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性次之,帝特用士性。士性疏辭,言資望不及國。”
如此之事,於有明一代並非個例。
正如劉渝龍於《明代文職大臣廷推制度探略》中所說:“(廷推)它是經吏部初步醞釀出大臣人選後,再由廷臣會議商榷,共同推舉出素孚眾望、德才兼備之員為大臣人選夕供皇帝擇用。
這在客觀上對當時空前膨脹的皇權是一種制約。每當皇帝違制任用大臣時,
常有以維護封建王朝典制為己任計程車大夫挺身而出,慷慨陳詞,進行抵制。
嘉靖初,世宗以特旨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席書為禮部尚書,廷臣便以席書不由廷推進用,交章誘之,迫使其屢辭新命。
萬曆十九年夕,趙志皋、張位奉特旨入閣,吏部尚書陸光祖上書,極言特簡非制,唯廷推‘廣忠集眾,而杜偏聽之奸,絕阿私之患’。因反對者眾多,抗詞亦甚激烈,神宗被迫表示‘不為後例’。”
有意思的是,正是這種分割皇權的功能,令韃清統治者憤忿評說:“簡灌出自廷推,實為明代敝政。”“用人乃馭下大權,太阿豈宜旁落!”。
如此一來,所謂廷推僅為皇帝用人之參照,不影響君主獨裁之論,也就不攻自破。而臣權於國家決策之中的影響力,也就顯而易見。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與月票支援,謝謝!
ps:大家看本書能看到今天,想必也發現了,從我的寫作風格來說,一旦開始寫“理論”必然意味著劇情走向要出現變化。這一章和下一章將會是高務實與朱翊鈞關係出現微妙變化之前的理論鋪墊。這兩章中提到的某些問題,也正是後續對高務實為人與施政能力的考驗,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