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槿使小性兒,不過公開場合倒還知道保持他的面子,忙也巧笑嫣然地道:“是呀,你放心好了,我今天壓根兒就沒見過你們夫妻來王府,呵呵呵,這樣總該放心了吧,阿黑哥”。
蜀地百官內部對於議和還是作戰,招撫還是討剿始終爭論不下,有的官員以蜀地難行,敘州多兇險,昔年二十萬大軍不能進山半步為由,建議可暫時答應都掌蠻的條件。一切以釋回世子為前提,再徐圖後計。
反對者則認為一旦答應,都掌蠻在敘州一帶就等於畫地為牢,儼然便是國中之國,朝廷再想出兵,道義上就造成被動,出師無名了,而且其他土司部落如果有樣學樣。從此蜀境再無一天安寧,所以應剿撫並用,可以許以重金、土地和官職,以贖回世子,同時以強大的武力壓近,使都掌蠻放棄太過份地條件。
雙方爭執不下,不過一個基本共識卻都是一致的,漢人退出敘州。讓都掌蠻如同自成一國,這是決對不可能的,就算蜀王答應,朝廷聞訊也絕不會同意,都掌蠻提出這麼過份地條件。十有八九就是留著給朝廷討價還價,以便獅子大開口,要個高價。
楊凌早料到這麼坐在這兒單方面討論根本不可能有個結果,這麼故意公開議政只是因為初掌大權。免得給人一種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感覺罷了。
他坐在上首,左右捧著黃綾包裹的尚方劍和欽差印信,靜待雙方爭的不可開交時,這位欽差大人才砰地一拍桌子,決斷道:“打不打,先出馬。我們在這兒商量出一百個主意來,也得都掌蠻人肯答應才行。一味的在這裡談,那不是紙上談兵嗎?
都掌蠻人在哪兒?在敘州地深山老林裡!你們雙方地意見。本欽差已經記下了,待到了敘州,摸清都掌蠻人的底限才能有所選擇。本欽差現在宣佈,由都指揮使李森帶大軍七萬,立即開拔敘州。
那地方險峻狹窄,派去一百萬軍隊,能直接和都掌蠻人交戰地也不過兩萬人,七萬大軍綽綽有餘了。同時本欽差和二王子、布政使參政封大人、成都同知伍大人赴敘州。布政使安大人、按察使陸大人留在成都主持大局。
隨行的人有布政使衙門、有成都知府衙門的人。最重要的是蜀王次子也隨軍同行,大家還能有什麼意見?於是爭執的雙方唯唯退下。楊凌一看,拂袖喝道:“即刻啟程開拔敘州,文武官員各司其職,有延誤本侯軍令者,殺無赦。退堂!”
七萬大軍要從各處調集,軍令下達,軍隊自行前往敘州待命,由成都府出發的軍隊不過才一萬五千人。不過這一萬五千人,也是浩浩蕩蕩,尤其後隊還拉著一門門大炮,看著嚇人,可當地有見識的官員士子們卻看的大搖其頭:
這位欽差還當是在北方打韃子吶?都掌蠻人地住處險要無比,士兵們行路都困難,這些重達千斤的大炮他要是能運進山去一門,那也是奇蹟了,至於對那些天地生成的堡壘,懸崖峭壁構成的險關有沒有作用,更是隻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楊凌卻滿不在乎,根本不管旁人怎麼看他。大明自打立了國,和都掌蠻就跟一對冤家似的,打了一百多年地仗了,名將不知派出過多少,軍隊最多出動過二十五萬,也沒奈何得了人家。
沒別的原因,既不是都掌蠻人有犀利的武器,也不是他們有了不起的智者,這夥蠻人雖然驍勇,以一當百還是誇張了點,真要是打仗,三五萬兵也就夠了。
問題是那裡窮山惡水,任你名將用兵如神、手下雄獅百萬,真打起來只有在後邊搖旗吶喊地份兒,就說九絲城前那條長達三十餘里的羊腸小徑,派上幾百人在草叢灌木中不斷偷襲掩殺,你的大軍就無法透過。
名將的謀略,無敵的大軍,在這天地之威面前,在這鬼斧神工般的傑作面前,只能鎩羽而歸。任由那些衣著破爛的象叫花子,文明還處在愚昧無知狀態的蠻人在山中逍遙。
楊凌要地就是給人一種假象,一種他的戰略和其他曾經圍剿都掌蠻人並無不同的假象,以輕慢其軍心。至於楊凌的神機妙算、出其致勝的方法,仍在醞釀之中,他需要柳彪儘可能多地情報,才能對症下藥,想出應付的辦法。
宋朝時大軍尚未出徵。皇帝先畫出一張陣法圖來,交給統兵將領按方抓藥,在當時無論是軍中將領還是朝中百官,沒有人覺的有什麼不對,可是看在楊凌眼中,不免荒謬異常。
到了前方戰場,敵我兵力不能預測,交戰地點不能預測。敵人地戰法不能預測,士氣軍心乃至天氣等等統統不能預測,非要按照事先畫好地陣圖作戰,如此拘泥不化焉能不敗?
