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487 章【弘治二十一年(七)】...

作者:春溪笛曉
嚴嵩一行人小半個月後全都回來了,        帶來了許多珍貴的一手資料。他們既然能自願跟過來,做起事起來自然也賣力,給王守文省了不少事。

他們這些青年進士的到來,        也令整個廣東的讀書人陷入一種莫名的興奮之中:朝廷派這麼多新科進士過來,是不是要拉拔他們一把了?

要知道整個廣東每三年也就出八十五個解額,        哪怕廣東這邊學風不如江浙一帶鼎盛,想要從這麼多考生之中殺出重圍還是很不容易的,        更別提再去考進士了。

那簡直是每輪科舉也不會出幾個啊!

也就江南那邊的科舉大省才會不覺得稀罕,不然以王守文這走到哪都能帶著一群青年進士的能耐,        絕對能讓當地讀書人歡欣鼓舞。

大夥出去走一遭,        不少人都有些灰頭土臉,        顯見是路是真的不太好走。只不過他們精神狀態都很不錯,        圍坐在茶樓裡跟王守文匯報自己的收穫。

這段時間王守文已經擇用了幾個幫手,都是本地人,        且各有才能。

比如有個叫老劉的,才三十多歲,        是個少白頭,所以年紀輕輕就榮獲老劉這麼稱呼。他也不惱,        誰喊他都樂呵呵地應,        彷彿聽到自己名字字首了個“老”字還挺得意。

老劉算個廣東萬事通,        能從口音聽出別人來自哪個縣並且掌握好幾十種廣東話,        他說這人是某縣東邊的,那就絕對不是某縣西邊的,        稀罕得很。

王守文很是欽佩,        因為甭管哪種廣東話說快了他都聽不明白,        更別提仔細去分辨它們!

老劉卻謙虛地說他們這邊許多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大抵就像是浙江人能分辨你說的是紹興話還是杭州話似的。

還有個書手叫張必書,        聽說他爹是個賭鬼,他娘生他的時候他爹還在賭錢,氣得他娘給他起名叫“必輸”,取的是“逢賭必輸”,後來覺得輸字給孩子當名字不太好,就改成“書”字了。

自他出生以後,他爹還真是逢賭必輸,欠下一屁股賭債,氣得回來拿媳婦孩兒撒氣,後來有次因為換不上錢被人打狠了,腿都斷了,沒錢治,回家躺了半年就一命嗚呼。

禍根沒了,族中叔伯可憐張必書孤兒寡母日子艱難,不時湊錢接濟一二,日子可比他爹在世時好過多了。

張必書還讀了幾年書,他別的沒學多少,卻練就了一個難得的長處:字寫得又快又清晰。

別小看這一長處,以前連城裡的老爺們都愛找他去江西那邊抄邸報哩!別的抄書活計他也接,且接過很多,凡是有緊急的活兒許多人都會想到他。

旁人抄三天三夜才能抄完的內容,他一天就能交貨,不找他找誰?

在書手這一畝三分地,張必書算是已經闖出點名堂來了。

至於老劉和張必書他們這些能人為什麼願意來給王守文幹活,當然不是因為王守文給的工錢格外多,而是他們也是愛吃的老饕,他們有天結伴出門覓食時路過王守文家,王守文正在蒸名揚紫禁城的閣老餅。

老劉兩人聞著那味就走不動了,厚著臉皮進去毛遂自薦,自賣自誇了半天說可以幫王守文幹活,能不能給他們勻兩個餅子。

王守文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意外之喜,自是開開心心地邀他們一起嚐嚐自己從老丘那兒學會做的閣老餅,並且狠狠吹噓了老丘一通。

怎麼說丘濬都是他們廣東的解元,張必書他們還是聽說過這位閣老的,只是沒想過這位著作等身的閣老居然還會蒸餅!

看來真正有能耐的人做什麼事都很優秀!

遠在瓊山看人修路的丘濬絕對沒想到,王守文把他的閣老餅帶到了廣州,並且經由萬事通老劉的嘴迅速傳遍整個廣州城老饕界!

始作俑者王小文表示這事和他沒關係,他是無辜的,他只能寫信給老丘意思意思地道個歉!

王守文給親朋好友們挨個寫完信,自己回頭重讀了其中幾封,赫然發現有不少都是先訴衷腸再提需求,從頭到尾都非常不要臉。

這下他明白為什麼看到朱厚照的信時為什麼始終心懷警惕了,敢情是他王小文以己度人了。

唉,誰會想到,真的會有人光訴衷腸不提需求,感覺這樣的信根本不完整!

王守文把信挨份封裝完畢,毫無心理負擔地把自己疑心朱厚照變成黑心老闆的事拋諸腦後。

他記得自己以前曾到過廣東,跟著當地老饕享受過廣東的特色早茶。品茶吃點心的時候那位老饕還和他回想當年,說是現在的早茶大多不行了,大都是工業化生產的半成品,要找一檔人工現做的早茶可不容易,要沒有他帶著他們絕對吃不著!

現在好了,完全沒有工業化,到處都是純手工現做!

王守文起初只是和老劉他們搞老饕聚會的時候建議茶樓老闆看能不能推出早茶模式,結果老劉他們這群老饕紛紛拍手叫好,其中有個家中產業眾多的人還當場決定要新開一家能喝早茶的茶樓,方便他們平時以茶會友。

……得知此人江湖人稱“黃半街”,周圍半條街的店鋪都是他的,王守文不免又羨慕嫉妒恨起來。

看來廣東自古都不缺包租公包租婆啊!

