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既然到位了,高務實便又奉詔入宮接受皇帝接見。
大明現在的國情很有些搞笑,你要說它沒實力吧,它是真有百餘萬大軍,而且光九邊就接近百萬了;可你要說它實力強大橫行無忌,其實幾萬兩銀子的軍餉都能卡住它的命門,讓它幹瞪著眼著急,卻根本動不了兵。
這個時候,任誰都不得不關注高務實這位戶部尚書,因為朝廷能不能動兵,其實不是兵部說了算,是他的戶部說了算。
戶部要說沒錢,兵部再怎麼火大也只能憋著;戶部要說有錢,兵部想打就只需要皇帝金口玉言批准一下就行了。
現在戶部一下子有了錢,雖然二十五萬兩減去十八萬兩之後只剩下七萬,但其實這已經夠了,因為軍餉這玩意的用法目前還並不是高務實“大戶部計劃”實施後的那種模式。
現在兵部動兵所需要的軍餉,實際上以加餉和賞賜為主。加餉可以看做是正餉之外的“作戰補貼”或者“戰時津貼”,這筆錢如果拿不出來,想動兵基本是在做夢,沒錢誰給你賣命打仗,以為他們是紅軍戰士?
賞賜倒不必多解釋,大抵就是有功的拿,沒功的看。個別時候也用作“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情況下,即關鍵時刻直接發銀子募集敢死隊。
至於真正的軍需物資,拜朱元璋小農思想所賜,各地的倉庫裡都有,無非是九邊這種地方儲備豐富、弄虛作假的比較少。
而內地如南京之類的地方,那就是賬上和庫裡兩碼事。比如賬上可能有十萬支萬曆一式火槍在,結果你去庫裡一看:好傢伙,除了擺在最外面的可能真有幾千支萬曆一式,翻翻裡頭就大半都是燒火棍了,甚至這燒火棍沒準還不到十萬根。
遼東屬於九邊,而且作為“東制”察哈爾戰爭預計發起點之一,軍備情況還是相對比較靠譜的,就算此前遼北之戰消耗了一波,現在打一下努爾哈赤也不至於不足。
唯一的問題在於皇帝是準備真打還是假打。
這不是什麼戰略忽悠,真打有真打的準備,假打有假打的模樣。真打的話,現在接近年關,遼東又冷得很,的確不是個好時候。最好是把作戰定在開春之後,此前的這段時間用來把物資和人員調配到位。
假打就好辦多了,大張旗鼓收攏兵力,從遼陽往撫順關方向集結;周邊如瀋陽、鐵嶺等地也可以明目張膽地將物資往撫順關方向運輸。這樣一來,努爾哈赤除非是個弱智,否則肯定能看出來大明對他已經虎視眈眈,甚至“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努爾哈赤當然不是弱智,最起碼在軍事方面他還是很敏銳的。尤其是,他年前入侵董鄂部之後立刻撤兵回老營赫圖阿拉,一點都不帶猶豫,可見其對於大明可能會有的軍事反應早已存了戒備之心。
高務實也和朱翊鈞提到了這一點,並以此向皇帝解釋說,努爾哈赤的這個舉動,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他的心理:他在試探大明的容忍度。
容忍度這種東西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不僅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差距,還取決於戰爭主動方覺得自己當時是否方便動兵。
方便那就打,容忍度為零;不方便就先等等,容忍度就很高了。只要對方還沒有直接觸及逆鱗,就可以“再看看”。
努爾哈赤雖然能夠獲悉一部分遼東方面的情報,但對於大明朝廷的虛實以及朝廷決策方面,他就鞭長莫及了,所以他需要試探。
試探朝廷,本身就說明他有野心,一個沒有野心的人試探朝廷幹嘛?這個道理高務實一說朱翊鈞就懂了。
不過朱翊鈞對於努爾哈赤的野心並不是很能理解,或者說他還把握不準。
朱翊鈞問高務實:“你說努爾哈赤這廝,究竟是因為其父祖之死對我大明懷恨在心,所以貌似恭順,實則隨時準備如王杲父子一般,不聽號令乃至於寇邊行兇?……還是說此人不過年輕氣盛,一門心思就是要做滿洲國主?”
