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電了,恢復網路了!
大唐是大國,是公元六七世紀的世界最強帝國。
大國的標誌是什麼?
不僅幅員遼闊,經濟強盛,文化強勢,武力橫壓當世。
更兼宗主國身份。
身邊有一群跟著混飯吃的小弟。
就如武林盟主一般。
正如後世某鷹醬,振臂一呼,自有藩屬小弟,替他衝鋒陷陣在前。
只要盟主一聲令,全天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小弟自願為其鞍前馬後,甘做打手鷹犬。
在這個時代的大唐,就有這樣的號召力。
天可汗不是隨便說說的。
蘇大為叉手昂然道:“以大唐一隅對抗整個遼東,可謂以己之短,攻敵之所長。但我大唐的實力,又豈是紙面上的武力?
但請天子修書一封,號召遼東各部外藩出動僕從軍。
以僕從對付叛軍大部,而我唐軍集中精銳,攻敵要害,若叛軍首腦除去,則敵自潰。
可不戰而勝。”
大殿上的香氣越發濃郁。
煙霧繚繞中,各大臣小聲交換意見,竊竊私語。
將軍們也小聲交談著。
武媚娘思忖片刻道:“前次薛禮之敗,正因為僕從軍葛邏祿反叛,今次再在遼東征召外藩作戰,是否有翻覆之險?”
“不然。”
蘇大為道:“西域情況不同,前次李敬玄大敗,喪師辱國,以致動搖各胡族對大唐的敬畏,而且葛邏祿人在胡人中,也是首鼠兩端,極無信義之輩。
大食人買通他們是可能的。
但在遼東,我大唐經營多年,恩威甚隆。
遼東渤海、靺鞨、契丹各部族,對大唐十分敬畏。
朝中不少軍將,皆從這些部族選出。”
略停一停,蘇大為繼續道:“依臣之見,可速派將軍高侃為總管,麾下率李辯等靺鞨大將協作,同徵遼東。
高侃前次與臣一同徵高句麗,軍功卓著,擅於用兵,而且出生渤海高氏。
有他在,徵召渤海兵源不在話下。
李辯出身靺鞨大族,在靺鞨族中素有威望。
還有蕭延慶出身遼東契丹,可以為將。
這幾人,從各自族中徵發僕從,事半功倍。”
這番話說出來,殿上各將軍都不由暗自點頭,暗歎蘇大為眼光老辣。
用這些異族歸化多時的將領,統率本族僕從,自然會得心應手。
不會出什麼亂子。
李弘和武媚娘似還在思索。
蘇大為長嘆一聲:“可惜了李謹行……他本是靺鞨酋長,若他在,徵召靺鞨作戰,更為方便。”
歷史上,李謹行武力絕人。
累遷營州都督,曾破吐蕃軍於青海。
後封燕國公。
死後追贈幽州都督,陪葬乾陵。
為大唐名將。
原本按軌跡,李謹行將有更大作為。
但誰也不曾想,居然在李敬玄大敗一役中,沒於亂軍之中。
只能說,李敬玄那次大敗,大唐實在輸得太慘了。
光是有名有姓的高階將領,便有數十人之多。
中級將領,更是陣亡數百人。
那些高階將領中,不乏日後大放光芒的能將,名將。
蘇大為略一思索:“我記得李謹行有子吧?”
一旁的程務挺點頭道:“有二子,長子李思敬,次子秀,都已成年。”
“若是可以,對遼東作戰,可徵召二人參與,一方面借李謹行的威望,第二也是給他們一個出身。”
“甚善。”
武媚娘終於點頭。
蘇大為這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李謹行在靺鞨族中的威望,讓李思敬和李秀從軍出征,可以繼承這部份號召力。
甚至在唐軍支援下,直接成為新的靺鞨部酋長。
第二就是大唐素重軍功。
雖然如今下層想要升遷封賞不如從前容易。
但像李思敬這種出身,稍微在軍中歷練,鍍層金,以後繼任李謹行軍中遺產,封爵,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李弘也道:“此計甚妙。”
他舔了舔唇接著道:“方才蘇郡公說攻其首腦,然遼東叛亂已經持續數年,首腦為何人?”
蘇大為看向程務挺:“程將軍把剛才沒說完的都說了吧。”
“是。”
程務挺走到沙盤旁,指了一下倭島,又指了一下新羅。
“如今攻佔我安東都護地界的,雖為百濟和高句麗復國叛軍,但實則是新羅人和倭人在背後支援,這二國中,新羅人戰力頗強,有一支精銳能征善戰,非常難對付。”
蘇大為默然不語。
他知道,那是當年的朝鮮花郎,新羅國仙留下的軍隊。
但當年礙於盟友和藩屬國的身份,金家人又認慫得夠快。
所以新羅並沒有傷元氣。
與被打殘打死的高句麗、百濟完全不同。
至於倭國,雖然經歷了戰亂,但倭國地盤夠大,人口也比新羅多,之前的破落貴族也沒清理乾淨,應該還能蒐羅一些可戰之兵。
而且倭國還有那個神出鬼沒的神道教。
程務挺看了一眼蘇大為道:“按郡公方才所說,安東都護兵力不足,無法守住所有防線,但若以高侃為總管,徵召渤海、靺鞨、契丹等各族僕從軍,那兵力不足的問題便解決了。”
除了解決兵力,還有一個好處便是。
僕從軍向來自帶乾糧。
唐軍不用準備這些人的糧草。
非常的省錢。
而且做為客軍,這些僕從作戰非常兇狠。
不兇狠不行。
都自帶乾糧了,如果不能打勝仗,搶掠一番。
這些僕從是會破產的。
誰家也沒餘糧。
“正面靠僕從可以穩固防線,叛軍沒有人數優勢,就無法再推進戰線。”
程務挺手中竹枝沿著渤海劃了一下:“這時,我軍以高侃率領精銳,可直搗新羅人國都,將其攻佔,這樣,新羅人的威脅便可解除。”
殿上的議論聲更大了。
武媚娘鳳眸順著程務挺的竹枝看向標示為新羅的地界。
幽幽道:“昔年蘇定方為滅百濟,出動大軍十萬,大小戰船七百餘艘,糧草不計其數,後方民伕力工,至少三十餘萬人,此次要滅新羅,需多少人?”
