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九十章 掛地支地(1/2)

作者:奪鹿侯
兩軍交兵的第一個夜裡。

明軍先鋒官相希尹,狼狽逃進張應昌位於金銀灘的大營。

鑽進營帳,相希尹兜頭拜倒叩首,就要把刀自刎賠兵敗之罪。

他倒不是裝出來做樣子,甚至剛被打敗時也沒想自刎,只想趕緊逃回來。

可路上越跑越氣,越想越不想活了。

他的軍隊不是稍加失利就慫了的軟骨頭,元帥軍的騎兵先後衝了四陣,三次衝進陣裡,可以說軍陣都被衝爛了。

偏偏每一次,騎兵都會被明軍步兵用長矛、腰刀、骨朵這些冷兵器格鬥逼退。

一方面是明軍步兵大陣被衝爛後,結小陣格鬥的能力很強;另一方面就有點好笑,是因為衛拉特騎兵的近身格鬥能力並不突出,以至於乘騎狀態下,他們很難在近身格鬥時一個人打三四個明軍。

騎兵需要的戰鬥寬度遠超步兵。

衛拉特騎兵的優勢是衝擊力強,但挾矛衝鋒並不等於近身格鬥,混戰格鬥是他們的劣勢。

溫良改部下,裝備防護最好鎧甲的騎兵,也就跟明邊軍步兵穿的鎧甲差不多。

但是像那樣的鎧甲,他只裝備了兩個選鋒隊,而對面的明軍滿地都是。

不是劉承宗摳門兒,不給士兵佩服甲冑,邊軍的甲葉子在西安的關中書院舊址塞了滿倉庫都沒人要。

只是遊兵營在戰術定位上,就是一支輕裝騎兵部隊。

在隨身攜帶一長兩短三杆矛和一張弓兩壺箭的情況下,衛拉特騎兵在常用行軍衣食氈子之外,能選擇的防護裝備非常有限,通常都是鑲鐵皮甲和綁護心鏡等散件的皮襖。

劉獅子在操典上的要求,擅長挾矛衝鋒的為衛拉特騎兵所在的遊兵營蒙古部瓦剌司,責任是在遊擊中擔當騎射手的同時,伺機踐踏追擊潰軍,並持矛衝撞迫近的敵軍騎兵,保護比他們裝備更輕的漠南司。

撞的是敵軍騎兵,而不是嚴整的步兵軍陣。

畢竟騎兵衝陣勇猛歸勇猛,可是在劉獅子看來,這完全是熱血上頭的衝動之舉。

但設計上是一回事,臨戰的隨機應變是另一回事。

至少在這場交鋒中,馬科、李逢吉和溫良改配合得很好,騎兵一次次衝擊迫使明軍不能移動,最終使下馬步兵和火槍戰車迫近,一錘定音。

相希尹的三千人標準營,以驍勇強悍的作風一次次逼退衝進陣中的騎兵,卻在大口徑火槍的威脅下被嚇破了膽。

人們蜂擁逃竄,最終隨相希尹進入金銀灘陣地的明軍只有不到四百人。

面對前線兵敗喪師的噩耗,張應昌並未如相希尹預料中發出任何責難或嘲笑。

開玩笑,張應昌什麼人啊,他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一萬大軍,在不跟人動手的情況下,一天的時間裡跑到一個不剩他都見過。

你三千人,跟劉承宗的兵幹了一仗,還能逃回來三百多號人,這叫什麼?這叫將才!洪軍門沒封你個總兵官算他虧大了!

張應昌聽了戰鬥過程,非常寬容地像個老大哥,溫聲安慰道:“不過是輸了而已,誰也沒想到會在這遇見敵軍。”

他心說打成這樣已經不錯了,難不成還想打贏啊?

