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1/2)

作者:月關
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

豹房外群臣畢集,還有太學院的數百名學生,熙熙攘攘、吵吵鬧鬧,大內禁軍和錦衣侍衛將豹房圍的風雨不透。

六部九卿尚在京中的官員和內閣三大學士、以及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已經進入豹房,因為久久不出,群臣和太學院的學生們已經開始躁動起來。

楊凌乘馬而至,四下先是一靜,在他的親兵分阻下閃出一條道路來,楊凌和劉宇並轡而行,身後是一眾侍衛。

人群稍稍安靜後,突然有人高呼起來:“倭人兇殘,當街殺人,不懲兇手,天地共誅之”。

這一喊,人群又騷動起來,楊凌冷冷望去,只見太學生們一個個臉孔漲紅,群情激昂,其餘的官員雖然各有怒色,叫喊的也極是高亢,但是眼神冷靜,根本不象不問世事的太學生們一般已被憤慨的情緒所動,他的心中已經有些瞭然。

說到底,在這個時代一個市井小民的死,是很難真正觸動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們的,其中雖然也有真正出於激憤的官員,而更多跑來鬧事的官員根本就是別有所圖。

不殺倭使,有舊例可循,而且是各朝先皇的舊例,他們根本動不了自已,誰敢出面參劾就是在彈劾列代先皇,這一點就象大朝議時楊守隨祭出‘朝貢’祖制一樣,是一面護身利器。

然而透過這件事,卻可以給予自已道義上的極大壓力,發動全京城計程車林和百姓,足以讓自已成為千夫所指、人人唾罵的物件,以往闖下的好名聲盡付流水。

一個手握重權的御前紅人,名聲如此惡劣,他們在對抗之中。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方便。

如果自已迫於壓力殺掉倭使,在他們想來,就會破壞自已一力倡導地開海解禁國策,從而間接取得勝利。

他們盤算打的並不錯,目標明確手段也不愚蠢,因為倭人自永樂時代六次朝貢以來,越來越是倨傲,已經不甘以大明臣屬自居。此番前來朝貢已經大出他們意料之外了。

如果東瀛國尚顯弱小的時候,明廷對他們滋擾生事,亂傷人命的使者都能寬宥不辦,現在卻法辦他們的來使,這朝貢還能進行的下去嗎?

楊凌唇邊不禁浮起一絲冷冷的笑意:他們的算盤並沒有打錯,無論自已如何取捨,似乎這樁倭使殺人事件都會對自已造成極大地損失,要麼是政治聲譽上的、要麼是政治前途上的。

只可惜他們只知已。不知彼,東瀛天皇過世,連安葬費都拿不出,各地大名就如漢末的天下諸候,將天皇當成了漢獻帝。陽奉陰違各懷野心,繼任天皇甚至以賣字畫為生,各地大名在征戰中軍困民乏,這些情況他們瞭解麼?

我需要取捨麼?根本不需要!現在。是這個從骨子裡就是欺軟怕硬、唯利是圖的民族對我的決定做出取捨。要麼,要尊嚴!要麼,要利益!他們會如何抉擇?楊凌在馬上高高昂起了頭。

豹房的大門徐徐打開了,錦衣侍衛向楊凌躬身施禮,眾親軍停在門口,楊凌騎馬昂然而入,劉宇卻跳下馬來,急步跟了進去。楊凌和張永、劉瑾等區區幾人享有宮中跑馬的特權。在豹房也不例外,劉宇可沒這個待遇。

豹房一幢極寬闊地房間中,正德居中而坐,身前群臣各自據理力奪,趁機想要打擊開海政策的,極力要求嚴懲兇手,投靠劉瑾、楊凌的則搬出成例予以反駁。

最妙的是原本對楊凌深惡痛絕的幾位翰林院、御使臺地幾位元老,居然也一力主張寬宥來使。並將此事遍告所有藩國。以顯示天朝上國的寬仁之心。

他們這麼做完全沒有私心,而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思想深入骨髓。那種深深的優越感,使他們覺得以德報怨、不與蕃夷蠻人一般見識,才是大明天朝地胸襟。所以竟然放下和楊凌的私怨,竭力勸說厚待來使。

谷大用一直盼著海禁早開,自已可以到沿海去呼風喚雨,如果能象鄭和鄭公公那樣領著龐大的天朝艦隊縱橫天下,不但私利、權力可以得償所願,而且雖然沒有子孫,亦可名垂千古,那是何等快意?

