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兆尹與左相(1/2)

作者:高月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兆尹與左相

這天下午,天空烏雲聚合、灰暗而陰沉,眼看要下雪了,長安市民們不由加快了手中活計,都想早一點回到家中,但春明大街平康坊一帶卻很熱鬧,倒不是行人眾多,而是許多民夫在拆除沿街的圍牆。

長安各坊之間都是被高牆包圍,每天都有關閉坊門的時間,一旦坊門關閉就不再準人進出,夜深後,長安城各主要大街上便一片寂靜,只有一隊隊士兵在大街上來回巡邏,一旦發現未歸的行人便立即抓捕。

從上個月起,朝廷漸漸開始放寬了對民眾的控制,宣佈各坊大門夜裡不再關閉,也不再限定各商家經營的時間,這一規定皆大歡喜,富貴者可以通宵達旦在平康坊的酒肆、青樓裡取樂,而擺地攤的平頭小百姓也可以將生意做到天明。

平康坊是長安最有名的娛樂區,這裡酒肆、客棧、青樓密集,在臨近東市的一小段沿街修了不少商鋪,比如最有名的太白酒樓便坐落於此,整個長安各坊只有這一小段是允許商鋪破牆而出,不過隨著城門關閉,這些商家也必須關門走人,事實上也並無區別。

而今天將要拆除整個平康坊的圍牆,將允許商家在沿街開店,這樣一來,東市就和平康坊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巨大的商業娛樂區,許多有眼光的大商人紛紛在沿街購置土地,使整個平康坊的地價上升了數倍不止,甚至有人將目光投向了與西市毗鄰的延壽坊,那裡也是沿春明大街,坊內遍佈中低檔飯鋪、妓院,猜測著下一步那裡會不會同樣將拆除高牆。

黃昏時分,一輛馬車從宣義坊駛出,數百騎鐵甲騎兵護衛左右,清一色的大宛軍馬,馬似飛龍,人若猛虎,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右相李清出來了,和李林甫與楊國忠的侍衛大多出身官宦世家不同,李清這五百鐵甲士皆是從安西軍的最精銳中再選出,有漢人、有胡人,有的出身世家,但大多數人都出身卑賤,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從死神手中一次次掙脫的勇士,他們對主帥絕對忠誠。

李清的目得地是戶部尚書第五琦的府第,位於平康坊南面的宣陽坊,車伕已經得知今天春明大街平康坊一帶在拆除圍牆,必然會塵土飛揚,他早和引路的騎兵講好,不走春明大街,而從南面過去,不料隊伍剛一轉彎,李清便在馬車裡下了命令,走春明大街,他要去看看拆牆的情況。

不用說,這個決定也是他作出的,大唐本身就是一個很寬容的時代,但這種寬容是建立在不威脅李唐統治的基礎之上,比如對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貿易很寬容,但卻不允許鐵器、糧食等戰略物資流入吐蕃、突厥等有威脅的國家;又比如鼓勵民眾尚武,允許普通百姓佩帶刀劍,但又禁止持有長槊、弩等軍用武器,這也是正常之事,任何寬容都建立在一個度之上。

所以李清在考慮這個決定時,並沒有將所有的坊牆都拆掉,而是有選擇性的拆除,再者,商品經濟的發展也遠遠不是建幾條商業街就能做到。

“轟隆!”一聲巨響,一段百步長的高牆被民夫們拉倒,激起一大片黃塵,李清的思路被打斷了,他探頭向外望去,只見街頭密密麻麻站滿了圍觀的人群,臉上都充滿了興奮與嚮往,他們大多是平康坊靠牆一帶的住戶,住的地方原本是最窮最偏僻之處,不料一段城牆的拆除使他們家家都發了大財,尤其是正對東市大門那一段,每畝土地已突破千貫,目光短淺的,賣了老房回鄉購置田地房產,做一個土老財,而有眼光之人則向親朋借貸,準備自己修建店鋪,做長遠買賣。

地上到處都是散落的斷牆殘壁,已經無法再行走馬車,圍觀的百姓忽然發現身後有大量騎兵近前,都嚇得紛紛向兩邊躲散,但也有不少人湧到路邊,跪下來向李清的馬車重重磕了幾個頭。

這時,正在這裡主持工事的京兆尹崔光遠聞訊匆匆趕了過來,他見李清的隊伍無法前行,不由歉然道:“右相,拆除已經快完成,準備連夜收拾,明日一早就能恢復正常通行。”

李清點了點頭,又問他道:“延壽坊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按計劃是下月開始拆除,不過.......”

