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九章 初伏(1/2)

作者:奪鹿侯
 難題來了。

劉獅子被洪承疇噁心壞了。

他率軍剛過了永昌衛,前面塘騎過了柔遠驛,就慌慌張張跑回來,告訴他田地都被燒了,地裡剩下的都是燒秸稈留下一堆一堆的灰。

他心想壞了,楊嘉謨在高臺沒辦成的的事,讓守涼州的洪承疇給辦成了。

這下,劉獅子也不著急進軍了,正逢著中軍走到炭山口堡,乾脆派遣傳令告知各營停止進軍,在周遭堡壘駐紮,向降兵打聽鐵礦、鐵窯的位置,各營參將次日到炭山口堡來議事。

王自用不用找礦產,他只管聯絡涼州衛周圍堡壘的三劫會成員,問問涼州衛這段時間都幹了點啥。

五月二十四日,初伏。

炭山口堡的守備署裡,一幫軍漢出身的元帥府參將解了甲冑,一個個咬牙切齒坐在官衙,他們算是把洪承疇恨透了。

伏天,意為暑季到了,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對人來說,宜伏不宜動。

在劉承宗打下的甘肅地方,肅州的指揮宋賢、高臺的知縣殷如嶽、甘州的曹耀,都向前線傳報開始搶收麥子的訊息,農人勞作日夜不歇。

而對劉承宗手下的軍漢來說,這個時候更辛苦,鎧甲不能穿了,好不容易在伏天抵達涼州附近,卻發現洪承疇這個王八蛋把樹都砍了……真是驚喜。

將領們本來就氣得牙根癢癢,火急火燎趕到炭山口堡,軍議卻不能正常召開,因為王自用沒到,他們又等了整整兩天,王自用才姍姍來遲。

王自用進了衙門,眼神在眾將臉上掃過,最後定在劉承宗臉上,自懷中取出一本小冊子,呈給劉承宗道:“大帥,涼州……恐怕打不下來了。”

劉獅子熱得腦門兒冒汗,本就煩躁,聽了王自用這句話,更覺得一股火氣從心裡冒出來,強壓著從鼻子裡緩緩嗯出一聲,翻開板印的小冊子,越看眉頭皺得越狠:“守城條例,你從哪兒弄來這東西?”

“涼州城。”

王自用話才剛說出口,劉承宗就驚訝地抬頭問道:“你進去了?”

“沒有,涼州防範極嚴,自十日前開始守城,城門一關過時不候,別說外人進不去,本地百姓也進不去。”

王自用看向劉承宗手上的冊子:“這是關門前,城內三劫會眾拿給外邊郎頭的,結果他自己也回不去了。”

說著,他搖搖頭道:“城裡沒自己人了。”

三劫會在涼州遭受滅頂之災,洪承疇準備守城時有一道命令,為防範白蓮教徒滲透,把城裡三年內來的傭工幫閒老弱統統攆了出去。

這個畫像,除了他們根本就不懂白蓮教的教義之外,非常精準地把三劫會徒全部框了進去。

王自用對這個命令很生氣,你他媽攆白蓮教,把我們三劫會都攆出來幹啥?

劉承宗對著冊子只看了幾頁,就抬頭指著冊子對王自用喜道:“兄長,大功一件啊。”

洪承疇的這個守城手冊非常全面。

從守城前堅壁清野的準備、人員物資的調配,到守城時的富家貧家的口糧借貸、各項器械製作和使用方法、城門的開合四面的防守與夜晚鬼兵的選調使用,甚至還包括一座城平日裡的準備工作。

