習,透過這些違背‘舒服’甚至讓你痛苦的事情,才能夠讓你真正感受到意義。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但是偏偏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卻總是控制不住的排斥和牴觸好的東西。
而王世風剛才在做的事情,就是讓好的,高雅的東西,變成差的甚至低俗的東西。
在所有人的認知中,不管是看沒看過四大名著的人,都會對這四本書抱有濾鏡。
認為名著就應該高雅,大氣,上檔次,就應該字字珠璣,每一句都充滿著玄妙的人生哲理讓人看完雲裡霧裡,這樣才符合名著的標準。
但是現在王世風將這個濾鏡打破了。
不,是打碎了,而且稀碎。
原來...《西遊記》和《紅樓夢》裡還有這麼多粗俗甚至十八禁的內容?
《水滸傳》裡面也有這麼多血腥內容?
而且描述堪比劉備文和冰x文啊啊。
這真是施耐庵和曹雪芹這樣大文學家能寫出來的東西?
這東西真的適合給青少年看?
別說青少年了,恐怕連成年人看了都會大受震撼吧。
反正億萬觀眾聽了以後確實被顛覆了認知。
開始對名著產生了新的認知和好奇。
但是這對於切身利益相關的羅思堯來說,王世風這種例子就有些吹毛求疵,惡意抹黑的嫌疑了。
他承認,四大名著的真正版本,這些不符合普世價值觀的內容確實不少,尤其是古早版,但是經過這麼多年像他這樣‘文學大家’的刪改後,已經口味淡了不少。
這小子專門挑這種誤人子弟,吸引眼球的內容曝光,根本就是找茬嘛。
羅思堯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喝道“夠了,你這根本是在抹黑古典名著,你說的這些內容,在現在的流行版本中基本都被刪減了。”
聽到的羅思堯的反駁與澄清,很多看過四大名著的觀眾恍然大悟。
怪不得我沒印象,原來是被刪減了啊,不是因為我少不更事,只看猴子啊。
不過這也側面證明了王世風的話,這些內容,竟然是真的存在?
你們這些讀書人果然一肚子壞水,好東西都藏起來不給我們看。
he~tui!
羅思堯並沒想到,自己的澄清,會變成詬病的槽點。
王世風聞言也不驚慌,反而輕笑道
“所以說,羅教授也是知道這些內容都是在原著善本中有記載的,而且既然已經刪除了,說明你們也覺得這些內容有些流俗,又有礙觀瞻對吧,
那我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既然現在大家能看到的版本是被刪減過的,那這所謂的四大名著,還能算是古典四大名著嗎?”
王世風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殺傷力極強了。
這是直接才動搖名著的權威性。
被現代人修正過的古典名著,還能算是名著嗎?
忒修斯之船是吧。
瞬間這個話題也引起了觀眾們的關注和警惕。
對哦,如果這些古典名著都是被修整過的,而且誰知道你們刪減修整了多少,那還能算是古人寫的東西嗎?能保證文化傳承的純正性嗎?
正統性,這是個太勄感的問題了,勄感到連一直穩若泰山的梁非凡都忍不住眼皮一跳,意味深長的看向王世風。
這小子...是要把天捅個窟窿不成?
