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的時間,哥舒將軍若將戰役時間定在三月或四月,朝廷確實來不及準備,但現在時間定在七月,而且還有幾個月的作戰時間過程,我想我們應該就有足夠的糧食來支撐這場戰役,我們可以考慮到各地的夏糧成熟,考慮到因夏糧成熟而使河東的災情得到減緩,那樣,我們就有足夠的糧食支援這場戰役了。”
張筠的中庸之言似乎很合情合理,沒有漏洞,可如果仔細推敲,就會發現他這個建議實際上很空洞,夏糧成熟一般在六月,但徵收租賦需要時間,運送糧食到長安也需要時間,在把糧食從長安運費赤嶺以西,又需要多少時間?如果按照往常的經驗,最快也要等到年底去了,八九月份運到軍營,根本就不現實,就算關中和隴右的糧食能節省時間,但朝廷能從關中和隴右收到多少稅?
沒有歷史記錄和具體的資料作為依據,張筠之言只能是畫餅充飢,但李慶安卻發現了一個微妙之處,在這個非黑即白的問題上,張筠並沒有走灰色路線,而是替楊國忠說話,難道張筠已經有和楊國忠結盟的意圖了嗎?
“皇祖父,臣孫有話要說!”
李豫的發言打斷了所有人思路,大家紛紛回頭向他望去,李隆基眼中洋溢著笑意,欣慰地點點頭道:“孫兒儘管說。”
李豫慢慢走上前,對各個重臣微微欠身道:“我在去年十月秋收時曾遍遊關中各地,大片田地都喜獲豐收,稻穀累累,上田一畝地能產三石,可這些豐腴的土地中又有多少是繳納田賦的呢?據我調查,不過十之二三,隴右也是一樣,這樣算下來,朝廷從關中和隴右的土地能收田賦最多隻有五十萬石,去年戶部的記錄是五十四萬石,而且還是豐收年景,而今年只會少不會多,原因大家心裡應該都有數,那我請問張尚書,這五十萬石糧食是不是全部打算給隴右,而朔方、河東、劍南、范陽都先勒緊肚子,眼巴巴地等其他地方送糧來?”
李豫雖然一個字沒有提土地兼併,但他所指,依然是嚴峻的土地問題,朝堂中又一次沉默了,其實張筠的建議大家都很清楚,不過是個搪塞之語,廷租賦不足,只能透過資課、變造、戶稅等其他稅賦剝削手段來斂財,購買富戶糧食充軍糧,還要承擔日益沉重的軍餉,隨著逃戶增多,大唐的財力日漸緊張,年年入不敷出。
誰都知道,以大唐現在的國力,根本無法支援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但李隆基想打這場戰役,眾大臣都不敢反對,便有了張筠用寅吃卯糧的辦法來解決糧食不足,偏偏皇長孫李豫毫不客氣地把這個畫皮揭穿了。
“那皇孫的意思如何?”李隆基耐著性子問道。
“皇祖父,臣孫的意思是,關中其實有糧,都在各大權貴的手中,我們要想辦法讓權貴們拿出糧食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