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陰暗、邪惡,充滿破壞慾的小丑呢?
懦弱的亞瑟被心中的小丑吞噬了,成為了真正的小丑,那你呢,你就真的能對著心中的小丑說,你永遠不可能戰勝我?
你就真的敢保證,沒有一刻會如同亞瑟那般的懦弱?會如他般高估自己的天分,會如他般高估他人的善意?
不確定吧。
那種不安,就是來自於這種不確定。
這才是讓觀眾真正感到不安的地方。
其實,亞瑟一開始也是有善良溫和的一面,在公交車上逗小孩,會隨身帶著卡片來解釋自己的笑聲。
有人歸咎於那個男孩的母親是否太小題大做?但是別忘記了,這個社會,人們是需要邊界感的,更何況是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孩子,他們本是陌生人,自然更需要邊界感。
可慢慢的,內心裡的“小丑”以現實社會的陰暗為養料,迅速長大。
這“養料”一直在,現實從來都有陰暗,電視裡的富人從來不會真正的關心我們,老闆和同事從來就不是我們朋友,偉光正的超級英雄從來只存在於漫畫或者小說電影中,貧窮、疾病從來不曾遠去,而誤解、暴力和冷漠則一直堆積在身邊。
近處是毫不手軟的殺伐,遠處是事不關己的冷漠,“小丑”隨時出場,我們無法保證不被他降服。
如果非要說電影有什麼煽動性,這就是了。
有一句臺詞堪稱全片的題眼:我以為我的人生是個悲劇,但其實是個喜劇。
我一開始以為聽錯了,不應該是“我以為我的人生是個喜劇,沒想到是個悲劇”嗎?
看到最後才發現沒錯,亞瑟早就接受他的人生是悲劇,可他接受不了的是,他悲劇的人生被你們嘲笑。
“什麼好笑不好笑,都是由你們決定的。”
看出來了嗎?亞瑟本質上是憎恨喜劇的,他也根本沒有喜劇天賦。
可卻被他誤會為這是他跟世界溝通的方式。最後的那個結局,將這種“不安感”推至頂峰,邪惡被供奉,小丑走上神壇,信徒開始狂歡。
關於電影的價值觀,還有一種很zz正確的批判,“知道你過的苦,可這不是你殺人的理由”。
這當然對。
可我想說的是,面對被剝奪至盡的境地,面對無處可逃的困局,有的人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繼續,有的人選擇把槍頭瞄準自己的喉嚨,而有的人,就只能選擇瘋癲和殺戮。
你可以說“只能怪你自己弱嘍”,但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至少當一天的弱者。
與其漂亮地指責小丑的醜惡,不如先警惕自己別走在成為小丑的路上。”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