在當時情報系統極其不發達的情況下,將帥出征之前先制訂具體地戰策戰法,楊凌認為同樣是不負責任,所以絲毫不為自已身為主帥,大軍開拔尚無具體戰略而不安。反而覺得理所當然。
大軍離開兩日,三騎快馬從京師風塵僕僕趕到成都,在欽差行轅只停了片刻,又打馬如飛,直奔敘州而去。
楊凌到了敘州先安頓下來。伍同知負責軍需輜重,前期他是最忙碌的人,和欽差打聲招呼,也自去安排糧草了。
李森則排布先後趕到地諸軍。安扎營寨,架設沙盤,瞭解附近諸縣都掌蠻人的情形,與軍中將領議事,忙的不可開交。
柳彪聽說楊凌到了,便立即趕來相見,待楊凌的親兵將他引入楊凌的大帳,柳彪見楊凌一身輕柔白袍。絲巾束髮,風度翩翩,直如文人雅士一般,絲毫不見一點將軍氣質,但他背後卻站著一個全身戎裝的小校。
柳彪拱手向楊凌道:“參見大人”。
“坐,坐,不要客氣,看你的模樣。這幾天奔波勞累。辛苦你了。嚐嚐這峨眉竹葉青,形似西湖龍井。味道卻別有不同,先潤潤喉,提提神再說”。
“是,謝過大人”,柳彪笑嘻嘻地應了,接過杯茶來喝了一口,忽地感覺楊凌背後那小校有些眼熟,看著他的眼神也不同尋常。
柳彪仔細回看了兩眼:好俊俏地小校尉,唇紅齒白,柳眉杏眼,就象個年方二八的大姑娘。柳彪眼前一亮:大人這是從哪兒尋摸來的,達官貴人多好男風,大人莫不是女色品夠了,也想試試孌童的滋味兒?
那時好男風是種時尚,並不受時人鄙視,所以柳彪只是壞笑著想想,不料那個俊俏的大小夥子見他瞅著自已,忽地抿嘴一笑,對他眨了眨眼睛。
這一笑可就女人味兒十足了,柳彪忽地瞪大了眼,“噗”地一口茶噴了出去:“這……..這不是宋總兵嗎?”
柳彪愕然道:“宋大人不是留在成都了麼?沒聽說狼兵也來敘州呀”。
楊凌回頭看看宋小愛,呵呵笑道:“連你也瞞過了?那就好,先不要說出去。狼軍在十萬大山中行走如履平地,在這地方想必也能派上用場,至少總比咱們地官軍更擅於山地戰、叢林戰,這是我的一支奇兵,怎麼用還沒想好,就等你的訊息了”。
柳彪定下神來,這才苦笑道:“卑職的人,當然不會特別注意探聽大人您地訊息,不過您的行蹤我們一直在意,能瞞過他們的耳目,大人這手保密功夫也夠厲害的了”。
他呷了口茶,放下杯子,將手下蒐集來的情報綜合了一下,對楊凌一一敘說起來,楊凌一邊聽,一邊在紙上隨意地記下要點:舉凡都掌蠻集中居住的地點、部落的分佈、村寨的構成,男女老幼地大致比例,喜歡食用的食物,風土人情,民族習慣,甚至過些什麼節日,以及宗教信仰,這些以前剿撫都掌蠻時,將軍們不甚注意的問題,楊凌都事無鉅細,絕不露過一點。
“他們原本居住在附近的戎縣、介高、珙、筠連、長寧、江安、納溪六縣之間,與漢人衝突後,便大掠四方,殺死數百良民。搶劫了許多糧草,更有人趁機姦淫婦女,隨後向都都寨、凌宵城、九絲城等險要處聚攏,不過世子被扣押後,他們似有所恃,認為官兵不敢傷害他們,而地裡的莊稼已幾近成熟,需要收割。所以許多人已返回村寨”。
“除發都都寨、九絲城、凌宵城等幾處險要,大人已知其詳外,屯集有都掌蠻重兵的還有僰王山,唐宋時,在該山主峰黑帽頂的半山腰建有石頭大寨一座,此寨圍山而建,巨石為牆,高約丈餘。城內面積百畝之多,設大寨門,小寨門,故此又叫石頭大寨。
此山四面陡絕,山下無路。惟西關口與插旗山之間有一條隘道可上,上山小路兩側巨石城牆伸延數百米,可謂易守難攻……..”。
楊凌逐一記著,現在只是聽柳彪口述。他心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大軍駐紮下來後,必得先與蠻人聯絡,看看如何救出世子,如果談和不成才能動兵,所以他也不甚著急,只管方方面面全都瞭解下來,以備不時之用。
“你說都掌蠻以銅鼓為財富?他們不使用金銀麼?”楊凌停下筆。好奇地問道。
