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rkshade
北宋始終對遼國非常忌憚,這是很有道理的。遼國確實實力很強,而且佔據著燕雲十六州這樣的地利。五代時遼太宗曾大舉南下,一直打到開封滅了後晉。這發生在大約944年,也就是大約五十年前的事,相隔不久,宋國人對這段歷史肯定是記憶猶新的。
那次遼太宗南侵遭到中原人很強的抵抗,最終站不住腳,不得不返回北方。從那以後遼國認為佔據中原的難度很高,輕易不敢大規模南侵。但經過遼太宗南侵這一事件之後,從中原人的角度看,遼國毫無疑問是最大最兇惡的敵人。而且經此一役之後,中原人對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也非常清楚了:沒有燕雲,中原就是門戶大開,無險可守,遼國隨時可以長驅深入宋國腹地,所謂“燕薊不收,則河北不固;河北不固,則河南不可高枕而臥”。
所以,從柴榮到趙大叔,再到趙二叔,始終對燕雲十六州志在必得。柴榮早早親征燕雲,奪下瀛、莫、易三州;趙大叔不接受群臣請加尊號“一統太平”,說“幽燕未復,何談一統?”;更不用說後來趙二叔兩次北伐。在宋初絕大多數中原人的眼中,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毫無疑問是遠遠超過西北的,說它是“是紮在每個宋人心中的刺”並不為過。這些應該算是歷史常識吧?所以在趙二叔眼中,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功績自然是最大的,西北是比不上的。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從歷史上看,趙二叔雖然一心要奪取燕雲,但貌似並沒有與遼國長期苦戰的心理準備。他的目標是奪取燕雲而不是滅了遼國,採取的戰略始終是突然襲擊,試圖一舉成功,然後利用燕山等天然險阻把遼國擋在關外。關於這一點可參考歷史學者曾瑞龍先生的《經略幽燕》。
相反地,宋初貌似一直對西北重視不足,甚至相當輕視,認為党項不過是“小蕃”,他們眼中的大敵始終是遼國,西北對他們來說是偏遠之地。李繼遷反宋鬧得挺兇,讓宋國征討的人馬焦頭爛額,而且他祖孫三代連續攻打河西,但只要一請降,宋國就同意他們統治定難五州。打下靈州,宋國搶不回來就認了;攻打河西,宋國鞭長莫及也認了。到李元昊稱帝的時候,西夏的實力肯定不在現在的小楊童鞋之下,宋國還是認為“元昊小丑”而已。直到李元昊連續三次大勝把宋國打疼了,宋國才開始重視起來,但李元昊一請和稱臣,宋國還是答應和談、歲賜。宋國對西夏取攻勢是後來的事兒了。
現在如果小楊童鞋請和稱臣,還有玉璽戰馬這樣的好處,宋國既有面子又有裡子,還要考慮到遼國的威脅干預,要是再不答應和談那就有點奇怪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