“不過什麼?”李清的口氣開始有些嚴厲,他不喜歡下面的官員在他面前吞吞吐吐。

“今天上午宣陽坊靠東市一段,有一些人也在擅自拆除坊牆,卑職派人前去阻止,不料派去的人和他們發生衝突,好幾個衙役都被石塊砸傷。”

崔光遠嘆了口氣,他本人並不贊同拆除坊牆,這對將來的治安管理不利,但上面既然已經下令,他也只有執行,但他意想不到的是地價暴漲,受利之所驅,平康坊南面的宣陽坊也開始有人眼紅,一早便僱人拆牆,他派人去阻止,手下卻被人打傷,顯然這不是一般百姓敢為,而是有勢力有後臺之人在背後撐腰,但讓崔光遠最擔心的事是拆牆風一起,到處都有人跟著效仿,管不勝管,長安就亂了。

李清瞥了他一眼,崔光遠當年因杖斃鮮于仲通之子一事受到牽連,但後來他投靠楊國忠,一步步做到了京兆尹,成為整個京城的地方官,雖然這是個夾板官,很難當,但權力卻很大,李清這兩日正想換掉他,卻一時找不到藉口,而現在機會來了。

“本相的職責是決定拆除哪一段牆,但怎麼拆那是你的事,總不能事事都要本相來替你們做,那要你們何用?我現在再重述一次,除了平康坊和延壽坊外,其餘坊牆一概不能拆,若有擅自拆牆者,你可以抓可以打,但如果你管不了,那你這個京兆尹就別做了。”

說完,他一拉車簾,冷冷道:“回頭,去第五大人宅!”

. 就在芸芸眾生為利而奔忙之時,長安廟堂上卻爆出一件大事,左相裴寬病逝,短暫的平靜被打破,左相之位一時便成了所有官員矚目的焦點。

不僅是官員,長安大大小小的政治觀察家也圍繞著左相之位各抒己見,酒樓、茶館到處可以聽見保皇黨和相國黨人的爭論。

這也難怪,在右相獨攬朝政大權之時,左相本是個雞肋角色,但如果皇權想要上升,制衡右相的過度權力,那最好的辦法最是提升左相的權力。

在大唐權力構架的設計上,左相所掌管的門下省本身就是一個審查機關,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

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凡中央各部、寺、監及地方各部門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須透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認可以後,方送中書省呈請皇帝批閱或草擬批答,門下省如認為批答不妥,也可駁回修改。

所以,大唐的權力體系中,右相具有很高的權力,如果自身沒有錯誤被御史臺揪住,那右相之權甚至可以抗衡皇權,而左相又是對右相的制肘,防止一權過大。

這本是一套很完善的權力制衡體系,只可惜李隆基先後用李林甫和楊國忠為相後,皇權逐漸上升,將許多原本屬於相國的決策權都抓到自己手上,而左右相的制衡也完全被破壞。

但馬嵬坡事變後,形勢又發生了逆轉,右相大權獨攬,而皇帝的詔令甚至出不了皇宮,儘管人人都明白這其實是軍權的問題,但沒有人肯直面,就如同人人都知道皇帝沒有穿衣服,卻不敢明言一樣,講得太白了,就意味著會有第二個安祿山的出現。

儘管議論紛紛,但大家都知道實際候選人只有兩個,戶部尚書第五琦和太子詹事李泌,一個是右相的心腹,而另一個則是皇帝唯一的依託。

李清的馬車緩緩停在第五琦的府前,第五琦早事先得到通報,已穿戴整齊等候在門口了。

“相國怎麼有空到蝸居來!”第五琦笑呵呵迎了上來,雖然笑容滿面,但眼裡卻閃過一絲緊張,他已隱隱猜到,李清前來必和左相之事有關。

第五琦雖為戶部尚書,但戶部的實權卻掌握在侍郎苗晉卿的手上,所謂尚書其實只是相國候補,並真正無實權,第五琦幸虧還有平章事之銜,能入政事堂參與內閣聯席會議,否則只能是一個虛職,每日寫寫報告罷了。

對於曾掌握大唐財政命脈的第五琦,他當然也渴望有一天能入主門下省,掌管大唐政務的稽核之權,不過他心中又很猶豫,他知道有李清一天在,大唐的左相永遠只是一個陪襯,就象剛剛去逝的裴寬,中書省轉來的決策,他從來就不會說不,實際上也是一個擺設,而自己若做上了左相,會不會也只能走這一步呢?

