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零六章 鐵血之路(六)

作者:午後方晴
“難怪九郎今天上午商議時,力挺陛下詔旨。”

“二郎……”宋九終於未說。

符昭壽來鍍金的,根本什麼也不懂,以為自己上午力挺趙匡義的聖旨還是牽制。

趙匡義聖旨並沒有多高明的地方,不能過於誇大。

第一個靠上米信軍隊,米信軍隊是在新城,非是在涿州,離幽州遠,威懾力不足。

第二曹彬撤回來就食,就是現在不等後方的五十天糧草到來,及時趕到新城,也讓遼國贏得了寶貴的十幾天時間。

第三曹彬犯了這個低階錯誤,說明他無能。一個無能的主帥還值得害怕嗎?不要說耶律休哥,就是自己在幽州也不會害怕,這麼無能的主將,能拿下幽州嗎,不能那就先不管,繼續將先期到達的軍隊調向山後,繼續各個擊破。

然而趙匡義心不死啊,幽州還未拿下來呢,以駕部員外郎梁裔知應州,監察御史張利涉知朔州,右贊善大夫馬務成同知寰州,崇儀使魏震知蔚州,左拾遺張舒同知雲州。

實際大軍未發就錯了。

在京城宋九感覺出現了錯誤,楊業經自己提醒,同樣感到不對勁,說了兩條,離得太遠,不便配合,擔心曹彬能力不夠。然而還不是主要的。

直到從涿州撤回來就食,宋九才想了起來。

錯在哪裡,耶律休哥已給了答案。

就算沒有曹彬的失誤,耶律休哥龜縮在幽州城中,宋軍在涿州佯攻。耶律休哥不用過問,坐看宋軍的表演。若是真攻打。倚城堅守,韓德讓都能守上好多天。況且耶律休哥。那麼同樣換來時間,讓遼軍先將山後的宋軍兵力少的中西二路軍隊擊敗或擊退,從容返回,與後來的援軍兩軍會合,大敗宋朝東路軍。

除非耶律休哥是一個傻子,主動出城來個大會戰,然後三軍崩潰,幽州險象環生,否則只有一個結果。中西路軍隊永遠不可能抵達幽州城下,以達到趙匡義想像的三軍會合。

但宋九現在就是說出來,管什麼用?趙匡義捨得退兵嗎?

不過說還是要說的。但先將後路準備好。

之所以宋九贊成趙匡義聖旨,原因很簡單,二軍會師,力量會更強大一點,不容易擊敗,就是敗也不容易大敗。新城離邊境較近,附近就是宋朝管轄的容城與滿城等要塞。萬一局勢不妙時。能及時撤退到宋境。遼軍若追,首先現在邊境因自己提議,增加了一些堡寨,它們多少會起一些牽制作用。其次在自己提議下。邊境百姓六七成遷徙到後方,多是屯田,糧草在寨堡裡。遼軍無法靠擄掠獲得糧草,又是匆匆而來營救。所帶的糧草不多,又會起一些牽制作用。還有。天時地利人和。

那麼就是敗,傷亡不會很大。

然而根本就沒人聽。

沒辦法,這一行精銳盡出,將星如雲,耀眼是耀花了眼睛,然而就象後世的足球隊皇馬一樣,一個個大老爺不聽二老爺叫,趙匡義聖旨都不聽了,況且是自己。

加上曹彬猶豫不決,所以少數與自己意見相同的聲音很快淹沒在爭吵中。

宋九又道:“你們再看上午大家的神態,意見不一,各作主張,就象一團散沙一樣,以這種情況,如何是對遼國第一勇將耶律休哥的對手?”

“九郎,這可怎麼辦?”

“敗肯定是敗了,就看怎麼樣敗了,不怕小敗,就怕大敗。一旦大敗時,傷亡並不在交戰時,而是在崩潰逃亡時,若是能力高超,就象耶律斜軫那樣,說不定還能及時整頓軍紀,避免過重傷亡,平安地返回。若是沒有能力,甚至可能與部下全軍覆沒。”

實際史上宋軍崩敗時,做為前行(前鋒軍隊)李繼隆卻在那種情況下,將自己一萬多名部下平安地帶回宋朝。這才真正進入趙匡義視野,然後逐步走向名將之路。

當然這個宋九就不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前行也換成了楊業。

符昭壽臉露苦色。

俺只是來混飯吃的,那有什麼高超的軍事能力。

“二郎,你不用擔心。我說出來了就有辦法了。從現在起整頓軍紀,軍紀鬆弛的軍隊在崩敗時越會慘敗,那怕是李廣。相反,軍紀越嚴,崩敗時就不會散亂,而為敵人所乘。”

“我……”

“我知道你不懂,可你與至誠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們的官職以及我的官職,我是監軍,有權讓延昭調為你屬下,讓他配合你整頓軍紀。我再承諾拿出二十萬匹棉布,以及十萬緡錢,十萬匹絹,你可以利用職權,對你們大夥的部下進行獎勵,一是刺激他們遵守軍紀,加強訓練,二是用此來讓大家抱成團。若是真到了我所猜想的那種不好地步,緊急聽我調動,聽我指揮。”

“這也是一個辦法,我也拿出二十萬匹棉布,十萬緡錢,十萬匹絹。”符昭壽說道。

金鋪也分紅了,再加上兩家其他的產業,每年都有巨大的盈利。

怕死啊,錢是好,可能買來性命嗎。

劉知信也表態拿出一部分錢帛。

這樣三家幾乎準備湊出近百萬緡錢帛,若是收買整個東路大軍還是太少了,可是僅三人部下,兩三萬兵馬,一旦分下去,每人所得會十分可觀的,那麼士氣會起來了,也會聽調動。

但這件事宋九不能出面,只有符昭壽。

他反正也不大想好,手中錢又多,又是趙匡義的小舅子,無論怎麼折騰,只要不犯嚴重錯誤,頂多大家夥兒笑話他,但不會有人過問的。

當然,這些錢帛不在手中,不過可以打欠條啊。難道符昭壽還會少這個錢?

