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章廣州

作者:愚樂
1979年3月,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

1979年7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正式實施。

因為內地長期被迫閉關鎖國,加上資訊傳播不夠通暢,海外對此反應冷淡。

況且法律是頒佈了,可該怎麼執行,誰都沒譜,在思想僵化,凡事都要打報告的1979年,即使有人想吃第一口螃蟹,也不是那麼容易吃到嘴的。

沈衝本打算親自操作來內地投資,不過從北京回香港的途中,路過廣州的時候,知曉了羅孚的奇遇後,立刻打電話安排李開元來廣州,透過廖公的關係,運作合資公司的事情。

即使走了高層路線,手續仍然極為繁瑣,李開元在廣州呆了大半個月,期間還跑了一趟北京,折騰很久,才終於拿到了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發放的中外合資企業第“001號”批文。(注1)

在沈衝的授意下,李開元宣佈投資1000萬港幣,和深圳市教育局下面的一家只有幾個工人的文具廠合資,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港合資深圳開元玩具廠。

沈衝帶著莉莉來深圳,就是為了參加玩具廠的奠基儀式,這可比《瘋劫》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的歷史意義要大的多,不容錯過。

李開元是第一個來內地吃螃蟹的,有典型意義,1000萬這個數字也夠動人心魄,所以奠基儀式上,不僅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來了,還來了幾位副省級的大人物,其中還有兩位是來自北京的。

不過沈衝純粹是來觀光打醬油的,這些大人物暫時和他的電影帝國計劃無關,所以也沒露臉,拍了幾張紀念照片後,帶著莉莉直奔廣州。

去廣州,是為了搞定《電影時代》簡體版的印刷和發行。

在香港本地建印刷廠,固然方便快捷,可只印週刊的話,利用率太低,又沒有代理印刷的機會——在沈衝的記憶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絕大多數香港媒體,都沒有進入內地銷售的本事。

所以去內地找工廠代理印刷,是最好的選擇,沈衝選中的印刷廠,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旗下的附屬印刷廠。

珠江電影製片廠是嶺南地區最大的電影廠,但放眼全國,卻是小字輩,遠不如北京,上海,八一這些大廠牛氣,在1979年之前,年產影片數量從沒超過5部。

無論是規模,還是設施裝置,珠江電影製片廠都毫無吸引力,唯一能吸引沈衝的,是它的殼子——國營。

有了這個殼子,在內地辦事,會方便很多。

代理印刷只是個引子,沈衝找珠江電影製片廠的主要目的,是想辦一本合資的雜誌。

既然完全港產的《電影時代》能進內地銷售,那麼,乘著《合資法》剛剛頒佈,沒有先例的空白期,和國營電影製片廠合資,辦一本雜誌,應該也沒問題吧?

這個空白期過去後,再想進入內地辦出版物,就千難萬難了。

《電影時代》以香港電影資訊為主,除了左派電影公司的作品,內地是看不到其他香港電影的,既然無法看到,資訊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而要是在《電影時代》上刊登太多內地的電影資訊,又會影響在香港的銷量,羅維明說的沒錯,香港人對內地電影沒多少興趣。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辦個合資的雜誌,以內地資訊為主,以海外尤其是好萊塢的資訊為輔,介紹最新最先進的電影理論,技術技巧和裝置設施,為閉塞的內地電影人開拓眼界,為未來電影行業改革奠定資訊基礎。

坐火車到了廣州後,前來迎接的是羅孚。

羅孚回內地,最初只能偷偷的收集資料,遇到廖公後,搞到了一張港澳工作委員會的介紹信,之後的採訪和資料收集工作,變的一路暢通了。

南海十三郎家世顯赫,又是粵劇編曲名家,廣東一帶的文化人,沒有不知道他的,有沈衝的財力支援,羅孚又很會交際,所以沒過多久,他就結識了大批的知識分子和政府官員。

這也是沈衝親自來廣州,和珠江電影製片廠洽談合作的事宜的緣由之一——上次在廣州,和羅孚一起運作《電影時代》在內地發行批文的時候,他流露出想要辭職,自立門戶的心思。

羅孚是廣州長大的,在香港開了眼界,熟悉媒體運營,回來之後,又結識了不少人物,有本事,有人脈,再加上一顆想做大事的野心,想要自立門戶,不足為奇。

如果是三五年後,沈衝的電影帝國版圖穩固了,他會很欣賞羅孚的這種想法,甚至會出資幫他一把,但是現在不行,羅孚是目前最重要也是最給力的手下,他走了,損失無可估量。

沈衝看重羅孚,不僅是他掌握的人脈,更主要的是他的能力。

雜誌社的很多編輯,包括沈衝認識幾個影評人,文人氣質濃厚,偏重藝術,不善經營。

羅維明和陳柏生,經營能力沒問題,但眼界狹窄,只關注雜誌或者香港電影本身,對文化大環境,尤其是內地的文化缺乏認知。

而羅孚對文化環境很所研究,他的眼界和思維方式,都非常契合沈衝心中對雜誌社的未來規劃,況且只要看他能和邵逸夫和廖承志這樣的大佬關係融洽,就知道天生就是做媒體的料子。