高務實不好說這野豬皮可能腦後有反骨,也不能這麼早就“危言聳聽”說努爾哈赤甚至打算在遼東建國之類,只能道:“臣以為此二者皆有。”
他本以為這麼一說會讓朱翊鈞提高警惕,誰知道朱翊鈞聽了反而不屑地冷笑一聲:“歷代女真視我大明為仇者多矣,此輩如今骸骨何在?”
呃……那些人的確都死了,不過你這個心態可不太健康。我們還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女真反賊冒頭一個打死一個才好,光沉迷在昔日的榮光中可不是什麼優良傳統。
當然,有時候直接打死並不是最好的辦法。畢竟再過幾年,日本人搞不好就要來朝鮮摸魚了,這些不聽話的女真人還是留著去和日本人幹仗才是最佳解決之道。死了誰都不用心疼,還能緩解小冰河時期的人口壓力,簡直兩全其美,死得其所。
但是麻煩在於日本人的動向只有高務實清楚——劉馨不算。朱翊鈞這邊既不知道,高務實也不能瞎提醒,所以即便他想留著建州部作為將來朝鮮戰場的炮灰,卻發現不太好說服朱翊鈞,而從朱翊鈞現在的態度來看,他恐怕是非要教訓努爾哈赤一頓才能解氣了。
看來勝仗打多了也有極個別的麻煩,容易讓人驕傲自滿。高務實估計,朱翊鈞現在對於大明實力的判斷可能已經有些失準,有些高看了大明,以為一切都可以簡簡單單的依靠武力解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武力解決在高務實看來始終都是最後的手段,因為使用武力就代表耗費國力。現在的大明又沒有依靠軍工產業拉動國家經濟的本事,所以打仗這種事還是需要慎重,能不打就最好不打,能小打就最好不要大打。
唯有始終保持自身強大,才是“處中國以治萬邦”的根本所在。《司馬法》說:“國雖大,好戰必亡”,這話的確精闢。
後世大英帝國在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時候打了個小小的布林戰爭,結果就走上了下坡路。但它不服老,又強硬地打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就徹底萎了。哪怕掛著五大國的名頭,衰落趨勢也是人人都能看得出來的,只能回過頭去給自己當年的小弟當小弟。
大明現在的國情本就有些外強中乾,朱翊鈞自己還偏偏認識不到,這不得不讓高務實有些擔憂,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找個機會放水,讓大明吃點小虧,從而讓朱翊鈞端正心態。
不過這個想法在他腦海裡一晃就過去了,讓大明吃點小虧並不難操作,可是這卻不符合他穿越以來的一貫宗旨。況且,在戰爭中吃點小虧也意味著會出現不必要的傷亡,死的這些士兵哪一個不無辜?這也違背了他的原則。
他給自己的定位始終是來拯救同胞的,不是來推著同胞送死的。必要的戰爭或許也肯定會有人犧牲,但那是站在全民利益基礎之上的犧牲,是有價值的,而為了讓朱翊鈞清醒就故意製造犧牲,高務實就很難說服自己。
他微微嘆氣,對朱翊鈞道:“皇上了解為臣,知道臣對於發動任何戰爭始終都是持謹慎態度的,此次也是一樣。努爾哈赤雖然不馴,但畢竟還能以其他手段牽制,若以臣之見,尚不到非戰不可之時。
不過,若皇上認為努爾哈赤不經教訓不能知進退,一定要出兵的話,臣也不便反對。只是臣依舊希望這次戰爭的規模不要太大,不要影響‘東制’之決戰。”
朱翊鈞見他說得鄭重,雖然心裡不以為意,但為了照顧自己這位棟樑之臣的心情,還是打著哈哈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親熱地道:“你向來持重,這我自然知道,要不然皇考也不會特意將你留在我身邊輔佐了。
至於努爾哈赤,我看你還是高看他了一些,料他建州兵不過萬,能有多大能耐能抵抗我大明天兵?至於這次戰爭的意義,我看還是有的:女真如今各部拜服,惟獨努爾哈赤上躥下跳。若能將他教訓一番,也好使遼東昇平安樂,將來對察哈爾作戰之時不會在遼東給我生亂,這不也是應該提前未雨綢繆的嗎?放心,放心。”
高務實見他鐵了心要打這一仗,只好點了點頭,但又想起一件事來,立刻問道:“此次對建州用兵,寧遠伯可需親自出馬?”
