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零八十四章 論英雄(1/2)

作者:木恆
這時荀攸突然說道:“師尊,如果置之不理的話,也不是很好。”
“不如我們採取一些手段,如何?”
“什麼手段,公達你且來說一說吧。”聞人升笑道。
“我們可以使用坐山觀虎鬥之計。”荀攸信心百倍地說道。
“那就是讓天下諸侯自相殘殺,而我們坐觀成敗。”
“他們自相殘殺,而我們經營產業,憑藉山川之險要,積累糧草。”
“他們只顧發展軍力,而我們將是將力量集中在開化萬民上。”
“他們只看重世家豪強,力量只集中在中上階層之中。”
“而我們則是一視同仁。”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
荀彧見狀卻是微微嘆氣。
他這個好大侄子。
說白了,荀攸為了成就自己的萬世之名,已經決定放棄家族利益。
荀家怎麼樣都無所謂。
荀攸他自己要實現為君的抱負。
這也很正常。
畢竟之前還有個王莽。
王莽也想靠著儒家之法徹底革新。
就是完全復古。
儒家之前就是說古代如何好,周禮如何高。
結果復古之後,王莽搞得天下一團糟糕。
徹底證明了真靠儒家治理天下就是個笑話。
只能是儒皮、法骨、管財……
等等將各種學說混合在一起,靠著儒家嫁接在一塊。
儒家可以維持統治秩序,但不能靠那套法子治理天下。
治理天下還是要諸子百家的東西。
工匠、鐵匠、算學……
而現在聞人升說要人人平等,萬法如一,就是重現真正的諸子輝煌。
這個時代的精英們,要麼為了家族,要麼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奮鬥。
荀攸顯然就是要為了他自己的名。
荀彧還能看不出來對方想幹什麼?
只不過荀彧還是想要扶助漢室。
為什麼劉家不能成為虛君了?
就是一個象徵也好啊。
畢竟四百年天下了,深入人心。
再來一世,就是萬世一系了。
這不更好嗎?
至少能將天下的動盪侷限在朝廷內部。
老百姓還是隻認一個皇帝,一個系譜的皇帝。
說實話,漢朝要真能三興,蜀國統一天下,恐怕劉姓帝王,就真有可能成為漢人共同概念了。
結果還是不行。
怎麼說了,可能華夏人的骨頭裡就有種,憑什麼就你行?
你也不比我多幾個腦袋?
當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時,就註定了再不可能以血緣來決定皇帝的譜系了。
皇帝的神聖性失去了徹底的共識,大家都有一種輪流坐的想法。
尤其是五代十國,那更加是武夫天下,公然提出,“天子何也,兵強馬壯者為之”。
古人早就知道這個道理了。
而荀彧明白,太行山人就在塑造一種新的概念,新的思想。
想讓所有人都達成一樣的意見。
這才是對方講學,而不是立刻發動叛亂,推平漢家天下的根源。
光靠武力降服對手,武力一衰退,對手還是要反叛。
光思想同化了對手,即便對手武力上來了,內部還是一樣的想法。
而且荀彧也明白。
荀公達可不是太行山人這樣大公無私者。
他若是成為了君,還能不把家族君侯萬代嗎?
所以說荀攸的確長遠目光。
所圖極大。
而且最關鍵的是,荀彧越看越是心驚。
太行山人所掌握的力量太強大了。
無論是作戰手段,還是謀略水平,遠遠超過這個時代。
他自認為也是智謀絕頂,但在對方眼中,就像個孩子一樣天真可笑。
這種情況下,他如何能夠與對方為敵?
太行山人也絕對不是那些世家能比的。
而在這時,荀攸還在侃侃而談:
“如此一來,等到諸侯豪強,把自己治下百姓給發展起來之後,我們再透過攻心之術告訴他們,告訴他們我們這邊如何如何好。”
“百姓就會主動去奪取他們該有的利益。”
“世家們培養出來的百姓,最後都會歸到我們頭裡。”
“就像那個益洲曹操,那就是能抄的都抄去了。我聽說這曹操生性殘暴,他迫害工匠,為了兵器威逼他們日夜辛苦,還要搞連坐,逼迫工匠們們不敢逃亡。”
聞人升笑了笑。
這就是曹操的作風。
曹操殘暴。
他從不會管那些道德禮儀,只要有利於他統治,他該殺就殺。
名士也好,小人也好,人才也罷,他只要是需要殺那就殺了。
只要威脅到他,而且還有很多平民控訴曹操統治的殘忍。
比如被曹操征伐去修墓穴的許多人,就專門在墓穴磚頭上雕刻了很多唾罵曹操的話。
後來出土後,成為曹操殘暴的鐵證。
畢竟沒有深仇大恨,誰會在墓穴裡雕刻出這樣的磚頭來?
