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英國的文章報道,讓正常的國人們歡欣鼓舞,讓《天幕》這部電影萬丈光芒,也讓“大殖子”們有些目眥欲裂、惱羞不已。
很多國人對西方歷史不怎麼了解,而這些崇洋媚外的“大殖子”們可是對西方情況格外清楚。
老美的前身,就是英國殖民地。
老美的成立,也是英國移民的行為。
所以,整個西方世界精神文明的源頭,不在老美,而是在英國。
故此,一篇來自國內“大殖子”們精神信仰源頭英國的“反思性”文章傳播而來,讓大批媚外人士和反賊們集體破防。
“這是個人行為,不代表他們整個社會的想法好吧!”
“一個人的反思,就讓你們如此驕躁,你們的民族自信呢!”
“每個國家都有不愛國的人,我看這個英國人就是這樣的人!”
好傢伙,自己就是反賊,還說別人是反賊,當真是一群心理扭曲到極致的瘋狗。
然而,這群“大殖子”們不知道的是,發表這篇文章的人,不僅是歐洲的知名人士,還是泰晤士報的一名主編。
在自有渠道的加持下,他的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很快就成了歐洲各國的熱搜。
之所以這樣的文章能成為歐洲熱搜,是因為歐洲各國看英國不爽久矣。
英國一直自詡是世界文明之源,更是世界工業體系的發源地,大航海時期為了展現自身的強大和權威,英國皇室更是用強硬手段成了歐洲各國及全球殖民地的共主。
這樣的“精神殖民”,一直影響世界及歐洲至今,也讓英國人一直高傲至今。
但如今英國的強大早已不復存在,可英國的高傲卻並沒有消失,這就讓歐洲各國看英國非常不爽。
可英國背後有老美撐腰,各國拿它也就沒任何辦法。
現看一篇讓英國丟盡顏面的文章流傳開來,那各國自然要看好戲,非但沒有阻止因文章而引發的輿論發酵,還暗地裡推波助瀾將此文章廣為傳播。
而一件事物一旦熱度足夠,那總會出現很多倒反天罡的事。
正如《天幕》於國內的情況,不管它表現得有多麼的優秀,總有一批人會不講道理只為蹭熱度地去詆譭以吸引人們的眼球。
這樣的輿論兩面性,同樣適應於全球傳媒市場。
在前些天的時候,因整個西方世界詆譭《天幕》的言論大行其道,碾壓了其中支援的聲音,使得輿論呈現一面倒的負面情況。
但現在,有英國這篇文章衝上了熱搜,形勢瞬變。
國內媒體會跟風,西方媒體更加會跟風。
且是大反轉性質的輿論,這就等於是一個新鮮出爐的“逐利風口”向媒體敞開了大門。
於是,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挪威等等等等,資本媒體也好,自媒體也罷,讓輿論的風向直接來了個斗轉星移,各種讚美《天幕》、比爛英國、誇讚華國的新聞話題如火山爆發般,兇猛異常。
#《天幕》的優秀不輸《阿凡達》#、#華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英國:華國超越我們了,萬一要報復我們怎麼辦,線上等方案,急!#……
更有些分析事件的角度刁鑽的報道被人看見,讓西方世界的很多民眾廣為點贊,順帶著為《天幕》助漲了一把火。
【眾所周知,電影、電視、動漫、遊戲,是文化輸出的四大板塊。
但是,普羅大眾只知道文化輸出這回事,卻少有人知道這四大板塊在工業內需供應上和技術支援上的強大表現。
就拿英偉達來說,這家全球最具實力又最賺錢的計算機巨頭,人們只知道它的晶片開發和製造能力非常強大。
但又有幾個人知道,這家企業晶片研發的能力之所以強,是因為遊戲呢?
或許有人會說,晶片和遊戲有什麼關係?
那我告訴你,關係很深很深。
沒有高階晶片,如何製造高階顯示卡?
沒有高階顯示卡,如何開發出3A遊戲大作?
沒有高階顯示卡的算力,又如何開發出高階的遊戲引擎,從而製作出那些市面上的大型網路遊戲?
而這些遊戲,又能給晶片發展帶來什麼好處呢?