眼見群臣議論紛紛,谷大用心急如焚,生怕這位一向別出心裁的正德皇帝不循祖例,真的殺了來使。可他現在並無官職,群臣議事他根本插不上嘴,正急不可耐,忽見楊凌來到不由心中大喜,以楊凌此刻的身份,足以左右皇上的心意,這下總算安全了。

谷大用急忙高聲唱道:“威武侯、柱國上將軍楊凌晉見!”

群臣一肅,楊凌急急走入依禮拜見了正德,然後問道:“皇上,臣聽說倭使在鬧市街頭行兇殺人,五城兵馬司兵圍四夷館,現在朝野群情激憤,是以急急來求見皇上,不知諸位大人可曾議出了結果?”

正德無奈地道:“諸位愛卿所慮皆有道理,故此朕正徬惶無定,楊卿來的正好,可幫朕拿個主意。這倭使粗魯野蠻,竟然當街殺人,常言道殺人償命,本應重重懲處,可是……”。

他猶豫了一下道:“循先朝舊例,我朝向來厚待朝貢來使,從無法辦使臣地先例,先皇在時,倭使在濟寧當街殺人,亦被寬釋,如今若懲治來使,恐令四夷寒心,詬我天朝氣量狹窄”。

吏部侍郎張彩是劉瑾一脈的人,見楊凌來了不由精神一振,侃侃而談道:“皇上,聖人有云,‘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於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皇上是四海之主。夷人朝服,亦是渴慕天顏,有向善之心,皇上聖德剛明,若似仁厚治天下,協和四夷,則天下俱感恩德,自然感化頑惡。”

老臣楊守隨忠心耿耿,雖說言開海禁是楊凌的主張。他仍不願殺了來使叫四夷八荒暗中恥笑天朝,也出班奏道:“

播聲教於八荒之外,流仁惠於九圍之表。禮讓四夷,以上國道德詞章綏化之,是我天朝一向的國策,例朝例代,諸位先皇莫不秉持寬仁之禮,以示朝廷寬宥懷柔之意。望皇上三思”。

李東陽反對道:“皇上,楊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倭族人面獸心,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以古觀之,乃是其天性。

他們自貢使我朝以來。鮮有不惹事生非者,可見教化沐恩不足以感之。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臣以為雖不殺也應予懲戒”。

以李東陽建議懲治兇手一派,原來也羞於提及一個“殺”字,楊凌聽到這裡不由一聲暗歎:對蠻夷寬大、博愛果然是我中華向來的傳統。

莫說這時倭人對我大明傷害還極為有限,即便後世倭人成為華人國仇,對那些雙手染滿鮮血的劊子手們。我們還不是錦衣玉食地養著,以超出人性範疇的極大“寬仁”希望感化這幫禽獸?

然而良苦用心之下結果如何呢?其中大部分一俟被放回國,仍極端仇恨我族,兇殘侵略之心不減。

楊凌想到這裡,上前一步,長長一揖,恭聲說道:“皇上,臣冒昧進言。臣以為張大人、楊大人所言大謬。楊大學士所言亦有不妥”。

“嗯?”楊凌大棒一揮,“寬宥”、“嚴懲”兩派各打五十大板。他要有什麼見解?群臣頓時豎起了耳朵,想聽他說個明白。

楊凌慨然說道:“倭人溫和時如處子,殘暴時如野獸,種種表現其實不過是膜拜強權、欺軟怕硬罷了。”

他擲地有聲的話語在肅靜地大廳中不斷迴響:“欲感化使之知恩,猶如對牛彈琴,往往使之恃寵而驕,不但不知我天朝良苦用心,反而把同天朝交好當成一種手段,變本加厲,無所顧忌,一旦惹了事就把睦鄰友好當成一個籌碼來討價還價。

所以......,臣以為:感化懷仁,不如刑之以威!”

楊守隨沉不住氣道:“大人,按照祖制……”。

楊凌接道:“這樣做與祖制並不相違,須知如今兩國即將開放民市,與以往單純朝貢地情形並不相同,今後民間往來頻繁,必然有蠻人惹事生非,亦有我天朝子民貪利欺詐,刑律之保障迫在眉睫。

此時無論是我天朝臣子,還是來使貢臣,更該為今後民間往來做出表率,否則上行下效,以後必然不可收拾,故此我以為不但要懲治,而且要以重法嚴懲,以儆效尤!”

楊凌雙眉一揚,凜凜然道:“臣請皇上下旨,立即逮捕行兇歹人,交付三法司明正典刑,天朝彰顯仁德,卻也不能墮了天朝之威。”。

“皇上,慈母多敗兒,棍棒出孝子!對一個講不通道理的小孩子,就該讓他知道肉痛,以後才會聽話!”