而羅思堯更是嘴角抽搐,看著王世風向看著一個瘋子。
他並不覺得王世風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沒有分寸,反而更像是早有預謀的暗藏殺機。
因為他現在回想了一下從節目開始的種種異常,自己似乎被王世風完全帶動著節奏,而且不斷被打破動搖自身的權威性。
“看來羅教授不太好回答,那我就解釋一下,我說這麼多大實話,不是為了告訴大家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不好,恰恰,我個人是十分推崇傳統文化的,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告訴大家,不要總覺得傳統文化在天上,遙不可及,也不遠覺得傳統文化落後封建,全是糟粕。
傳統文化,它就是一種屬於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而已,是溶在我們血液中,藏在我們腳下這片大地中,甚至拋開時間觀念,我們和祖先們其實都生存在同一片星空當中,
所以不要太極端,認為傳統就是古板的,流行就是現代的,但拋開本質,傳統也只是過去的流行,現在的流行也會成為將來的傳統,兩者並沒有先後尊卑之分。
真正重要的是,這兩者都是文化,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兩種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文化變成我們可使用的工具,才是文化的意義。
否則文化就如冬日白雪,出現即溶,毫無意義,
所以也沒必要過度去神化古人,神化權威,要試著獨立思考才能讓自己過的更好,比如大家一提到四大名著,就覺得是什麼了不起的煌煌鉅著。
確實,這四本書都堪稱鉅著,但也只是在文學客觀角度而已,
我再強調一遍,這四本書首先是小說,用來給人看來消遣的,或許這些書中蘊含著很多優秀的內容,但這些你只有自己去看過,思考過,才能確定它是否優秀。
同時也不要覺得書寫得好,作者就很厲害,不可否認確實有一些思想維度超過人類文明的天才,但是大多數人,都只是比咱們讀得書多而已,
比如《三國演義》,這是一本根據正史誇張演義的小說,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是歷史上第一本長篇章回體小說,其次是作者的文筆很好,將原本生冷的正史記載,描繪出了幾絲人間溫暖。
就比如我們會為桃園三結義的兄弟之情動容,但這件事兒本身就是虛構的,沒有桃園,劉關張三人也沒有結義,即便他們可能真的以兄弟相待,
但是為什麼這段深入人心呢?這是因為與作者本人的認知有一定關係,羅貫中生活在1330-1400年間,這時候出於元朝時期,正是國家動盪之際,反元之風在華夏各地盛行,草莽綠林幾乎遍地都是,
羅貫中就在這個期間,曾經擔任過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僚,人家是真正見識過農民起義過程,甚至參與過的,所以才能夠把同樣出於三國爭霸的亂世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
甚至可以揣測,《三國演義》中所有的人物,除了歷史形象以外,基本都可能摻雜了羅貫中的主觀情緒,也就是和他同一時代的人物特點。
但這恰恰是這本小說的成功之處,有血有肉,讓人看後真實的感受到大爭之世的波瀾壯闊,英雄氣概。
同樣《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是一樣,而且施耐庵是有正史記載擔任了張士誠的軍師,與大名鼎鼎的劉伯溫是同榜進士,與羅貫中也是同僚好友。
所以你看《水滸傳》中故事情節為何如此詳盡?宋江為何一心要被招降?
而且這本書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現代流行網文爽文元素,
一個鬱郁不得志的落魄官吏,一步一步成為最大造反頭子的過程,不管是白道還是黑道,見他無不納頭便拜,有沒有王霸之氣那味兒?
因為這就是一本施耐庵的yy自傳或者紀實小說啊,看似寫的宋末,實際寫的是元末,換個名字就是《穿越宋末造反指南》也並不為過。
所以你看啊,這兩大名著的作者,客觀意義上可都是當過流寇反賊,造反起義的暴民啊,這樣看,這兩本名著是不是貼地氣很多了?”
所有觀眾聽到王世風的小科普後,再次陷入到了短暫的迷茫和崩潰當中。
貼地氣?
這尼瑪直接貼地府了好嘛!
震驚!四大名著中的兩位作者真實身份竟然是反賊!
心中原本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印象和感官瞬間崩塌。
尤其是聽到王世風用網路小說對比,這強烈的反差感讓人難以抗拒。
反而甚至產生了一種莫名的荒謬感。
《山東黒道往事二十年》(文言文版)
《回到東漢當皇帝》(文言文般)
這味兒也太沖了。
很難受,但是說不出來。
“你..你這是信口雌黃,讀書人的事情怎麼能用出身來定論呢,英雄不問出處,更何況,這兩位也不是流寇反賊,人家是代表無產階級群眾的起義者!
作者是作者,名著是名著,豈能混為一談!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