單就鬼兵一項,劉承宗就可以預見對他影響極大,洪承疇在冊子裡要求四面吊橋不收,內門緊閉,甕門時開時關,以擾亂圍城軍隊。

同時城內選拔六百好手,由一把總率領,要求跟劉承宗的軍隊一樣打扮,各有暗號,待三更出城,持刀砍營,同時城上放炮,把整個圍城大營驚起來,叫他們自相砍殺。

劉承宗可以預見,如果他沒弄到這個冊子,這個鬼兵對他的軍隊特別好使……因為他的降軍,打扮幾乎與明軍一樣,攻城最前陣肯定是甘州營,鬼兵一出計劃就成了。

何況還有不少細節,比如燈籠掛在城下八尺,以防被圍城軍隊以暗擊明;城垛要掛氈布棉被,以遮蔽炮子鉛子箭矢,夜裡供守軍披蓋、攻城時能扯被子掀翻攻城軍隊,防備雲梯鐵鉤……這些東西劉獅子都不知道。

他對這手冊沒啥可說了,叫來護兵遞了出去:“你們看一看,然後燒火油造墨,雕板子印,記得把該改的字兒改了,就叫元帥守城冊,配發全軍軍官,人手一本。”

那些細節就不是一個沒守過城的人能想出來的,這都是血的經驗,他估摸這冊子也是洪承疇從別處抄來的,他拿來用一點都不客氣。

燒火油造墨是他們這幫老陝的家鄉特產,名叫延川石液,創始人是北宋官員沈括。

因為松墨毀壞山林,沈括知延州,發現石油燒出來的煙又黑又濃,造墨細膩柔滑,黑亮如漆,比松煙還好,而且還不會破壞山林環境,當時就預言延川石液必定大行於世。

但這項工藝後來並沒有被廣泛使用,因為石油不是哪兒都有的,沈括死後沒多久,宋朝就失去了石油產地,何況就算有,它的成本其實也比松墨高多了。

石油確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用處不少,除了十幾年用不上一次的火油,能做蠟燭、給車軸潤滑、物品防腐,醫用治疥癬,再有加熱後用濾網濾出瀝青……但這些東西的可替代性很高。

所以石油的開採使用,都是就近,有這個就用這個,沒有的也不強求,用別的就行。

七個營的參將看著劉承宗的表情,個個沉思不語,估摸著這座城比較難打,最後還是甘州營參將蜂尾針斟酌問道:“大帥,那咱,不進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承宗一聽就樂了。

蜂尾針最近承受的壓力非常大,因為他那個甘州營是最希望上陣攻城的,但走了一路,想攻打的衛城軍堡全成自己人了,指望打仗撈一把的降軍快被氣死了。

劉承宗搖頭笑道:“肯定要進軍,來都來了,怎麼,他洪總督堅壁清野,我就不往前走了?那我來甘肅幹嘛?但要考慮周全,那座城和我們有仇,攻城戰必然打得辛苦。”

從明朝靖難之役開始,二百多年來,涼州這個地方就姓楊,三支祖籍不同的楊家人來來回回任職指揮使,親得好像一家子。

楊嘉謨死在劉獅子手上,幾乎等於整個涼州城都跟他有仇,同仇敵愾的怒火會讓涼州守軍拼死作戰……對前線將領來說,自然只考慮攻城就足夠了。

但劉承宗不能這麼考慮,因為他已經猜到洪承疇的戰略意圖。

“洪承疇是督糧參議出身,我雖沒與他打過交道,但做到三邊總督必有所長,我認為他此舉並非僅以涼州城堅壁清野阻我一時,而是想將戰事拖進冬季。”

劉承宗說著,看向眾將的臉上不禁露出驕傲笑意,抬手道:“全賴諸位奮戰之功,想必他已認識到,以野戰勝過我等,痴人說夢。”

眾將鬨堂大笑,笑得非常暢快,有股子大仇得報的感覺。

因為坐在這座官署衙門裡的人,他們再添幾個人就是割據西北的整個元帥府核心,而這些人都曾是大明官軍。

劉承宗、楊耀、賀虎臣、楊麒、張天琳、高應登、魏遷兒、莫與京、韓世盤、馮瓤、丁國棟、蜂尾針張振、紫金梁王自用……有一個算一個,人生的某段時間裡,都是明軍。

看著三邊總督這樣的人物,被他們逼得堅壁清野不敢野戰,怎能不生出大仇得報之感?