朱翊鈞居然沒想過這一點,聞言愣了一愣,沉吟著問道:“你以為呢,他需要跑一趟麼?”
按道理是不用的,因為現在遼河以東防區的兵力顯然夠用,犯不著李成梁過來,看起來曹簠自己就可以搞定。
但高務實特意問起這一點,卻讓朱翊鈞有些誤會。朱翊鈞以為高務實是不願意讓曹簠在這件事上單單損耗兵力,所以才把李成梁提出來,讓李成梁也在其中摻和一手,遼東軍界的老大老二兩個人聯手承擔損失。
他這麼想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眾所周知,現在曹簠是“惟高司徒馬首是瞻”的,他的兵力若是損失太多,對於高務實在遼東的影響力顯然有不良影響。如果李成梁也被要求出兵,他作為遼東總兵肯定不能比副總兵曹簠出兵更少,如此算起來最後的損失也就不應該比曹簠少。
考慮到雙方本來就有實力強弱之別,這樣一來也就算是維持了某種平衡。
當然,這裡提到的“兵力”並非總兵力,因為衛所方面的損失對他們二人並無直接影響,此處的“兵力”都是指他們的家丁。
不過高務實還真不是這個意思,至少主要不是這個意思。他沉吟道:“努爾哈赤兄弟二人早年曾在寧遠伯帳下效力過一段時間,對於寧遠伯的軍威應該是頗有所懼的。臣以為如果此番寧遠伯能親討,則努爾哈赤深懼之下,或主動認罪,或戰術失當,總之都可能有些好處。”
“原來你是這個意思?”朱翊鈞愣了一愣,才知道自己想岔了。不過他不等高務實反問,立刻道:“既然如此,那就讓李成梁走一趟,我看他也閒得慌,該動一動了。”
這話卻有點弔詭,什麼叫李成梁閒得慌?你從哪看出李成梁閒得慌了?
高務實心中一動,忽然明白過來:看來朱翊鈞對此前李成梁“涉嫌私售火藥予察哈爾”一案是心中有數的。這件事雖然最終實學派沒有要求追查,心學派則更是想方設法遮掩,但皇帝不是瞎子,更不是笨蛋,他肯定心裡認定了李成梁的罪。
只是,他或許也覺得李成梁還是有用的,這罪名雖大,畢竟還是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還不至於就因此非要逼得李成梁伏法了不可。
然而被皇帝惦記顯然不是好事,高務實既然提到了這一茬,朱翊鈞也就想起了李成梁的不是來,覺得這事倒也兩全其美,既教訓了努爾哈赤,也敲打了李成梁,讓他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只是不知道李成梁能不能反應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君臣二人又商議了幾處細節,這件事便算是定了下來——內閣諸位閣老和兵部尚書甚至都沒在場,他們那邊顯然歸皇帝去通知和說服。
高務實出得宮來,看天色也不早了,趕緊去戶部點了個卯下值,直接回了白玉樓,順便通知索爾果父子前來見他。
索爾果本人其實是個添頭,高務實真正要見的是費英東。
這一次高務實沒怎麼和他二人客氣,把事情簡單說了一下,便交待了任務:費英東不要繼續等葉赫方面對高務實“買妾”的回禮等事,立刻迴轉遼東,去葉赫部帶上他蘇完部的部下,再找葉赫“借兵”五百去瀋陽,準備跟隨曹簠一同在開春之後出兵建州。
費英東自己當然沒有面子能找葉赫借兵五百,甚至他老子索爾果也沒這麼大的面子,但他們沒有,高務實有。借兵當然是高務實寫信去借,只是讓費英東帶著罷了。
索爾果左思右想都沒想明白高司徒為何要這樣做,說他是派自己的兒子去送死也說不過去:高司徒與蘇完部又沒有仇怨,何必借刀殺人?再說,借刀殺人的話又何必皆葉赫的兵?
唯一的可能,似乎只有高司徒的確想要培養費英東這一條。可是索爾果也想不通,培養費英東對高司徒有什麼好處?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嶽曉遙”、“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宇少_2008”、“凱爾殿下”、“德瑪西亞之癲”、“書友20170107012220447”、“143023.qdcn”、“2736”、“飲一壺灼酒”、“陰天好心情”、“書友20191018172646328”、“河馬騎兵”、“Lyloveww”的月票支援,謝謝!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