我要說的是,只要買了英偉達的顯示卡裝進主機,並下載遊戲去玩遊戲的全球使用者,都會被英偉達通過後臺收集到顯示卡運轉的資料。
而這來自全球遊戲使用者貢獻的顯示卡運轉資料,晶片開發的技術人員就能從資料中找到不足或者是漏洞,從而對它們的晶片進行研究升級、更新換代,進而讓英偉達一直壟斷或是領先全球晶片高科技市場。
而晶片,不僅能作用於遊戲,還能作用於人工智慧、軍事工業等,只要跟計算機有關的產業,晶片都是其中的核心需求。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都明白了,英偉達利用遊戲市場獲取海量資料,得到資料後測算晶片的不足以更新換代,新一代的晶片繼續領先全球的同時,也會廣泛作用於全球各個行業進行新一輪財富收割。
這就是英偉達這家公司,擁有3萬億美元這種極其誇張市值的原因,也是這家公司一直大力發展遊戲市場併入股包括拳頭公司在內各大遊戲公司的原因。
瞭解了晶片與遊戲這個文化領域的關係,我們再來看電影。
就拿時下火熱的《天幕》這部華國電影來講,去年我去京城看奧運會就有了解過這個國家的一些情況。
其餘情況不提,不符合此篇文章主題。
就單說電影產業,特別是特效領域的電影產業,華國可以說是個0。
不是貶低這個國家,這僅是我瞭解到的事實。
或許有幾家公司從事特效領域,但離廣而全的全國性產業鏈相差甚遠。
話題至此暫且不表,來說豪萊塢。
豪萊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興盛起特效領域,我們來看看這些年中,特效領域給歐美帶來了什麼。
首先,開創了原畫行業,帶動起了歐美百萬量級的就業人數,各大學校的影視藝術學院新添了原畫專業,提高了教育再就業的多樣選擇性。
然後,開創出了與特效有關的眾多軟體,且壟斷全球市場,每年坐收上百億美元的軟體年費。
再然後,特效設計師、特效渲染師、模型設計師等職業興起,同樣造就了歐美百萬量級的就業人數。
最後,製作特效要高階電腦,高階電腦由各種零部件組成,從而因豪萊塢特效領域的興盛,帶動起歐美計算機裝置及各大零件工廠的良性且大力的發展,也提高了相關產業的就業率。
好了,聽我這麼一說,很多朋友是不是覺得,就一個特效領域,其影響會如此宏大?
我想說:是的,就這麼宏大,去深挖一下豪萊塢發展史就能可見一斑。
然後,我們迴歸華國電影《天幕》話題。
我剛說了,華國目前還沒有特效領域,沒有其完整的產業鏈。
那麼,《天幕》這部電影,是否能讓華國市場像當初的豪萊塢那樣,帶動這個屬於華國的空白領域煥發生機,從而以華國龐大的人口基礎,進而爆發出強大的經濟和就業上的生命力?
據我瞭解,從《天幕》這部電影在華國還未上映時,這個國家的國級媒體甚至是國家機構,就開始不留餘力地在支援這部電影,一直到現在都被他們的國家官方所高度力捧。
如果這部電影沒有太大的意義,那身為國家的官方機構幹嘛要全力支援它呢?
越是不合常理的事情,其中必然隱藏巨大的目的。
所以我的答案的是:應該會!華國這部電影,會給他們國家的相關產業升級方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我們用不了幾年就會從國際新聞中看到這個結果。
說到這裡,我們再說時下更為火熱的《阿凡達》。
我們都知道,《阿凡達》是劃時代的3D電影。
我們更加知道,跟計算機技術與製造業掛鉤的東西,要去研究與開發它,就需要天文數字般的資金投入。
不管是支撐3D攝像機的3D晶片,還是後期製作中的3D裝置及符合3D設計的製作軟體,其研發與投入的資金肯定不是小數目。
資本商們既然投資這個東西,那當然就要把投入的錢給大賺回來,不然投資它幹嘛?
那麼,僅靠《阿凡達》的票房就能回本麼,自然不可能。
那《阿凡達》這部電影出現的目的就很明顯了,就是為3D裝置及附屬商品打廣告的,背後的資本商們想要透過賣3D裝置大賺特賺,並且吸引全球資本持續投資3D技術有關的一切,來完善屬於該產業鏈的金融市場。
可是,華國這部《天幕》的出現,就是一個變數。
為什麼呢?
我一個混跡網路的人都分析得出來,華國相關產業與市場,會因這部電影而改變、升級、發展。
改變也好,升級也罷,總得需要資本投資吧,沒錢怎麼改變與升級?
那麼,這裡的問題就是,全球青睞電影行業的那些資本們,會因《天幕》而更看好華國市場發展的潛力而去華國投資,還是更看好豪萊塢3D技術的發展潛力而去豪萊塢投資呢?
這個問題無需過於糾結,我們只需要知道的是,並不是每個資本都是現金流花不完的主,對於華國與豪萊塢兩個方向的商業投資,往往只能二選一。
所以,只要有資本青睞華國市場去投資,就等同於變相地削落了豪萊塢3D技術所帶來的影視文化的影響力,以及降低了3D技術的發展與投資上限。
這下大家是否明白了,為什麼《天幕》還未上映,就有大量惡評鋪天蓋地來打壓這部電影的原因了吧?
基於以上,我的總結是:《天幕》與《阿凡達》同時間段上映,從最開始就不是單純的電影比拼,而是各自市場潛力及商業上的搏殺,亦是國家之間的博弈。
或可通俗點講,是華國借這部電影,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西方文化產業上的封鎖與壟斷!
我想說的是,《天幕》生不逢時,出現在了它永遠也戰勝不了的西方文化市場,註定比不過《阿凡達》的影響力。
我又想說的是,《天幕》於華國而言,它又恰逢其時的出現了,因《阿凡達》的襯托,因各種負面輿論產生的反效果,讓它被更多的人所看見所欣賞。
且被資本市場更多的商人,藉此看到了華國相關產業或會煥發生機的巨大潛力,這也是中西方文化輸出向來西強中弱的局勢下,有史以來繼去年華國京城奧運會第二次出現逆轉,而於華國電影文化中又是第一次出現逆轉。
就此而言,即便《天幕》從票房和影響力上比不過《阿凡達》,且兩部電影還在上映,我也斗膽定下結果,可以說在這場中西方文化的比拼中,《天幕》已然勝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