第五琦唯一的希望,就是李清能看在自己是他心腹的份上,在一定程度上放權,當前,前提是自己做了左相。

李清看出了他的緊張,摸了摸鼻子笑道:“這兩日搬家去岳丈府,府裡亂成一團,也無人給我做飯,只得到你這裡打打秋風了。”

聽李清說得有趣,第五琦緊張的心情漸漸放鬆,他也呵呵笑道:“相國來得不巧,我剛剛吃過晚飯!”

兩人曖昧地對望一眼,皆哈哈大笑起來,李清一把抓住他的胳膊,“飯沒有,酒總該有吧!走,到你書房喝一杯去。”

二人拉拉扯扯地進了書房,幾個侍妾給他們佈置了酒菜後便慢慢退下,李清飲了一杯酒,忽然問道:“用郭虛己做京兆尹,你以為如何?”

第五琦沒有吭聲,他很瞭解李清,他突然冒出這句話,必然是事出有因,這幾個月,戶部調進了很多從前被貶黜的相國黨和章仇黨的老臣,幾乎都是鍍一下戶部之金,便立刻被分派到各部,比如王珙曾是李林甫的愛將,先後任過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楊國忠上臺後,將他貶為咸陽縣縣尉,李清掌權後便立刻提升他為太府寺少卿,不到一個月又升為大理寺卿,這令他十分感動,遂忠心於李清。

又比如原屬章仇黨的吏部侍郎楊慎矜被貶黜為巴州司馬,李清上臺後,立刻調他進京為戶部度支郎中,不到兩個月,又重新任命為吏部侍郎。

所以最近京城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寧為戶部小郎中,不做門下大侍郎。’說的就是戶部和太府寺官員不斷被重用,而門下侍郎張倚被殺一事。

不過,郭虛己做京兆尹卻讓第五琦有點意外,郭虛己雖然也做過戶部侍郎,而且還是李清的前任,但彼戶部非此戶部,郭虛己早就調到益州為刺史,後來逐漸做到劍南節度使一職,在去年年初李隆基對各節度使的清洗中,他被封為光祿大夫,賦閒在家,和李清並無什麼關係。

所以,這個老戶部官員的任命實在不合情理,讓第五琦感到十分驚異,他知道李清雖大肆提升戶部官員,但那只是條路徑,李清決不是‘惟戶是舉’之人,任用郭虛己為京兆尹恐怕是另有深意。

想到此,第五琦淡淡一笑道:“任用人事問戶部尚書,豈不是對牛彈琴?”

李清瞥了他一眼,忽然話題一轉道:“那我想廢除鹽鐵專賣制,戶部尚書以為如何?”

第五琦愕然,鹽鐵專賣制正是李清的成名之作,又是朝廷重要的財政來源,他竟忽然提出廢除,這既讓第五琦驚詫又讓他無法理解,一時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清輕輕地搖了搖頭,當年財政應急他用了鹽鐵專賣制,但沒想到李隆基卻將它當作一個聚寶盆,不停加價,從最早的每鬥七十文,漲到去年每斗數百文,再經鹽商層層盤剝,到百姓手裡時已是天價,民怨沸騰,無數人家買不起鹽,只得‘淡食’,這使李清看到了它的危害,當帝王的權力沒有節制時,任何良法都會成為害民之法。

但李清考慮不是這個,而是後來楊國忠主政後,將鹽鐵專賣制擴大,鐵、茶、酒,統統實行專賣,朝廷斂收暴利,又對商人實行重稅,十徵其二,商人無利可圖,再加之社會地位又低,自然都棄商返農,所以李清要扭轉這一不利局面,首先就要拿他自己創立的鹽鐵專賣制開刀。

“當然不是一下子廢除,現在除了鹽以外,鐵、茶、酒都統統放開,准予民間自己經營,鹽價也要降到百文,雖然財政收入會大大減小,但只要不奢侈浪費,其實也勉強可以維持運轉,等徹底平定安祿山之亂後,我打算對稅制實行一次大的調整,重新建立全國櫃坊,將租、庸納稅改用錢納稅,這樣朝廷便可以從財政上控制地方......”

李清不緊不慢地說,第五琦卻聽得目瞪口呆,他是老戶部,又做過鹽鐵令,對李清所說的含義自然能深刻理解,尤其是以錢代租庸,這簡直就是前無古人之作,這樣一來,家家戶戶都得上街賣糧賣絲麻。

第五琦反應極快,他立刻反對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