大軍返回京城時。就可以兌現了。

又談了好一會,各懷心思散去。

前來討伐的。想的就是勝利了,可現在卻在為失敗做準備。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

宋九又找到另一個人,他以前的仇人,史珪。

此人能算是一名勇將。

其實奸臣大多數是有本事的人,奸將也是有本事的將,如王侁與劉文裕,若無才幹,能得趙匡義信任?若石漢卿與史珪不能打,能得趙匡胤信任?

此人在開寶年間曾貶到光州,光州災荒。他不等上報,就削價出售貨物糧食,活人性命無數。後又疏浚惠民河從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長的運河,幾十天就竣工,百姓認為便利。

因為此人品行不好,於是許多士大夫說他喜用小恩收買人心。

話是一分為二說的,此人操守是不大好,就是宋九現在同樣不放心,那怕準備拉攏他。都不打算說多少真話。

可這些政績確實證明他有一些能力的。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能因為做錯了事,就將其對的一面全部否決。

之所以找史珪。是因為此行史珪是押隊部署,有數千名手下,其次上午會議時。雖有一些人贊成趙匡義聖旨,然而皆不大堅決。包括曹彬在內,只有史珪與宋九竭力支援趙匡義的聖旨。

“史將軍。”

史珪有些尷尬。當時他雖不象石漢卿那樣做得過火,也在暗中向宋九施一些小黑手,此一時彼一時,兩者如今地位懸殊太大了,若是宋九想報復,史珪前程會很不妙。

“過去的事史將軍就勿用記在心上,汝你可讀藺相如與廉頗的故事?將相和,國家才能興盛。”

“宋公,屬下慚愧啊。”

“不用,君今年六十有一,仍上戰場殺敵,為國效勞,有何慚愧之有?不過我有些不好的預感。”含蓄地說出擔心,然而這個人,宋九絕對不會掏心窩的。

“啊,宋公說得有理啊。”沒理也有理,宋九主動親近他,歡喜都來不及呢。

“所以未雨綢繆,若遇到不測時,我望史將軍率領部下向我靠近。”

史珪很聰明,這是宋九為防萬一的,不知道他拉攏了多少人,但肯定有楊業,僅是楊業作為前行,帳下就有一萬多名將士了,況且還有李繼宣這樣的勇將。

於是額首。

宋九回到帳中開始寫奏摺。

想不出原因不說,但想出來了,也沒有必要過份諂媚趙匡義。

直接在奏摺裡將他的想法一起說出來,只不過說趙匡義策略失誤時,語氣很委婉。

一開始就錯了,曹彬失誤,更將整個北伐推向了深淵,而諸將爭功產生分岐,那不是深淵,是準備將宋軍從深淵裡打入十八層地獄,萬劫不復!

因此宋九提出了兩個策略。

上策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立即撤軍,派重兵於邊境回防,防止遼國報復。

這一戰花了不少錢帛,勞命傷財,但遼國更難受。

前後數戰,擊斃或俘獲了兩萬多遼軍。燕雲大半地方生生打殘了,相信為了從後方徵調大軍,遼國還要花費很多錢帛,以後各部解散,難道一點賞賜也不給?又得要錢。

數次大敗,遼國威信在下降,各部離心,以後宋朝會有很多操作的空間,挑唆他們叛亂。

說不定因為耶律休哥正確的做法,龜縮在幽州城中,也可以派斥候散佈謠傳,說耶律休哥頂著遼國唯一于越的官職,膽小怕事,不敢出戰,導致整個燕雲滿目蒼痍,可能蕭燕燕動怒處罰耶律休哥,好讓遼國自毀長城。

還有呢,那就是乘遼軍未達之時,可以大肆獲掠百姓回去,但這個宋九未寫,有利也有弊,擄得好會起作用,擄得不好遼國援軍殺來,可能會拖累了時間。

不一定要拿下燕雲,其實象這樣的北伐,若是進行三四次,拖也將遼國拖下了水,說不定直接導致遼國四分五裂,那不用打,燕雲十六州也回到宋朝的懷抱了。

下策就是佔領。

不是佔領幽州,來不及了,曹彬也沒有這個才能攻下幽州。

而是立即派中使數下聖旨,強行將東路兩軍轉移,一部分轉到邊境防禦,一部分轉達飛狐關,從飛狐關兵分兩路,一路到蔚州,一路到雲州,集中優勢兵力與遼國交戰,殺退遼軍後,廣修砦堡,甚至還可以將古長城翻修,將飛狐關,雲朔寰應蔚五州佔領。治理兩三年後,百姓歸順,邊防鞏固,再徐而圖其他數州。

開疆拓土固然是好,可是宋九擔心一是來不及了,說不定這個奏摺到了京城時,可能遼軍援兵直撲蔚州了,其次東路兩軍師老無功,將士沮氣,再輾轉到山後,士兵睏乏,可能不但不能擊敗遼軍,反而會大敗。因此宋九說它是下策,最好不要取。

至於其他的辦法,無論是等糧去涿州,或者與米信會師,繼續執行以前的策略,那都是不可取的,策都不是策了,而是等著死吧。(未完待續請搜尋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