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王李大壯看到大朝會中的官員,很多人都露出迷茫的神色。
他知道曹國具備戰略思想的人很少。
他作為曹國的君主,現在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統一朝廷的想法。
朝廷如果有太多的想法,做事就會磨磨蹭蹭,必然會影響接下來的戰爭。
曹王李大壯站起身,走到下方官員的前方。
他語氣激昂的說道:“大家都知道,秦國能結束戰國時期,一統天下的最重要國策,那就是遠交近攻。
上千年前的祖宗,他們都知道遠交近攻。
我們作為後人,難道還要犯老祖宗都沒有犯下的常識性錯誤。
帝國佔據奔牛道,截斷我國與襄國的陸上通道。
我國前往襄國,只剩下海上通道可選。
縱觀美洲海軍的實力,我國的海軍能對抗其他國家海軍實力的總和嗎?
說實話,我軍的海軍實力,可以勉強壓制襄國的海軍。
趙國和魏國有一方下場,我國的海軍就無法抵抗襄國海軍與其他國家海軍聯手。
海軍無法佔據優勢,哪怕是我們先期佔據襄國的部分國土,那也是做無用功。
這一部分登陸的軍隊,會成為深入敵後的孤軍,下場會十分悽慘。
至於趙國或魏國,他們是否會下場,這隻需要略微思考,就能得出結論。
趙國和魏國,他們不可能看著我國輕鬆吞併襄國,只要我國有所行動,這兩個國家必定會針對我國。
美洲容得下多個國家,但容不下多個區域霸主。
趙國和魏國結成兄弟之國,這兩國的結盟,明顯是針對我國。
我國決不能給趙國和魏國機會。”
曹王李大壯說完他的長篇大論,大朝會里的很多官員,已經明白曹國為什麼不打襄國。
遠交近攻這種情況,大家都知道。
稍微深思一下,他們就能想明白,曹國為什麼會做出這種選擇?
曹王李大壯用淺顯的道理,讓曹國大部分官員形成共識。
他看向大都督孔二牛,吩咐道:“接下來由唐國公為我們介紹曹國接下來的戰略動向。”
大都督孔二牛立刻站了出來,他先請示道:“王上,臣請求在大朝會放置沙盤,臣能更好的介紹當前美洲局勢與我國的動向。”
曹王李大壯點點頭,他對侍衛統領吩咐了幾句。
殿前的侍衛,很快就抬過來巨大的沙盤。
大都督孔二牛站在沙盤前,他立刻講述美洲現在的局勢。
“趙國突然進攻南方的眾多城邦國。
趙國這一個舉動,立刻就多出來三個行省,趙國的底蘊又得到了加強。
包括我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都在等待帝國對於這件事的動作。
這麼多天已經過去,帝國對於這件事,民間討論的很熱烈。
但帝國的內閣和大都督府,對於這件事情,沒有過多的討論。
帝國皇帝也沒有針對這件事下達旨意。
帝國對於這件事的態度,彷彿是無所謂的態度。
這個事件側面驗證了流言的真實性。
帝國對於漢人佔比滿足要求的藩屬國,不再進行過多的限制。
近期又有類似的流言傳出,只要美洲藩屬國與帝國保持著貿易。
帝國不為過多插手藩屬國之間的內戰。
基於上述兩個原因,我們曹國不應該再沉寂下去,應該先發制人。
趙國與魏國已經達成同盟,趙國清理了南部的眾多城邦國。
趙國北部的燕國武德充沛,但因為環境惡劣,人口較少。
本土作戰很強,基本沒有出國作戰的實力,除非獲得外國的援助。
美洲與趙國接壤的國家,那就只剩下國內局勢混亂的襄國。
如果我國進攻襄國,趙國必定會結盟襄國,想辦法把我國趕走。
我國如果不進攻襄國,趙國與襄國之間發生衝突的機率很高。
襄國只是工業化不行,實力比較弱。
但他們也是漢人佔比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國家。
襄王蘇振興又是一個強硬派,絕對不會輕易投降。
只要襄國獲得外部武器的支援,他們無法擴張,但自保能力沒問題。
至於襄國獲得武器的難度一點都不高。
帝國距離較遠,但帝國的商人極為活躍,襄國只要出錢,就能獲得大量的武器彈藥。
襄王蘇振興到了危急時刻,肯定會抵押國家主權,從帝國皇家銀行大借款。
只要他願意打下去,有能力打下去。
襄國國土有一半是山地,肯定能持續消耗趙國的國力。
我預計只要我國不進攻襄國,趙國可能會忍不住試探進攻襄國。
他們發現襄國抵抗力太強,就會撤兵回去。
至於我國的目標,那就是主動進攻魏國。
我們必須要打疼魏國,讓魏國認識到我國的強大。
要不然等到趙國和魏國積攢到足夠的實力,他們必然會進攻我國,達成稱霸美洲的目的。
不要有僥倖心理,魏國現在就已經開始行動。
魏國已經在與我國的邊境線上,增兵了十萬人。
魏國的各型重炮和武器彈藥,這段時間不斷向邊境調集。
魏國和趙國是盟友,他們肯定知道趙國的行動計劃,魏國早已經做好戰爭的準備。
這是一場區域性戰爭,我國會控制戰爭的烈度。
目的就是展示我國的實力,同時驗證曹軍的戰鬥力。”
潞國公柳正元聽到唐國公孔二牛的介紹,他這才搞懂朝廷到底是怎樣想?
