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卓吾老先生等人被後山的農場宿舍處,等周維漢與趙剛趕到時,冀老先生與在後山隱居的鄭老相談正歡。
鄭老自從來到閻王山之後,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沒想到居然還碰上了老熟人。
“你看,你一直唸叨的正主來了!”
鄭老一指周維漢,隨即介紹道:“這是獨立支隊的支隊長周維漢,旁邊這位是政委趙剛!”
冀老先生聽聞之後,急忙站起身來,說道:“兩位八路軍同志,多謝,多謝!”
“冀老先生,我們可是久仰您的大名,別客氣,請坐!”趙剛一伸手,請眾人落座。
“老爺子,看樣子你跟冀老先生之前認識?”周維漢問道。
“你看了嘛,管你叫老先生,到我這了,就叫我老爺子!”鄭老白了周維漢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老哥哥,這麼說周同志是把你當長輩了,你孩子不在跟前,有這麼一個晚輩在多好啊!”
鄭老隨即正色說道:“卓吾早年在北平求學,我就跟他認識了,我沒記錯的話,你是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畢業的吧!”
“不錯,難得你還記得,那是成立的第一年,張香帥還在開學典禮上致辭來著,這一晃都三十年了,都是一把老骨頭了,真羨慕他們這些年輕人啊!”冀老先生摸了摸鬍子,感慨的說道。
冀老先生畢業的京師優級師範學堂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1909年6月,改製為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用一句話表明它的地位:“師範教育,是為一切教育發源處,而京師優級師範,為全國教育之標準”。
1915年,北洋以大總統的名義命名為bj高等師範學校,題名“教育本源”牌匾。
後來演變成立北*師範大學。
“得了,不提以前的事了,你們倆來肯定是有正事吧,說說吧!”鄭老說道。
“果然瞞不過您老!”周維漢笑了一下,隨後將太南幹部學校的事宜說了一下。
“這件事沒有問題,我可以代表他們答應,山上的師資力量不少,雖然大多是高小的老師,但是教授一些初期的文化課,可以應付的過來!”冀老先生第一時間表明瞭態度。
“老先生,那可是太好了,我們非常需要你們的幫助!”趙剛激動的說道。
“周同志、趙同志,我來閻王山也有一幾天了,在閻王山周邊轉過,也聽鄭老哥說過武義、武安的情形,這裡可是要比邯單東部安穩的多啊!”
“日本人來之前,我是邯單的教育長,那時候雖然也兵荒馬亂,可是也比現在要好,在hd辦學的事宜一直也沒耽誤,可是現在日本人來了,好多學校都停辦了!”
冀老先生說著正視周維漢兩人:“武義、武安是辦學的好地方,中國的教育不能停啊,我們要喚醒民眾,小鬼子盼著咱們國家亡國滅種,實現他狗屁的*****圈,不少青年都在日本人的學校上學,長此以往,中國還有什麼希望!”
燃文
“教育乃百年大計,戰時教育雖處於非常時期,但是更應該堅持常態化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一個國家要建國,要強盛,就需要培養無數的人才,尤其是當國家面臨存亡斷續的關鍵時刻,這是絕對的需要,這是一個國家最強韌、最可靠得了力量!”
“我想在根據地內繼續辦學,可以嗎?”老先生飽含熱淚的看向周維漢兩人。
此情此景,在場之人無不動容,一個知天命的年紀的老人,本可以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卻還在中國的教育事業奔走。
兩個兒子送上戰場,就連第三個兒子也在從事抗日愛國活動。
抗日時期,山河破碎,戰火紛飛,民眾顛沛流離,難以安居樂業。
然而,在這國難深重,民不聊生的艱難歲月,當時的教育和文化卻在亂世中逆勢成長,呈現另一番頗為難得的壯觀景象,讓人無限感慨。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前,全國專科以上高等教育學校共計108所,但到1945年抗戰勝利結束時增加至141所,增長率近30%;在校大學生1936年約4萬人,到1945年增至8萬餘人,幾乎翻了一倍,教師數量也相應擴大39%以上。
這只是大學生,還有眾多的受過教育的知識青年。
透過**雙方和民主教育人士的努力,透過各種各樣的正規、非正規學校教育以及積極創辦民教館、閱覽室、圖書館等文化設施,至1945年,四川適齡兒童入學率達80%、雲南43%、西康57%、陝西58%……總體保持在50%以上。
1941年,邊區已經辦了5800多個識字班和識字組,吸收了將近4萬人掃盲,使掃除文盲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晉察冀邊區,僅據48縣統計,1938年時小學4898所,學生人,到1945年幾乎村村有小學,各縣學齡兒童入學率平均達70%以上,有些縣達到90%。山東根據地1941年時小學有1萬多所,學生40萬人。到1945年時小學已發展到所,學生170餘萬人。
正是因為有冀老先生這樣的愛國人士在日軍的統治之下,依然為教育事業奔走,他們身上有著光輝的民族氣節。
在國難當頭的時節,知識分子沒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時刻牽掛國家民族命運,在雪恥強國、學成報國的意念激勵下,在隆隆的炮火聲中組建西南聯大、西北聯大,抗大等,體現出一代知識分子興學強國的精神風骨。
“老先生,之前是我們疏忽了這方面的事情,現在有你領頭,我們肯定竭盡全力來支援辦學!”趙剛握著冀老先生的手說道。
周維漢也表態:“在根據地內辦學,我們八路軍全力支援,這是大好事,我可以承諾,但凡家庭困難的學員,一概費用由我們承擔!”
“謝謝,謝謝,我會盡快湊齊人手,多找一些師資力量,早點在根據地內開辦學校!”
周維漢則是有另一番想法,如果在根據地內的辦學能夠推廣下去,多的不說,十幾個村子聯合辦一個小學,人手如果足夠的話,還可以開設識字班,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