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6章 我只是個俗人(1/2)

作者:渾光同塵
聽著三個人連唱了一首歌,節目億萬觀眾都懵了。

啊這....是什麼情況。

歌詞嗎?

怎麼沒聽過?不會是剛才現場寫的吧!?

就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不過這麼離譜的事情,出現在王世風身上,似乎也不算很離譜啊,不知為何,觀眾們感覺看完這段節目,自己的思維都活躍了起來呢。

你們跑這兒來宣傳新歌來了?

有沒有搞清楚情況,我是要讓你身敗名裂來的!

隱藏在陰暗角落的鄭秋感覺自己心臟病要犯了,從羅思堯陷入劣勢開始,他就隱隱感覺到不安了。

現在看著王世風竟然還有心思耍寶宣傳,越發讓他氣憤。

而突然被攪亂學術研討氣氛的羅思堯更是怒髮衝冠,深吸一口氣,起身怒視王世風沉聲道

“你看名著就看這些東西?看《水滸》研究酒肉,看《紅樓》研究月經,看《西遊》研究龜壽?那看《三國》又準備研究什麼?你這麼歪曲名著,你不怕愧對祖宗?”

突如其來的靈魂質問,道德指責讓所有人的笑容都僵在了臉上。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的存在,就是破壞氣氛。

瞬間,原本歡快的現場氣氛,變得僵硬勄感起來,連帶著屏幕後的觀眾,都有些不適了。

一方面是羅思堯的話有些道理,確實這些嚴肅古典文學,不應該拿出來這麼惡搞。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又覺得,這件事情似乎也沒有必要這麼嚴肅吧,難道看書,就非得從嚴肅刻板的學術角度去切入瞭解?

王世風這種有些奇奇怪怪的關注點,也沒什麼可詬病的吧。

而作為被指責的當事人,王世風臉上卻始終保持著淺笑,他平靜的看著羅思堯,像是在看一個傻子

“羅教授,您是真的喜歡傳統經典文學?還是覺得這種經典文學更能夠凸顯您的品味與價值?”

王世風問出了一個堪稱尖銳的問題,甚至有些人參公雞嫌疑。

羅思堯氣血上湧,瞳孔猛縮“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王世風的嘴角弧度緩緩上揚“在你說四大名著之前,就應該瞭解,其實沒什麼什麼所謂的四大名著,

只不過是上個世紀這四本書的銷量最高,文學性不低被一些人冠名的虛銜而已,沒有任何一個官方組織認定過四大名著的概念,這只是人云亦云的說法而已。”

四大名著的概念...是虛假的?

彷彿一個重磅炸彈,在節目當中炸響,牽連著過億。

他們期待過王世風的反擊,但是沒想到,這個反擊竟然還能波及到他們這群圍觀群眾。

原來自己從小到大瞭解的名著常識...竟然是虛假的民間傳聞?

羅思堯更是身子顫抖,他也沒想到,王世風竟然敢把這種顛覆常識的知識點給曝光出來。

作為文學從業者,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四大名著就是約定俗成的叫法,儘管這四本書確實有一定文學價值,但是遠遠沒有傳聞中那麼高大上。

但是因為傳播度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知名度,所有想要靠著文學吃飯的人,不得不預設這個觀點,方便蹭流量。

多少人靠著四大名著吃上了飯?

享受到這樣的流量紅利,自然就為尊者諱了,儘量不提及背後的真正淵源。

但是王世風如今在收視率這麼高的平臺,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屬實驚到了羅思堯。

這小子是不是瘋了?

這可不是砸自己飯碗那麼簡單了,這是要槍挑一條龍啊。

這麼勇的嗎?!

“用四大名著指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在目前看來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文學常識了。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常識從建立到流傳,至今不過數十年而已,其實古人有把若干個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個總稱的習慣。

這是咱們華夏文人的特點,尤其喜歡用數字構建一些概念,特別是在明清小說裡,大家可以想一下,《三國》裡十常侍,五虎上將,五子良將,

《西遊》裡二十八星宿《水滸》裡面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類,《紅樓》裡金陵十二釵之類等等統稱?第一次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高大上,而且朗朗上口?”

王世風將目光轉向鏡頭,緩緩說道。

還未從被顛覆認知中回過神的觀眾們下意識的表示認同。

確實,小時候第一次聽說五虎將的時候,根本分不清誰是誰,反正就覺得牛批,包括聽《隋唐演義》時,根本不知道人物關係,但是十三太保這個稱呼,記憶猶新。

好像所有古典傳統書籍裡,都有這類數字稱呼的格式。

而且好像亞文化圈中的東瀛也是如此,什麼四皇,七武海,十三番隊之類的。

“這個習慣其實是來自於道家,《道德經》中道生一,這個格式一直影響了華夏體裁和文體習慣幾千年時間,這種格式的特點,就是讓你乍一聽,覺得很高大上,彷彿擁有這個稱呼,就是這個類別的翹楚,但是實際上,這只是一種錯覺,

比如五虎將,你乍一聽會覺得,可能整個三國就這五個人武力值最高,其餘都是臭魚爛蝦,但是等你瞭解《三國志》後發現,魏國有五子良將,吳國十二虎臣,所以這種格式是極具迷惑性的。

但也僅限於迷惑性而已,如果變成數字量詞稱呼,就會畫風突變,比如五個虎將,二十八隻星宿,是不是覺得就沒那麼高大上了?”

王世風舉了個簡單的例子。

瞬間再次炸裂了觀眾們的三觀。

神特麼五個虎將!