“就是這樣,從曹操觀之,那些人只能學師尊之形,卻不能學師尊之神。”
“他們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最後都會成為我們的。”
眾人微微點頭。
在這裡入座的學生,都是一班的學生,個個智力都在85點以上。
太笨的聽不懂,自動就去二班了。
“我們只需要坐觀成敗,將我們的太行山系建成一個世外桃源,就可以不停吸收他們所積累的人才,同時我們還要加強我們的商隊,進而將各地人才源源不斷運來,等到我們積累到足夠的時候,然後一舉出山平定天下。”
荀攸給眾人指出一條陽光大道。
現在是185年了。
如今聞人升才積累一年左右,已經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可想而知他的積累效率。
而且大半個冀州就要在他手中了。
“荀公達,果然是一個厲害之人。”眾人紛紛嘆道。
對方指出的道路,光明正大,可行性極高。關鍵是主動權在我。
聞人升也是點點頭。
這可比諸葛亮的三分之計,魯子敬的二分之計,要靠譜的多。
畢竟後兩者都過分依賴外部條件了。
都要建立在“天下有變”的基礎上。
這個天下,就是中原、河北之地。
只要這兩處不變,他們就沒有力量改變天下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最後還是掌握了河北與中原的晉朝統一天下。
“說的好,那些豪強世家註定了不會重視人才。他們既然反對師尊的想法,也就不會認為平民是重要的,是平等的。”一位寒門子弟說道。
“他們註定就不會珍惜這些平民出身的人才,於是這些人才就會傾向我們。”
三國有很多出身貧寒的人才。
比如鄧艾就是一人。
還有孫堅、陶謙。
都是因為自身基因好性格突出有才能,得到某些士人的看重舉薦,進而脫穎而出。
但這注定只是個例。
大多數世家之人,都牢牢佔據著位子,讓普通人沒法上升。
到了晉朝更加激烈了。
以至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時聞人升笑了笑:“好啊,看來公達已經給為師考慮好了。”
“那麼,大家以為當今天下誰可稱為英雄,又有哪幾個諸侯可以成事呢?”
眾人一聽,頓時來了興趣。
評點人物,可是一大樂事。
也是眾多智謀之士展現自己的一個巨大話題。
一時間,整個學堂裡,那些有名的智謀者,甚至包括郭嘉也在內,紛紛贊同。
他是荀彧的好友。
荀彧在聞人升這裡聽講學不久,就將賦閒在家,偷偷結交英傑的郭嘉給招來。
郭嘉開口道:“諸侯之中,將來必以曹操為長。”
“何以見得?現在袁家四世三公,大將軍何進帳下袁紹,更是富有盛名。他一旦來到地方,定然有眾多賢才來投。”荀諶反駁道。
沒錯,他還是看好袁紹的。
只是現在嘛,袁紹和太行山人比起來,就是個渣渣。
他根本就不可能再去投靠袁紹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
即便不跟著太行山人走到底,他也看不上袁紹的人了。
“呵呵,袁家的確有海內之望,然而他們事先預定的冀州之地已經被師尊所佔。如果袁紹去了地方,他只能跑到豫州、揚州。”
“而這兩塊地方雖然也是富足之地,卻不適合作為根據之地。因為是四戰之地。”郭嘉笑道。
他自從聽到聞人升講學後,就是深深佩服。
這人的學識,是他見過最高者。
太厲害了。
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有一次月食,他問了一句,這天狗何時可退。
聞人升看了看夜空,隨口就道,一刻便能退。
果然如對方所說。
一刻後,月食就沒了。
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天文可是涉及到帝王興衰之學,所以一般人不能學的,只有家傳的才能搞這個。
而在這時,荀諶卻道:
“袁紹若是跑到地方,必然要和袁術爭雄。”
“不過,他如果兼併了袁術的地盤,滅掉袁術之後,他會變得更強大。如此二袁合流,到時候定然又是一大諸侯,怎麼能說他不如曹操了?”
這時又有人道:“前些日子,漢帝下旨,讓宗室劉表為荊州牧,劉焉為益州牧。”
“還有劉虞為幽州牧。”
“我看這三人,也能是一鎮諸侯。”
“這三人,只有劉表稍微麻煩一點,但都不足為懼。”郭嘉又搖頭道。
“這是為何?”眾人紛紛疑惑道。
“荊州劉表,倒是有些本事,被稱為八駿,他應該能鎮定荊州,但也只限於如此,可以守不可以攻。因為荊州早就被世家豪強盤踞。豪強只願意守家,不願意遠征。”郭嘉笑道。
眾人紛紛點頭。
這就是世家豪強的侷限性。
沒辦法如果出征了,打下來的土地,你說他們有什麼好處嗎?
他們又不可能捨棄自己辛苦開發多年的莊園,去收下那些打下來的土地。
相反如果打失敗了,輸掉的可是他們自己的資產。
而他們守在家中,即便主公失敗了,他們也能享受榮華富貴。
這就是後來孫吳為什麼文官紛紛主張投降,而武將要主張戰鬥的根本原因。
這年頭,諸侯征戰,不會獲罪於世家。
畢竟他們還要依靠世家提供讀書人來治理各級官府。
如果沒有他們,官府都不能正常運轉。
到時候糧食、勞力征不上來,這諸侯距完蛋就不遠了。
劉備為什麼守不住徐州,就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和百姓、與豪強之間的關係。
豪強只有幾家支援他,其他人坐山觀虎鬥,看著他與曹操征戰。
這種情況下,他根本戰勝不過曹操的。
不過即便如此,郭嘉也很忌憚劉備,雖然勸說了曹操不殺劉備,但也主張將劉備軟禁起來,不要任由他四處離開。
最後果然讓劉備逃走,而且沒有任何跡象,郭嘉就認定“從此事多也”。
“那劉表不過是守家之犬,他不可能解決什麼大問題,而且年齡也大了,十年後就會衰老乃至病亡。”
“至於劉焉,他進不得益州,註定浪費時間,而且我聽說其人有病在身,恐怕也活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