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七章 喀羅川的噩夢

作者:猛子
處理 s私 檔案時出錯

“大帥,震武軍是朔方戰場的關鍵所在。”

姚平仲的手指移到了地圖上的虯龍嶺,並在其上劃了一個圈。

“大帥你看,卓?和南軍司在西邊防線憑藉的就是兩條河一座山。兩條河就是浩水河(又叫大通河)和喀羅川,一座山就是虯六嶺。”

“在政和五年的攻擊中,我們佔據了浩水河的古骨龍城,也就是震武城,這導致党項人丟掉了朔方戰場西側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我們再拿下蓋朱城和統安城,那麼就佔據了喀羅川,卓?南和軍司西側的第二道防線就丟了。”

“卓?南和軍司正面防線是黃河。黃河到了會州治府敷川(即今天甘肅的靖遠)拐了個彎,北上了,所以卓?南和軍司的東面防線還是黃河,不過隔河就是瀚海路,瀚海路有西壽保泰軍司和靜塞軍司,所以事實上我們只要在環慶路和涇原路方向牽制住瀚海路的軍隊,在蘭州一線牽制住卓?和南軍司的主力,那麼只要突破了喀羅川,卓?和南軍司就完了,朔方就是我們的了。”

“因此,震武城在隨後的幾年中,讓西夏人猶如芒刺在背,寢食不安。”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冬,党項人.向震武軍發動了攻擊。震武軍守將李明、孟清在激戰中陣亡。危急時刻,劉法率軍支援,擊敗了党項人的軍隊,解了震武軍之圍,然後乘勝追擊,把党項人趕回到喀羅川。

劉法隨即在浩水河以北修築了.德通堡和石門子堡,鞏固和完善了浩水河防線,並乘機逼近了西夏重鎮仁多泉城。

仁多泉城就在浩水河的中上.遊,位於祈連山脈東南麓的尾部,距離西涼府不足兩百里,此城若失,涼州告急,河西走廊的大門更是就此開啟,而朔方腹背受敵,陷入宋軍的包圍。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童貫發動了第二次西征,這次還.是東西夾擊。

西線,

劉法在熙河路率軍攻打仁多泉城。東線,種師.道在涇原路攻打臧底河城。劉法和种師道一西一東,聯袂出擊。

劉法猛攻仁多泉城。西夏人頑強抵抗。宋軍大將.何灌在負傷的情況下,依舊酣呼鏖戰,鼓舞了士氣,終於攻克了仁多泉城。劉法下令屠城,斬首三千餘級。這個何灌在宋金大戰中,沒有守住黃河防線,但後來在汴京保衛戰中壯烈犧牲。

與此同時,種師.道領兵圍攻臧底河城,八天攻克,斬首七千級。隨後他率軍與黨項人主力決戰席葦平(今寧夏同心縣南),斬首五千級,並在席葦平築靖夏城(新城)。

宋軍東西兩線的勝利把西夏人逼近了絕境,李察哥隨即發動了猛烈的**。

在西線,党項人在距離震武軍大約一百多里外的地方修建統安城,和宋軍爭奪喀羅川的控制權。

在東線,當宋軍還沉浸在暢快淋漓的靖夏城大捷時,西夏騎兵偷襲了靖夏。靖夏城守將由於疏忽

大意,被党項人挖了地道,城池告破。种師道尚未馳援,靖夏城的守軍就已經被屠殺一淨。种師道受到責罰,降職為防禦使,仍然留在涇原路主持軍事。

第二次西征,因為党項人的頑強**,宋軍依舊未能奪取喀羅川的控制權。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金國使者跟隨馬政到了汴京,宋金兩國開始商定盟約,北伐正式提上日程。童貫為了牽制西北人,再次發動了西征,目標依舊是喀羅川的控制權,不過,童貫做了兩手準備,如果此仗依舊未能實現預定目標,那麼最起碼要重創党項人,為此,他把主力放在了東線。當然了,這也可以很好地策應西線的攻擊。

童貫為了迷惑西夏人,趕到涇原路坐鎮,做出一舉蕩平西夏的架勢。

這次童貫下了決心,為了確保取得戰果,他說服了皇帝和朝廷,把陝西前沿五路經略使全部換成了清一色的武將,他們是熙河路經略安撫使劉法,秦

鳳路經略安撫使劉仲武,?延路經略安撫使劉延慶,涇原路經略安撫使种師道,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姚古,可謂名將齊出。

此戰的攻擊策略還是東西夾擊。東路由劉延慶、种師道和姚古三支大軍,西路由劉法、劉仲武聯手。東路攻打靈州,西路攻打喀羅川。

三月,西線的劉法率先發動了進攻,他以主力出震武軍,直殺統安城。何灌率偏師,渡河北上攻打蓋朱城,吸引卓?和南軍司的主力軍隊。

西夏名將李察哥率三萬大軍駐守統安城,嚴陣以待,為西夏的存亡作生死一搏。統安之戰對西夏來說是決定國運存亡的一戰,李察哥拼命了,只要打贏了,他就能絕處逢生,結果他真的打贏了。



