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愚當晚並沒有宿在東宮。
他捧著太子賞賜的一百兩內庫銀回到了那間狗窩,侄媳婦仆倒在他面前,一個勁地扇自己嘴巴子,很快便腫得如同豬頭一般。男人則蹲在屋裡一角,吧嗒吧嗒抽著煙,既心疼自己婆娘,又不敢忤了堂叔的顏面。
劉若愚身穿蟒袍,一應規制如同正四品的首領太監,乃是太子親口賜用的。又有兩個身高馬壯的火者守在門口,這是王平等曹系太監生怕田存善狗急跳牆,對劉公公不利,特意安排的。這番陣勢足以嚇得沒見過世面的小百姓心驚膽戰,家家鎖門,戶戶關窗。
“起來吧。”劉若愚終於抬了抬手:“你終究是我劉門的媳婦,咱家也不計較你。只你日後膽敢不守婦德,欺凌家主,別怪咱家心狠手辣,強下休書。”
“新婦不敢,這回真的知錯了!”女人跪在地上,連聲音都變了。
她之所以在家中強勢,一定要壓住丈夫,主要也是心虛。想她過門三年,肚子裡一點動靜都沒有,怎能不虛?也虧得劉家窮得叮噹響,討不起小妾,更不敢休妻,否則她這主母哪裡能做得這麼穩當!
女人看了看桌上整整齊齊累著的一堆銀錠,心中擂鼓一般。她從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佔有如此之多的銀子。
與之伴生的卻是無比的恐懼。
如今家裡的木頭算是攀上了高枝,有這位大太監堂叔罩著,說不定哪天還會過繼成兒子。自己若是不能產下一兒半女,如何安身立命?
劉若愚用餘光看著桌上的銀子,心中也是不捨。
明初時朝廷嚴禁民間用白銀交易,一直到了弘治朝,禁令才有所鬆動。真正大規模銀錢通用,那是萬曆朝之後的事了。那也是因為西班牙崛起,從南美運來大量高品質白銀購買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否則中國根本沒有足夠的貴金屬來滿足日益發達的商品經濟需要。
即便如此,真正的白銀流通量仍舊不大,一百兩白銀對於小民而言絕對是天文數字。可以花五十兩在北京繁華地段買一套兩進三間的大屋,剩下的錢可以盤下一間門面鋪子,再僱上賬房、夥計。若是尋常日用貨物,連進貨錢都夠了。
可以說,劉家這一支,可以憑著這一百兩銀子,從底層貧民一躍進入中產階級。
劉若愚算是太監中的極品,既不貪財也不好色,但隨手甩出這麼多銀子,一樣有些肉疼。
然而不給出去卻是不行,因為宦官圈子裡是沒有秘密的,許多人已經從王平嘴裡知道劉若愚之前的艱辛生活,若是劉若愚不好好報答一下收留他的堂侄,勢必被人說是刻薄寡恩,日後誰肯為他賣命?
千金買骨終究是不得不做的事,好歹肉爛在鍋裡,這銀子還是姓劉的。
劉若愚當下又勸勉了這對夫婦一番,關照他們換個好點的房子,自己想法子謀個生活。眼下他在潛邸,不可能張揚,但暗中相助,不受黑白兩道上的滋擾卻是可以做到的。
見堂侄唯唯諾諾,一副木頭模樣,劉若愚也沒了坐下去的興致,緩步出了破屋,抬頭一看,外面太陽已經西沉,天上一片暗紅的霞光。空氣中飄散起柴薪的煙氣,是做苦力的人家才剛剛造飯。
“叔,”男人從屋子裡追出來,“我去叫兩個菜,陪您喝一盅唄?”
“好好過日子,你怎麼說也是個男人,我劉家還指著你延續香火呢!”劉若愚不著痕跡地回絕了侄子的邀請,他一眼就看出這是那位侄媳婦在示好,而他現在並不想讓那惡婦太過於安心。
“咱們去煤山。”劉若愚對外面等著的兩個火者道。
手巾、火者是最底層的閹人,甚至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
劉若愚翻身上馬,輕輕一縱韁繩,往煤山之西去了。那兩個火者連忙小跑起來,努力跟上馬步。
明宮之中宦官太多,但凡有點條件的管事太監都樂意住在宮外。既能改善居住環境,也方便做些私事,不至於被人牢牢盯著。有地位的太監們聚居在紫禁城外的恭儉衚衕,地位稍低的則多在煤山西邊購屋買房。
相比田存善,劉若愚在老宦官中的人脈可是最大的優勢。宦官從首領太監以下,還有“少監”、“監丞”,“經理”、“管理”,“奉御”、“聽事”、“答應”、“長隨”等等。二十四衙門又有厚薄、輕重、富貴、貧賤之別,其中人員配屬也各不盡同。整個紫禁城的宦官社會絲毫不遜於一個小國家,要想徹底瞭解規則,遊刃有餘,也只有劉若愚這樣在宮中浸淫數十年的老人。
而且他還不是普通的老人。
劉若愚十六歲自宮入選,在司禮陳太監名下,起點就高。因為出身官宦人家,他從小就讀書識字,被選送內書堂讀書。從內書堂出來之後,等於文官中了進士。後選入文書房,負責遞交通政司的奏疏,撰寫文案,是司禮監的下屬機構。後來因為博學多識,被魏忠賢選入內直房,相當於文臣進了翰林院。
若不是因為逆案受到了牽連,他再上一步便是入司禮監了。即便是司禮監的隨堂太監,也等若外廷的內閣輔臣了。田存善與劉若愚相比,就如同新科進士與禮部尚書一般,差別豈能以道里計?
當天晚上,劉若愚便透過往日的關係,成了王承恩的座上客。
在信邸老臣之中,王承恩並不是位置最高的,甚至不是崇禎帝最為寵信的。照劉若愚的意思,有東宮太子這面虎旗,大可以直接去找真正的內相王之心結盟。然而太子對於王承恩表現出的好感卻溢於言表,這讓劉若愚不敢輕易建言,誰知道王之心在什麼小事上曾惹得太子不快?
再者說,太子交代的那些事,並不一定要掌印、秉筆這樣的大太監動手,王承恩作為隨堂太監一樣可以辦得很妥當。而兩者之間打點起來的價碼卻是天壤之別,或許這也是太子精打細算的一面。
朱慈烺之所以選擇王承恩結盟,最初的出發點是——甲申天變之時,隨著崇禎帝吊死煤山的,只有王承恩一人。
順著這個結果逆推,劉若愚卻發現王承恩的確是最佳盟友。首先,收買他的價碼不高。其次,王承恩正當壯年,若想平安度過後崇禎時代,還需要太子的照拂。
王承恩的確很有一拍即合的意思,沒有絲毫委屈太子的私使。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