雖然沒有直接質疑,但這話,其實就是在說,朝廷對新羅依然需要大費周張。
滅國之戰,沒那麼容易。
“太后。”
蘇大為行禮道:“對付新羅,倒不用像當年百濟一樣,新羅只所以強,只因為當年他們的精銳兵馬,並沒有遭到重創。
唐軍以大船渡海,直插新羅首都。
然後便可以圍點打援,將他們的精銳打掉。
打去精銳後,新羅便不足為慮。
萬里海疆,處處都是我軍戰場。
我們想打則打,想走則走。”
這話說得,令年輕的李弘不由熱血沸騰。
忍不住鼓掌道:“蘇郡公所言甚善。”
“稍待。”
武媚娘玉掌輕抬:“若要用此策,那遠征新羅的將領一定要熟悉水戰,而且能力出眾,誰可為之?”
蘇大為不假思索道:“昔年臣在對百濟作戰時,曾與將軍劉仁願一起攜手,深知此人之能,願舉薦劉仁願為將。”
說完又看向身旁的程務挺:“程務挺可為副。”
一聽此言,程務挺大喜,忙叉手行禮以示感激。
相比西面崛起的大食帝國。
東面那些叛軍,只能算小雜魚。
武媚娘前後思量,微微頷首:“善。”
然後目視蘇大為:“那依你之見,需要出動多少兵馬?”
“若是我領兵,萬人足矣,考慮周全的話,應當發精兵兩萬。”
“兵從何處出?”
大唐天下府兵,大半都在關中。
關中遭災那情況,如今基本是抽調不出什麼人手了。
蘇大為對此早有預料,成竹在胸道:“當年太宗為了防備高句麗,以及對遼東用兵,在此方向設了數十折衝府。
此次對遼東出兵,從這些折衝府徵召,足夠應付。”
“糧草?”
“我在兵部有過計算,比起關中,江都荊揚收成還算安定,略有富餘。派戰船沿江出海,沿路便可徵召糧草,只須朝廷一紙調令。
人力、輜重,兵甲,沿路都可備齊。”
聽蘇大為這麼一說,武媚孃的眉眼一時柔和下來。
方才臉上籠的寒霜稍斂。
對上位者來說。
辦事是第一位的。
蘇大為不但能辦事,還懂得怎麼節省。
若按他這麼說,關中可不動一兵一卒,只用一紙調令,遣一些軍將,便能將此次遼東叛軍解決。
哪怕最挑剔的老闆,也挑不出毛病。
“且慢。”
就在此時,一直沒出聲的狄仁傑忽然出列道:“敢問蘇尚書,方才所說遼東叛亂,除了新羅,還有倭國在後方支援。
新羅這裡派劉仁願出兵。
那倭國如何?”
被狄仁傑一提醒,李弘和武媚娘也反應過來。
眾人目光再一次集中在蘇大為身上。
“愛卿有何策?”
“倭國距離新羅頗近,的確不可不防,但現在要多抽調人手,也不太容易。”
蘇大為略一沉吟道:“我記得我昔年麾下婁師德是荊揚人,這兩年他應該是回荊揚了吧?”
武媚娘皺眉,在腦海中回憶婁師德此人。
李弘在一旁道:“他現為揚州司馬。”
“那就好辦了。”
蘇大為撫掌笑道:“昔年臣徵倭島,靠的就是婁師德和王孝傑等將,此次再徵召此二人入伍,命他們率領小隊精銳,以輕舟暗渡倭島。”
“呃,派小隊人登倭島,然後呢?”
“再派都察寺暗探協助,當年打下倭島之後,也收了不少人手,應該會有一些人剩下。”
蘇大為道:“婁師德等人熟知倭島情狀,先以都察寺暗探聯絡倭島舊部,命他們伺機起事,若有機會,婁師德等人,再出面擴大戰果。”
“這能成嗎?”
李弘臉露狐疑。
蘇大為說派小隊人,小隊人是多少人?
幾十人撐破天了。
靠這幾十人能打下倭島?
蘇大為不慌不忙道:“此計主要是分散倭賊的注意,在他們國中製造亂象。若成,婁師德可向劉仁願借些人手,擴大戰果。
若不成,他們可退往新羅休整,不會有太大損失。”
這麼一說,所有人聽懂了。
蘇大為此計,是利用以前在倭島上留下的暗樁,對倭國內進行破壞。
以分形勢。
若國中生亂,短時間內,倭王高市想必沒時間去管新羅的事。
成了固然好。
若不成,大唐也沒什麼損失。
只要拖上一段時間,待劉仁願和程務挺將新羅人的精銳兵卒打掉,目地便達到了。
單獨一個倭國,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對了,臣再保舉二人,俱為百濟名將,一是黑齒常之,二是沙吒忠義,命他二人前往百濟招攬本族舊部,從側翼分新羅之勢,相機而動。”
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