待眾人笑罷了,劉承宗這才正色肅容,指派護兵在他身後拉開甘肅輿圖,轉頭對王自用問道:“涼州城內有多少軍民?”

王自用才剛剛落座,趕忙又起身道:“回大帥,軍兵萬餘,百姓兩萬多,整座城不到四萬人。”

“就這麼點人?”

劉承宗不由自主問出一句,皺眉道:“其他人呢?”

甘肅鎮,又名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治所在甘州,劉承宗在甘州蹲了十五天,除了整編出三個大營,所有精力都放在查驗公文上。

整個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有人口百來萬,一多半都匯聚在河湟、莊浪這一片,而在古浪以北,肅州、甘州人口都不太多,涼州是人口最多的地方,在城百姓不到三萬,城外百姓有十七八萬。

這已經是大明建國以來的努力成果了,還是沒能恢復到漢代的人口水平,人口數目少得可憐,古浪峽以北的甘肅加到一塊不到三十萬人,這是個什麼概念?

劉承宗的家鄉延安府,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苦地方,在旱災來臨前,僅僅是納糧的人口,有五十九萬。

現在王自用說涼州在城人口不到四萬,那肯定是城外的部分居民進城了,那麼剩十幾萬人呢?

聽見劉獅子發問,王自用小聲道:“洪承疇移走了。”

說實話誰都知道劉承宗脾氣好,但同樣在座將領也都知道,劉承宗聽見這個訊息一定會勃然大怒。

因為都是從嘉峪關外一起進來的,他們太清楚劉承宗對甘肅的不滿了——人太少。

在河湟,劉承宗就嫌人少,嫌漢人少,好不容易進了甘肅,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不需要考慮是哪兒來的。

二百多年大明給元朝的甘肅等處行中書省打了數不清的漢化補丁,如今便宜了劉承宗,佔領地方大手一揮,再造黃冊,全是漢人就完事了。

但現在你王八蛋把人移走了……劉承宗臉色鐵青,搭在桌邊的手不由自主輕輕點著,極力壓制心頭無能狂怒,半晌才問出一句:“移哪兒去了?”

“松山、莊浪、靖虜、中衛。”

劉承宗沒說話,從椅子上起身,轉頭望向身後掛起的甘肅輿圖愣神。

到這個時候洪承疇的戰略目的在他眼中已經很清晰了,不僅僅要把戰爭拖進冬季,而且還要讓他的軍隊斷糧。

劉獅子恍然大悟,這就是為何洪承疇不在山丹、永昌二衛佈置第二道防線,他是故意送了劉承宗一萬多張嘴。

他的兵糧本來就非常有限,打高臺甘州靠的是肅州的六萬石,即使拿下甘州,糧草也不過是夠用到八月,八月後面要靠小麥套種的玉米和高臺甘州等地的稻米……這本來是勉強備冬,只有拿下涼州才能穩定存下點糧。

但現在問題來了,涼州的地被洪承疇收了,地裡原本該套種到八月成熟的玉米,被洪承疇燒了。

洪承疇給他留下的路,就是跟固若金湯的涼州城裡四萬人死磕,城裡是四萬人,而他率領的軍隊是三萬多。

出乎衙中眾將意料的是,劉承宗盯著輿圖半晌,突然非常滿足地搖搖頭,口中還美滋滋地嘖了兩聲。

在眾人不解之際,劉承宗轉過身笑道:“這個姓洪的一肚子壞水,好在劉某運氣好。”

其實他這會有點後怕,如果不是他非常關注建設軍隊,在甘州完成整編,這會他就只能照著洪承疇的劇本跟涼州城死磕了。

在方圓百里堅壁清野的涼州城,他們的吃穿用度攻城軍械,都得先運到永昌衛,再由永昌輸送前線,這種路耗和壓力,對未經整編的軍隊來說,稍微遇挫,可想而知就是一場大潰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現在,劉承宗麾下諸營編制完整,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