帝國對於藩屬國放手,趙國揮師南下,消滅眾多的城邦國。
這直接讓美洲充滿了硝煙味,各國必然會進行軍備競賽。
隨著各國軍備競賽加深,到時候戰爭無可避免,畢竟是席捲美洲的大戰。
曹國的體量不如趙國和魏國,以現在的國力進行軍備競賽,曹國未來必輸無疑。
但曹國主動攻打魏國,進行一場有限度的戰爭。
這場戰爭無論是什麼結果,都給了兩國主戰派交戰。
這場戰爭曹國打勝,至少能打出二十年的和平。
帝國才成立多少年,世界的局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二十年後的趙王和魏王很可能會去世。
身為親兄弟的兩人不再掌控國家。
新的趙王和魏王,沒有之前的親情為紐帶,兩國也有一定的利益衝突,他們未必能維持結盟的狀態。
曹國單獨面對趙國和魏國,都沒有太大的壓力。
潞國公柳元正有這個看法,那是他多次出訪歐洲,獲得的外交經驗。
歐洲那些國家,一開始還是親如兄弟,一旦有了利益衝突,立刻就會翻臉不認人。
他認為趙國和魏國關係牢固,主要是第一代國君既是親兄弟,又是袍澤。
他們兩人的感情,可以壓制住兩國之間的利益衝突。
趙王蘇熊與魏王蘇虎,無論是哪個國君先一步去世,都會對兩國的關係造成巨大影響。
潞國公柳元正認為自己想得很正確,但他卻無法在大朝會上說出來自己的想法。
他甚至是在其他場合,也無法把他的推測說出口。
他的這種意見,那是長他國志氣,滅己方威風。
在即將進行國戰的時刻,屬於動搖軍心的說法。
潞國公柳元正哪怕是外戚,他都會被曹王李大壯祭旗。
他無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想到唐國公孔二牛,剛剛的說法有個漏洞。
他立刻就站出來請教道:“唐國公剛才所說目的,還有檢驗軍隊的意思。
這個情況我有些不太明白,曹軍那是久經訓練的強軍。
無論是國內的剿匪,還是我國退役計程車兵,參與到歐洲地區的戰爭。
他們的表現,那都符合一支強軍的特點。
我感到很詫異的事情,唐國公為什麼要練兵。”
大都督孔二牛聽到這個問題被潞國公柳元正問出來。
潞國公已經離開軍隊好多年,但他依然是軍人出身,詢問的比較客氣。
他剛剛一直擔心某個文官提問,這些文官提問的方式,一定會上升到軍隊濫用軍費。
大都督孔二牛同樣客氣的回道:“潞國公遠在瑞國執行公務,不瞭解曹軍現在的情況。
隨著我們教育的土著長大成人。
這些已經成功漢化的土著男人,他們最好的出路就是參軍。
建軍時的老兵,除了一部分不適合戰場,選擇退役的人。
大部分老兵都已經成為軍官,新兵之中新漢人佔比很高。
他們組成了最基層的軍隊。
這場戰爭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檢驗新形勢下軍隊的戰鬥力。
不只是我們曹國這樣,趙國、魏國都有大量的新漢人,成為軍隊的基層。”
潞國公柳元正聽到這個解釋,他才意識到漢化率超過百分之五十,這絕不是說說而已。
他也當過兵,知道現在的軍隊,只要控制住彈藥的供應,加強軍官的管控與培訓,並給予基層士兵足夠的尊重與待遇。
基層士兵造反的可能性很低。
這些新漢人,他們對國家狂熱的忠誠,比很多移民過來的漢人還強。
他們的命運徹底改變,從朝不保夕,遊牧漁獵的部落土著,成為曹國的國民,
這些願意成為漢人的土著,天然就認同這個國家。
反倒是漢人移民,他們的選擇太多,一不高興可以隨時移民其他藩屬國,或是重新返回帝國。
他們對於國家的忠誠,完全看國家給予了多少待遇。
潞國公柳元正與學者交流過。
土著被同化之後,他比真正的漢人對於國家還忠誠。
關於這個現象,學者經過研究,這是普遍的現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