哪怕是他親率部隊,在行進中猝然遇襲,也沒把握能打得比相希尹更好了。

“卑職無能,敗了前陣,我軍是撤入靈州還是……”

相希尹沒把話說出來,追兵就在後頭攆得很緊,敵軍支援想必也很快抵達。

他覺得憑他們剩下三個營在城外野戰,贏面不大。

“來不及進城了。”

張應昌聽出他的言外之意,卻沒答應,只道:“賊子人多馬眾,跑起來比我們快,何況我軍前陣新敗,若在夜晚趕路遭遇截擊,大軍被追上就沒了。”

“我已將情報傳告寧夏,不過那邊多半指望不上,倒是向後衛的求援,沒準明日能趕來救援。”

就在這時,南邊隱約傳來嗚咽的角聲。

夜幕下,明軍在秦渠灘塗設下的篝火堆之間,一道道騎兵的影子在隨風搖曳的火光下拉長扭動。

槍火不時在遠方的黑夜裡閃爍,響出幾聲,又重歸沉寂,直到再度突兀響起,忽遠忽近。

讓人不難想象黑夜裡隱藏著一些可怕的東西,你打我退,你追我圍,一步一步,以命相搏。

元帥軍的追兵,來了。

直到大營裡的鳴金擊鉦聲,在夜晚的寒冷荒原傳出很遠。

張應昌說:“不必追。”

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的塘兵技不如人,兵力也不如人,白天都難以起到遮蔽戰場的作用,夜裡摸黑搏戰,更是隻能枉送性命。

自寧夏總兵賀虎臣兵敗黃龍山,一敗又一敗,西北明軍哪兒還有正經塘騎?

張應昌手上不過是些倉促湊數的探馬偵騎,有些人連塘兵的旗子都沒有,配發了塘旗的也不會打旗語,那旗子就是純裝飾品。

分散開的正規騎兵,在追逐戰對上配合良好的塘騎是白給;結馬隊聚集一處又不能遮蔽戰場,何況也追不上塘騎。

真追上了,不是被塘兵包圍,就是被引到伏擊圈裡。

沒意義。

不遠處的夜幕下,一座用糧袋裝了砂石,臨時堆起的土山上,馬科端著望遠鏡瞭望明軍大營,面露不虞。

“他們倒是好運氣!”