焦芳老奸巨滑,一見楊凌出現,就知道自已地拖字訣暫時用不上了,一切唯大人馬首是瞻便是。所以一直沒有明確表明態度,這時聽了楊凌的話立即出班道:“臣附議!”

劉宇等人亦連聲附和,李東陽和楊廷和對視一眼,也不禁為之頷首。

正德皇帝四下一看,展眉笑道:“說的好!就這麼辦,兵馬司立即逮捕兇手,交付三司會審,將那什麼龜弄上菜市口明正典刑!”

當下午午,五城兵馬司領了聖旨,衝進四夷館將行兇殺人的河野龜四郎抓走,根本不顧大內義勇等人的抗議和阻撓。

大內義勇和細川澄明大怒,正襟危坐等著王華和楊凌出面解釋,不料枯坐了一下午,連一個禮部堂官也不曾見人派來。

直候到第二日。他們才聽說楊凌和王華進了四夷館,二人急忙趕到會賓樓,等了半晌還不見人進來,納悶之下派了懂得漢語地心腹武士前去探看,回報卻說大明禮部尚書王華和楊凌將軍正在另一館內會唔朝鮮使臣樸恩熙。

二人滿腹狐疑,茶水喝的沒了色,才見楊凌和王華滿臉笑意,施施然地走了進來。二人面色不愉地將兩人迎進館去。

分賓主落坐後。大內義勇強抑怒氣,鞠躬施禮道:“兩位大人,在下的家將河野君喝醉了酒,又因言語不通和大明百姓發生衝突,以致錯手殺人,在下實在惶恐不安,向兩位大人請罪”。

楊凌皮笑肉不笑地道:“大內先生快快請起,大明律法嚴明。有罪則懲,無罪不罰,大內先生馭下不嚴之過,應向貴國國王請罪,做為來使。我等不便置喙”。

楊凌目光一掃,已將二人不同的神色看在眼中,心中暗暗做著計較。

大內義勇臉上浮起一分喜色,彬彬有禮地嘆道:“天朝上國果然寬宥仁厚。在下心悅誠服。河野已被五城兵馬司捕走,大人是否按舊例將他交付在下處置。

當然,本來為了對皇帝陛下和大明百姓有個交待,本使應該按照東瀛律法對他立即予以嚴懲,不過在大明執行東瀛法律,未免對皇帝陛下不恭,本使會將他帶回國去,向大王請罪後。按律法嚴懲”。

楊凌訝然道:“閣下地家將踩的是大明的土地,殺的是大明地百姓,觸犯的是大明的法律,自然應該按照大明的律法懲治,要帶回東瀛國懲治,這是什麼道理?”

細川澄明眼中訝色一閃,不禁瞧了大內義勇一眼,大內義勇臉色微變。強笑道:“那麼……大人要如何懲治?”

楊凌輕描淡寫地道:“本官並非刑官。對此不甚了了,不過殺人償命。天下如一,我想大概如是吧”。

大內義勇大怒,抗聲道:“楊大人,河野龜四郎是我地家將,他是武士身份,殺死平民是不必償命地”。

王華撫掌道:“大內閣下稍安勿躁,方才楊大人已經說過了,他既是在我大明行兇,自然按照大明律法量刑。中土上國,向來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貴國的武士,在我大明難道享有特權麼?”

他呵呵一笑道:“昨日大內先生提及貴國商人以往得不到大明律法保護的問題,我們此舉就是在向兩位特使表明我們開放海禁、通商往來的決心:無論彼國我國之人,一視同仁。

貴國來者,一概受大明律法保護,同時也要受大明律法約束。今日河野龜四郎伏誅就法,相信今後敢於違法作亂地人就要有所收斂,對於我們今後的合作實是大為有利。”

楊凌笑吟吟地道:“是呀,我朝皇上仁厚,本來是想對行兇的貴使侍從寬大處理,對他處以腐刑然後發配瑪多終生為奴,不過我相信大內先生不願包庇兇手,接受我皇法外施恩,所以才想我皇建議嚴懲”。

閹了作頭監,而且還發配瑪多為奴?……那是什麼地方,怎麼聽都沒聽說過,是墾荒還是放羊?這就是大明皇帝法外施恩?大內義勇聽地心中發悶,嘴裡發苦。

士可殺不可辱,如果落得如此下場,整個東瀛國都要跟著蒙羞,那還不如讓他死了乾淨。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