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專門的詞彙形容這種現象,皈依者狂熱。
潞國公柳元正已經離開軍隊多年,但他也能判斷出來。
在軍中新漢人閉眼有著玻璃天花板,他們轉為軍官的數量也不會太多。
軍中一些核心部門與重要地方的駐軍,也不會使用新漢人太多的軍隊。
曹國首相柳遠山站出來提議道:“王上,我國應該加入《建鄴公約》的成員國。
在戰場上禁止使用毫無人道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曹王李大壯聽到首相這個建議,他立刻豎起大拇指稱讚道:“齊國公,你這個建議真是太妙了。
我國不加入《建鄴公約》,一旦使用白磷彈或是毒氣彈,帝國畢竟會以這種理由,介入美洲的局勢。
帝國不介入的情況下,我們能掌控戰爭的規模。
一旦帝國選擇介入,局勢會發展成什麼樣?誰都無法預料。
本王現在就批准曹國加入《建鄴公約》,內閣立刻安排好這件事。”
曹國的大朝會討論完加入《建鄴公約》這件事就散會。
曹王李大壯立刻讓大都督府行動,曹國的大軍開始向著與魏國接壤的山區移動。
曹國調兵的動作隱瞞不住,曹國大朝會的內容更瞞不住。
曹王李大壯召開一個小會議,他能保證參與的大臣不會把情報外洩。
曹國最核心的大臣都叛國,曹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些大臣的利益與曹國的利益已經緊緊繫結在一起,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但大朝會的官員,必然會有其他國家的探子,大朝會上所說的內容根本瞞不住。
曹王李大壯卻不擔心資訊洩露。
大朝會上所說的內容,沒有陰暗的陰謀詭計,全都是陽謀。
陽謀不怕對方知曉,只要不出現影響美洲局勢的變化,陽謀不會出現問題。
趙國哪怕是知曉曹國不選擇進攻襄國,目的之一是為了挑撥趙國和襄國的關係。
趙國也不會改變既定的國策。
趙國的國策是各方利益妥協之後,形成的最大公約數。
只有趙國國內不發生趙王蘇熊突然病逝,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趙國的選擇不會出現太大變化。
曹國的動作,讓很多國家都放下心。
襄國蘇振興瞭解到這個情況,他高興的喝了半瓶白酒。
他醉醺醺的說道:“本王的判斷極為正確,只要海軍實力強大,阻止曹軍從海路登陸的可能,曹軍就會放棄進攻我國。
關注曹軍的同時,要緊盯著趙軍。
我國現在已經與趙國接壤,兩國之間失去眾多緩衝國。
曹國的判斷沒錯,趙國很可能會嘗試進攻我國。
那時候我會讓趙國知道,襄國遍地是男兒。
趙國不敢進攻燕國,他們同樣也不能輕取襄國。
唯有向外界展示實力,我國才能生存下來。”
祁國山京,祁王蘇山緊張的神情終於能放鬆下來。
南美地區兩大強國,曹國和魏國發生戰爭。
他這個小國的安全性,就有了充足的保障。
但他一點都不敢懈怠,燕國的生存之道,已經讓像燕國一樣的小國,瞭解到小國真正能生存下來的方式。
祁國必須要增強軍隊的實力,哪怕是實力不足,那也要打好防守戰。
美洲各大藩屬國瞭解到曹國通電全世界,宣佈加入《建鄴公約》。
他們也反應過來,紛紛通電全世界,宣佈加入《建鄴公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