“這一仗不該輸的,的的確確不該輸啊。”姚平仲仰天長嘆。

李虎對統安之戰有所瞭解,他聽折可求說過,聽劉延慶說過,也

聽童貫說過,不過幾個人對這一仗失敗的原因各有說辭。

童貫的說法是,劉法恃攻驕縱,違抗命令,擅自出擊,在劉仲武的主力尚沒有趕到蘭州的情況下,倉促攻打統安,結果中了李察哥的埋伏,全軍覆沒。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此仗規模很大,出動了二十多萬大軍,那麼童貫很顯然是想把喀羅川拿下來,只要拿下喀羅川,西北戰局就徹底扭轉,相反,東線攻打靈州,威脅賀蘭山,希望不大,童貫不會愚蠢到和党項人拼消耗。

由此推及,秦鳳路經略使劉仲武肯定要參加西線的攻擊,但劉法出擊的時候,劉仲武的軍隊還沒有趕到蘭州,劉法僅以熙河路一路兵馬出擊,事後就連對手李察哥都說劉法此戰“持勝輕出”,可見敗亡也在情理之中。

統安之戰結束後,劉法最重要的罪名就是違犯節制,對此即使朝中同情劉法的人也不否認。劉法最終沒有受到朝廷的追贈,令人扼腕嘆息。



法作為一路統帥,行軍路線沒有問題,攻擊方案也沒有問題,敵軍也沒有絕對優勢,最終卻未能順利突圍,導致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那出問題的地方自然就是劉仲武未能及時到位參戰,而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劉法提前出兵了。當年元豐西征時,種家軍的主帥種諤也曾為了避免西夏人堅壁清野而提前發動攻擊,結果遭到朝廷的懲處,但種諤那一戰(綏德會戰)打贏了,而這次劉法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劉延慶的說法不一樣,他說統安大敗的原因不是劉法的責任,而是童貫和朝廷的責任。劉法在預定時間出兵了,而劉仲武卻因為統帥部的籌劃出錯,導致未能及時趕到戰場。劉法本打算推遲出擊時間,但童貫卻強行命令他出擊,最後因為沒有得到支援,全軍覆沒。

折可求和大多數西北人一樣,直接把責任歸咎於童貫,如果不是這個閹人瞎指揮,劉法和十萬將士就不會敗亡。



姚平仲參加了這一仗,而且最終逃了出來,他對這一仗有絕對的發言權。

“你能告訴我這一仗的具體過程嗎?”‘

李虎心情很急切。他知道姚平仲從西北的戰略說到喀羅川的控制權,從童貫的三次西征說到統安之戰,其目的就是要告訴自己攻打河西的辦法。或許統安之戰的經驗教訓能給出一條致勝之路。

姚平仲沉默良久,緩緩說道:“劉帥接到童貫的命令,集結了兩萬熙河精兵,三萬熙河鄉兵和蕃軍,五萬廂軍,總共十萬人馬直殺統安城。”

“兩軍在統安城下相遇。兩軍兵力相比,宋軍稍處弱勢。宋軍一路翻山越嶺,又意外遇到了山洪的襲擊,物資和體力消耗很大,而李察哥此刻已經集結了十萬以上的軍隊,他們以逸待勞,不待宋軍列陣,即刻發動了攻擊。”

宋夏兩軍激烈廝殺。李察哥親自率領精騎攻擊宋軍前陣。宋軍前軍楊惟忠指揮悍卒奮勇廝殺。激戰中途,党項人的伏兵出其不意地從宋軍背後殺出,宋軍腹背受敵,逐漸陷入混亂。楊惟忠的前軍率先戰

敗潰入中軍,而後軍焦安節部抵擋不住,潰入了左軍。(這個焦安節在河北戰場上延緩不前,被李綱誅殺了。)

劉法不甘失敗,指揮先鋒軍、預備軍和中軍發動了凌厲的反擊。

党項人畏懼劉法,紛紛避讓。李察哥隨即命令帳下猛將蕭合達出戰。蕭合達是契丹人,他率領精銳騎兵猛攻劉法中軍。兩軍戰鬥異常慘烈。

這一仗從清晨一直打到夜幕降臨,持續了七個時辰。宋軍長途跋涉,體力不支,終於崩潰。劉法領殘兵一路殺向蓋朱城。

按照預定計策,何灌從蘭州出發,攻打蓋朱、樸龍和水波三城。劉法打算會合何灌,整軍再戰。

劉法一夜狂奔七十里抵達蓋朱城,人困馬乏,不幸被駐守蓋朱城的夏軍包圍。劉法在亂軍之中一個不留神,從山上掉了下去,而此時仍在作戰的宋軍發現主帥不見了,當即瘋狂。楊惟忠、焦安節、姚平仲、瞿進等人率軍不斷衝擊夏軍,四處尋找劉法,最終

一無所獲,只好領兵突圍而去。

劉法掉下山後斷了腿,此時正好有個党項人的別瞻軍(負責後勤部隊)計程車卒透過,順手將劉法殺死了。這位曾經百戰百勝威震西陲的一代神將劉法就這樣死了,血染河湟,捐軀沙場。

統安戰敗後,西夏人再次圍攻震武軍。童貫見勢不妙,急忙在東線發動了攻擊。种師道率軍出蕭關,攻克西夏的永利、割沓、鳴沙三城,斬首五千餘級。西夏人無奈,只好放棄圍攻震武軍,撤退而去。

雖然宋軍在東線重創西夏,但西線進攻受挫,只好放棄西征,攻佔喀羅川的設想再度破滅。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