瞬間五虎將的高大形象變成了五個猛猛衝的憨憨形象。

王老師這是要殺人誅心啊!

還我童年!

不過同時觀眾似乎也意識到了問題,或許大家確實長久以來都被這種貌似高大上的稱呼給矇蔽了真實情況。

“四大名著的出現也和這些迷惑性稱呼一樣,但這個稱呼的前身是明朝時,一個就叫做王世貞的文學家,將《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列為所謂‘宇宙四大奇書’,

然後馮夢龍又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稱為‘四大奇書’。

到了清朝,金聖嘆評‘天下六大才子’書包括《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

而近代某位大師以《水滸》《西遊》《儒林外史》《紅樓夢》四部稱之為‘一流小說’,但是隨著上世紀末印刷業的興盛,以全國出版社的銷量正式確定了‘四大名著’的說法。

但是我要給大家科普一下,王世貞,馮夢龍,金聖嘆和某位大師,這些人除了是文學家之外,還有個主要的身份,就是文學批判家。

什麼叫做文學批判家?就和最近在網上批判我的電影《忠犬八筒》的那些人一樣,是靠著評價別人作品,來獲取流量和書商支援的人。

通俗點兒來說,他們是靠著批判別人作品來賺錢過活的,當然,這些人肯定要有些真材實料,才具有權威性獲得更多的流量以及消費者的認可。

但是他們都繞不過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書商,眾所周知,什麼事情粘上商人,就變得不那麼純粹了。”

王世風面帶微笑,語氣平緩的像是在上課。

但是字裡行間除了給電影打了個廣告以外,似乎還陰陽怪氣的諷刺了某些人。

屬於借古諷今,緊跟時事了。

至少是上網衝浪的觀眾,基本上都瞬間秒懂。

也似乎知道,王世風要說些什麼問題。

“當然,我也不可以憑空無人清白,我只是說這個利害關係而已。”王世風又笑著澄清了一句。

聽到這話,所有觀眾更加想入非非了。

羅思堯則面如黑炭,恨不得掐死王世風。

你這是澄清嗎,你就差指著鼻子罵我收黑錢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幾位大名鼎鼎的文學批判家,都為華夏的通俗白話文化作出不朽的貢獻,尤其是金聖嘆和馮夢龍,這兩位在通俗文學上的貢獻,是需要我們所有後人牢記的,

如果不是這兩位頂著殺頭的風險,拉昇通俗白話小說的人氣和流量,恐怕我們現在看的所有書籍,都是複雜晦澀難明的文言文,會直接影響了我們學習文化的效率以及對知識的好感,

同時我也想說,四大名著雖然有很好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水平,但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高大上,相反,這四本書確實是屬於入門級古典文學作品,大家沒有必要因為名氣大就對其奉為圭臬,過度解讀,

大家一定要記得,所有的文學不論高低,都是給人看的,你能夠在其中看到的東西,才是讀書的意義,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即便是再偉大的作家,也不過是在書寫他個人的片面而已,而被誤解恰恰是表達者的宿命,當一本書被新的讀者看到,就已經被重新賦予了生命,遠離了創作者的初衷,

書,就是拿來看的,而不是拿來供奉的,如果世界上有絕對的公平,那一定是書籍和文字。

羅教授一再強調四大名著的重要和地位,誇大名著的文學性和門檻性,這本身就不利於傳統文化的推廣,《西遊記》是什麼?

是施耐庵整合了唐朝辯機和尚輯錄成《大唐西域記》,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南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金代《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諸多書籍後,編撰化用而成的集大成者,

裡面或許有佛道鬥爭,或許暗喻廟堂高懸,或許有現實批判,但是它最重要的是其中師徒眾人經歷的磨難與故事,大家看完是否能夠動容,

即便是一瞬間的心有所感,或者日後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相似事件後的會心一笑,才是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

如果真像羅教授這般大智慧的人去看這本書,那這本書永遠只有少部分人能看到,那這本書名氣再高或者文化再深,又有什麼意義呢?”

王世風明明聲音不大,卻若洪鐘,振聾發聵。

這一瞬間,彷彿他化身成了批判家。

但似乎批判的不是書。

羅思堯面沉似水,卻怒極而笑

“有意思,有意思,你說我一再強調文學性拉高了閱讀門檻,阻礙了文化傳播,那我反倒是要問你一句,

如果名著失去了文學性和閱讀門檻,失去了思考,那和現在流行的快餐文學有和區別?看個熱鬧就行了?”

觀眾們原本以為,王世風會很快反駁這個觀點。

因為連他們都想到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反駁羅思堯了。

但是偏偏,王世風卻沉默了,而且似乎是,哽住了。



王老師這是,咋了?

就在所有人困惑之時,王世風咧嘴釋然一笑

“你說得對,即便只看書,不思考,又有什麼問題呢?垃圾文學就垃圾文學吧,沒有意義,本身也是一種意義,文字可以包容一切意義,包括,無意義,

只要能被人看到就已經很幸運了,

就像為什麼我們現在只知道《西遊記》不知道《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七劍十三俠》《鏡花緣》,

只知道《三國演義》不知道《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

只知道《紅樓夢》不知道《歧路燈》《警世通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等。

他們連被看到的機會都沒有,如果能選擇,它們的作者寧可不需要所謂的文學性,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吧。”

即便話雖如此,但是所有觀眾都明顯看出,王世風笑容背後的言不由衷。

這個笑容和他之前的完全不一樣。

因為這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