沈衝會越來越忙,雜誌社需要這樣的人才來掌舵。

上次在廣州,沈沖和他深談了一番,又給高薪,又給獎勵,又許諾日後資助他獨立門戶,這才安撫下來。

御下之道,在恩威並施,光有恩惠是不行的,沈衝這次來廣州,是施威的。

施威很簡單,砸錢!

羅孚有人脈,但是沒錢,沈衝當著他的面,在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廠長辦公室裡,承諾只要能拿到合資的批文,他除了投資100萬辦雜誌,還另外捐贈五百萬港幣,幫廠裡更新設施裝置。

中國第一家合資雜誌,500萬港幣,既有名,又有利,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幾個領導,當時眼睛就紅了。

不就是合資辦個雜誌嗎?

1000萬的合資玩具廠都有了,弄個100萬的合資辦雜誌批文,能有多大難度?

沈沖走後,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幾個領導,懷著這樣的心思,全力開始跑批文。

……

在1979年,著名的白天鵝賓館才剛剛開工建設,廣州沒有一家高檔次的酒店,沈衝落腳的地方,是廣東省旅遊局特別提供的住所,一棟四十年代建造的西洋別墅。

別墅古色古香,極有歷史氣息,不過內部生活設施比較陳舊,沒有空調,只有吊扇,傢俱也都有些年頭了。

當然也有好東西,比如茶葉,就是正宗的極品鐵觀音。

“羅孚,這個合資的雜誌,如果能辦下來,我想讓你做總編。”泡了兩杯茶,找了兩把藤椅,坐在陽臺的背陰面,沈沖和羅孚面對面坐著聊天,說道:“你有想法,我很支援,不過現在不行,你幫我個忙,等雜誌成氣候了再走,算我欠你一個人情。”

“沈總,千萬別這麼說,能做主編,是我的榮幸。”經過幾個月的歷練,羅孚迅速蛻變,不復採訪邵逸夫時候的青澀,他眯著眼睛,看著遠處的樹蔭,說道:“以前我確實有出去闖闖,辦本雜誌的心思,不過現在已經沒這個想法了。”

“哦?”沈衝搖晃著大蒲扇,問道:“為什麼?”

“上次我們聊天,沈總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羅孚收回目光,說道:“我越琢磨,越覺得有道理。”

“哪句話?”

“在中國,想要做媒體,第一要有權,第二要有錢,否則做不長遠。”

“內地工資低,場地費低,物價便宜,人口眾多,卻沒有多少書報雜誌可以看,又有郵局,可以全國統一發行,不存在發行渠道問題。”沈衝列舉了內地的種種好處,然後問道:“這是很好的商機,你只要能拿到批文,去一趟香港,會找到很多投資的,錢不是問題,為什麼做不長久?”

“因為那些錢不是我的,是投資人的。”羅孚苦笑,說道;“沈總賺錢很厲害,可花錢更厲害,《電影時代》一直虧本經營,用低價高質搶市場,才半年就擠垮了兩家電影雜誌,我要是自立門戶,辦電影雜誌和沈總打擂臺,估計幾個月之後,那些投資人都要堵我家門口了。”

沈衝聞言,哈哈大笑,說道;“沒有你說的那麼誇張,香港市場狹小,一山不容二虎,我自然要擠掉其他雜誌,而內地至少有上百萬的讀者,市場大的很,我一個人吃不下的。”

“話雖如此,但和沈總競爭,我心裡沒底。”羅孚拿起白瓷杯,喝了一口茶,說道:“即使不比錢財,只比眼光和經營能力,沈總也比我強的多。”

“我哪有什麼經營能力,我只會耍嘴皮子。”沈衝嘴上謙虛,心裡得意,羅孚沒有自立的想法,再好不過,他放下蒲扇,站起來說道:“我還要去一趟臺北,明天就回香港,辦合資雜誌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你負責。”

————————

注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1979年7月30日成立,1982年被對外經濟貿易部取代。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