黃半街讓王守文來給他們開早市的茶樓起個名字並題個字,潤筆費管夠的那種!

都是食友聚會,王守文便也沒有拒絕黃半街的請託,思量片刻便給黃半街題了“養吾堂”三個字。

黃半街坦然承認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窮得只有半條街,笑呵呵地追問道:“不知這名字可有什麼典故?以後我也好跟旁人說道說道!”

王守文笑道:“這用的是蘇東坡的賦文,‘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黃東家若能匯聚天下名點供我等擇用,不正合東坡之意嗎?”

蘇東坡和廣東還是很有緣的,在老饕們心裡的地位更是不低,黃半街聽後馬上拍著自己大腿叫好:“妙!妙!妙!起得妙啊!就叫養吾堂!等開業了我一定請大家敞開肚皮吃。”

既然聊到了蘇東坡,眾人不免又提起蘇軾寫的“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其實他們當地人的說法是“一啖荔支三把火”,意思是咱吃多了荔枝容易上火,千萬別貪嘴多吃!

有東坡鐵粉開始辯證思維:“怎麼就是東坡先生聽錯了呢?會不會是我們自己錯唸詩念成了‘一啖荔枝三把火’流傳下來的?”

王守文聽了這個討論覺得很有意思,開始給食友們提出一個亙古難題:請問世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場聚會散場時大家都有點恍惚,主要是先雞派和先蛋派吵得有點懵,吵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該站哪派好了。

王守文優哉遊哉地踱步回到家,突然非常想吃西紅柿炒蛋。

可惜著名觀賞植物西紅柿還沒來到大明,他只能先來個豆角炒蛋解解饞。

豆角這東西在田地邊種一茬能吃足兩個月,所以不算什麼稀罕東西。豆角炒蛋也是極簡單的菜,無非是把豆角切成小粒炒至青熟,再把攪拌好的雞蛋液倒進去煎至兩面金黃,一份老少咸宜的豆角炒蛋就做好了,簡單又下飯!

昔娘口味本就挺清淡,晚上嚐了這個口感清爽的豆角炒蛋也覺很不錯。

王守文吃飽喝足才跟昔娘說起自己準備趕在冬天之前多出去走走的事。

過了中秋,天氣就該轉冷了,哪怕廣東這邊氣溫不會太低,冬天應當還是不太適合出遠門的,他自己受得了旁人也受不了。

所以他得先趁著年前這段時間出去踩踩點,明年開春正式開始全省巡考。

以前他總說別人當了提學不肯出去巡考著實不像樣,現在可不能成為自己當初指指點點的那種人!

昔娘知道王守文有公務在身,不可能上哪都帶著她。

何況她也有許多事要忙,不僅是家裡家外這些事,還要完成五品誥命夫人的各種社交。

像她這樣二十出頭就成了誥命夫人的情況在京師那種大官遍地走的地界都不多,在廣東這邊更是基本沒有,不知多少人羨慕她的好運氣。

有閣老女兒、狀元妻子、五品宜人這些身份在,她也是能做許多事的,比如王守文在江南發起過的那些繡娘、織娘比賽,由她來做完全沒有問題。

昔娘笑著說道:“你只管去就是了,記得帶上生哥,家裡有我和菱姐姐就好。”

王守文道:“我要是發現好玩的地方就趁著休沐日帶你去玩!”

夫妻倆其樂融融地商量好了接下來各自要做的事,第二天王守文便帶著人浩浩蕩蕩出門去,同行的人還真不少,除了老劉和張必書他們這些新聘來的當地人才,還有嚴嵩他們這些老朋友,隊伍看上去十分浩大。

暗中跟隨的錦衣衛都忍不住犯嘀咕:路上真要碰上山賊,誰打劫誰還不一定!

有老劉這個萬事通當嚮導,王守文一路上走得十分順暢,就是老劉時不時領著他直奔當地美食,然後就是吃吃喝喝又一天。

這天王守文在某處縣學歇腳時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本寫下這樣一句話——

王慎辭啊王慎辭,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與此同時,人在瓊山的丘濬聽著兒子給他念的信,終於得知閣老餅名揚廣州城的事。

在京師把閣老餅弄得人人皆知就算了,來到廣東又把這玩意拿出來廣而告之!

這小子到底要禍害他的名聲到什麼時候!

無獨有偶,遠在京師的朱厚照也收到了王守文的來信,不過日期已經是挺久之前的了,哪怕走的是最快的送信渠道,也花光了大半個月才抵達京師。

朱厚照收到信便高興不已,拉著太子妃陪他一起讀信不說,又跑出去跟人進行新一輪的換信活動。到晚上他們去張皇后那邊用飯時,朱厚照嘴裡已經開始說上了奇奇怪怪的廣東話:“食咩吖?今晚食咩啊?”

朱祐樘:???

朱厚照就給他們展現自己高超的言語天賦,現場給他們來了個廣東話教學,這可是王守文在信裡注好音的,而且有廣東本地人認證過,絕對錯不了!

唯一的問題可能是王守文的廣東話不標準,當地人的官話又不標準,即使經過本地人驗證確認,上頭標註的讀音也不一定準確!

不過朱厚照一點都不在意這點小事,咩吖咩吖學得特別歡。

從某些方面來說(比如臉皮厚永遠不害臊),他們師徒倆還是很相像的!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