緊趕慢趕,一路追到這裡,看見這裡的地利和巨大營地,馬科就知道,張應昌的這座營地他是攻不下來了。

他之所以追得慢了些,是因為降軍頗多。

不算戰死和逃亡,相希尹營在戰場上留下的降兵足有九百多人,其中八百多都是傷兵。

沒事的和皮肉小傷三百餘人被馬科當場編司,裹挾行軍,把五百多傷兵留在戰場,傳信後方援兵營參將阿六接收。

元帥府的輕重傷分辨,脫胎於戰場,因此判定方式比較粗獷,就倆標準。

第一個是看治療,像捱了骨朵馬蹄子造成四肢骨折、砍幾刀出血的大傷口這種,自己收拾收拾不會死,或者傷愈後仍能形成戰鬥力,都叫輕傷。

放那不管,一會人就沒了的,或者經過最好的治療傷愈後,依然存在無法恢復的殘疾或後遺症,失去參戰能力,則叫重傷。

不是馬科貪功冒進不管傷兵,而是他手下的外科軍醫根本就沒有治療大量重傷員的能力。

元帥府本來就缺軍醫也缺藥物,他們軍隊擴張的太快,原本軍醫就只有大營才有一個大隊,重新編制駐防旅之後,一個旅才在總兵大營裡有一個軍醫大隊。

而在戰時,像馬科這樣的遊兵營,只分到兩名醫官、兩名醫師和十二個隨軍醫生,其中一半還是獸醫。

在馬匹牲畜極多的元帥府,除了固定的一名痘醫和內科醫師,餘下只學外科的醫生一樣也要學習獸醫,所以他們普遍學藝不精,但經驗豐富。

在資源有限的戰場環境,雖然軍醫操典上沒有寫,除非特例,否則他們通常不會給重傷的降兵用藥。

有外科價值的,就做個手術,沒有就算了,實在太痛苦的就給一刀送走。

就連包紮,也是軍醫起指導作用,讓輕傷降兵自己扯衣服燒水消毒,給其他傷兵包紮。

戰場就是湊合,藥物和醫具平時多得沒處使,打起大仗又始終短缺。

戰爭面前,準備永遠做不夠。

收拾了降兵,馬科知道了敵軍的主將、各級將領以及兵力的情況,一面將訊息傳給後方,一面繼續跟著塘兵往前追擊。

他知道前方還有一萬敵軍,也知道真打起來,這一萬人一人給他一拳,就得把他這個不到兩千人的遊兵營碾碎。

但馬科並不害怕。

這種無懼並非建立在勇氣上。

當個大頭兵、管隊甚至百總,勇氣與武力非常重要。

但到了把總以上,軍事問題就需要管理、技術、直覺、經驗、協作、決策和執行來解決。

是來自後方的情報,讓馬科知道友軍已在出關後鋪開,靈州南部的平原已被佔領,他的側翼非常安全,可以放心大膽地率軍前壓。

他們控制了戰場,戰術選擇的餘地就很大。

只不過再次武裝偵察,馬科必須承認,他的動作還是慢了些,一個營擊潰張應昌右鎮四營的不世功勳,他是沒那個運氣拿。

儘管夜晚的視野很差,馬科還能是大致看出明軍佈置,這是因為明軍為防備襲擊,在營地外圍的灘塗每個數十步便點起篝火。

金銀灘是一塊被東西兩條南北流向的秦渠分隔,東西寬五六里、南北長八九里,南寬北窄的三角河灘。

河灘上都是肥沃的灌溉田地,夾雜了幾處村寨。

透過灘塗篝火位置,馬科基本能確定,明軍是在灘塗正中間紮下營地。

因為防備夜襲有固定方式,明軍都學過,馬科自然也不例外。

那些篝火往裡是哨塔望樓,哨塔上面常備名叫‘望子’的偵察兵,都是視力上佳計程車兵,方圓百步一座樓。

樓下設鋪,專選幾個叫‘聽子’的兵,要求是睡不踏實其實也就是神經衰弱的兵,聚在帳中,配備一種野豬硬皮做的空心葫蘆枕,能偵聽見遠處大隊人馬活動的聲音。

這營地位置選得狡猾,張應昌給灘塗周邊都留下了二到三里的空地,顯然是其為防備元帥軍火炮做的準備。

這個距離,決定了所有野戰炮,想要平射轟擊他的營寨,都得過河。

但重炮和車馬過了河就有被襲擊的風險。

這種好進難出的地形,在兵法上叫掛地。

孫武的建議是在這樣的地形,要趁敵人沒有防備,以突擊取勝;若已有防備,出擊又不能取勝,難以回師,這就不利了。

而出師不利,敵軍出師也不利的地形,就成了支地,孫武建議率軍假裝退卻,誘敵出擊一半時再回師反擊,這樣就能化不利為有利。

所以馬科並未輕舉妄動,只是命遊騎沿東西兩道秦渠北上,徹底切斷明軍營地與外界聯絡。

這時候都快下半夜了,馬科麾下千總李逢吉本想就近紮營,馬科卻又以民房院落睡覺暖和為由,誘使軍隊向西南夜行五里,進駐明軍棄守的百戶所及民宅。

結果院子還不夠住,百戶所的牆也頹塌大半,漏風得很,好多人最後還是在野外扎的帳子,渡過難捱的夜晚。

實際上馬科知道這邊的房子不夠住,他的目的也不是怕士兵露宿野地凍壞了。

元帥軍的保暖能力很強,他們在野外扎帳子,沒準比金銀灘上修了營地的明軍更暖和。

畢竟營地也漏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