“不,金銀恐怕在所有部族中都是一樣珍貴地財物,不過就象烏斯藏人以牛羊多少來表示他們地財富一樣,都掌蠻以銅鼓來表示,一面上等大銅鼓價值白銀二百兩,可以換耕牛千頭。
都掌蠻人飲酒作樂要擊鼓,拜神祭祀要擊鼓,領兵作戰還是要擊鼓。所以銅鼓在他們眼中不但是財富的象徵。而且代表權力、代表幸運,代表勇武。家中若藏有三四面大銅鼓,在部落中便地位崇高,人人敬畏。
都掌蠻人瞧不起漢人,不過卻唯獨對諸葛亮敬畏異常,認為他是不可戰勝地天神,於是便把代表他們勇武和戰力的銅鼓稱為諸葛鼓。”
楊凌沉吟著記了下來,柳彪又道:“都掌蠻信奉的神明是蛙神,就是青蛙,他們拜神的儀式就是穿上特製的衣服,模仿青蛙地動作躍動,向蛙神祈福。很多懸崖峭壁上都留在他們繪製的巨幅蛙神像,卑職見過一幅,陡壁千仞,就算以繩索系下,要繪下這麼大一幅畫,也不知要費上多久的功夫,他們對蛙神的崇拜可見一斑”。
這些雜雜碎碎的東西,楊凌也不知道哪些用得上,哪些用不上,不過他先一一記載下來,對於都掌蠻人的性情脾氣了解越多,對對手瞭解越多,總是能夠多操幾分勝算的。
楊凌道:“都掌蠻有數千座村寨,散落在周圍諸縣,最大的村寨才百餘人,然而每逢戰事,卻能迅速聚集,而且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這個部族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聽說他們地族長姓阿(讀音為哈)?”
柳彪道:“是,其實蜀地各部族,比如羌、彝、苗、烏斯藏等族,百餘年來和漢人雜居,接受漢人學問,許多已經漢化了,被稱為熟番,居住在偏遠山區的,野性難馴,還時常出山劫掠漢人村寨,被稱為生番。而都掌蠻卻是其中的異類,始終獨處寡居,不與漢人來往。
不過這個不相往來,是指他們不同漢人混住交往,極為排斥漢人,但是對於漢人的許多東西,他們卻非常喜歡。據卑職調查,他們的大酋長阿大,曾派人購買了大批地瓷器和絲綢,而且見到朝廷官員出巡的儀仗也十分羨慕。
有投靠他們的漢人流民拍馬奉迎,教唆阿大酋長學習漢人稱皇稱帝的,每每出巡,現在乘坐四駕地馬車,身穿繡龍的衣服,頭頂也撐著黃羅傘蓋,沿途敲鑼打鼓”。
柳彪忍住笑道:“不過阿大覺得皇帝聽起來不如大王威風,所以便令族人稱他為大王,而不願稱皇帝。他傳下命令時,也不叫聖旨,叫大王旨”。
宋小愛“噗哧”一聲笑出聲來,楊凌聽到這裡,也忍不住失笑,就在這時,門外有人高呼道:“聖旨到,楊凌接旨!”
楊凌吃了一驚,不及細想。連忙整衣出帳,只見三匹駿馬上風塵僕僕的三名騎士,肩上插著軍驛特製的十萬火急肩旗,朱讓槿、布政使參政封大人等莫名其妙地隨在後邊。
楊凌心中一沉,京裡出了什麼大事了?
他急匆匆走上前,撩衣跪倒,揚聲道:“楊凌接旨”。
中間那名騎士解下肩上黃綾包裹,取出聖旨。徐徐展開,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威武侯、柱國上將軍、內廠提督楊凌,奉旨巡幸天下。
時有倭寇夷盜襲擾南疆海域,卿以六省之軍,當虎狼之師,被甲執銳,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彈指克定。揚我威風,功名赫赫,朕甚嘉之。放眼朝野,朕欲擢智勇付之內外事者。莫如卿也。
愛卿輸誠效力,有勞於國。卿妻韓氏,舉止大家,溫婉恬靜。賢良淑德,持家有度……..”
楊凌悄悄挪了挪發麻的膝蓋,心中暗道:“他媽的,這肯定不是皇上寫的,不知皇上怎麼想的,這大概是要賞我了,前邊這麼多廢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