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ddick1
關於稱帝還是不稱帝這個問題,目前比較給力的反對意見是种放列出來的種四條(因為剩下的都被丁大和折MM反駁過了,俺們就預設他們已經被PASS鳥):
一:是為身後名,此時稱帝,便坐實了朝廷所潑的汙水,再也辯白不得,徒留千古罵名;
其二:時運尚不得濟,河西諸剛剛剛平定,諸族雜居水火未容,又有許多強宗大姓盤踞其間,太尉根基還不穩定
其三,西北地雖廣大而膏腴多產之地狹小,又因戰事糜爛多年,府庫空虛
其四,太尉如今兵馬雖眾,但大多剛剛歸附,兵未歸心,將未效忠,只在太尉威權之下臣服從命罷了,若與宋國戰,勝則罷了,一旦失敗,這些兵馬必率先離散逃奔,那時如何是好?
種四條中,第一條身後名,俺覺得可以不理。楊浩當過宋臣,無論什麼時候叛亂,自己當皇帝,不是一樣都會留下千古罵名嗎?倘使楊浩能夠成功,他的子孫才是皇帝,自然不會給自己的老祖宗抹黑,倘使他不成功,被趙二叔爆菊了,那麼這罵名自然也就坐實了。天下百姓要的是什麼?農人要的是土地,學子要的是考進士中狀元,商人要的是金銀,誰能給他們,誰就是他們的主子,徒勞的幾句罵名,能傷得萬乘之君麼?
至於第二條,所謂的時運不濟,指的是楊浩尚且沒有真正掌握河西之地,沒法把那些世家大族和他綁在一起。萬一真的打起來,他們很有可能和趙二叔勾勾搭搭,在背後給楊浩以無窮的困擾。不過俺也反問一句,現在他們就不與趙二叔勾搭了麼?趙二叔若要對付楊浩,自然要用多種力量,沒可能因為現在楊浩不稱帝,他便不用陰招、損招——這會是趙二叔嗎?
第三條說道,楊浩的府庫空虛,沒法打持久戰,俺覺得這一條是說到了點子上,單比國力的話,楊浩顯然比不過趙二叔。
至於第四條,我覺得正好是楊浩必須稱帝之理由——“太尉如今兵馬雖眾,但大多剛剛歸附,兵未歸心,將未效忠,只在太尉威權之下臣服從命罷了”——“兵馬雖眾,但大多剛剛歸附,兵未歸心,將未效忠”,這是客觀事實,但他們為什麼從命呢?“在太尉威權之下臣服”——問題是,太尉的威權是哪個給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大程度上是宋國給他的這個節度使帶來的威權。現在與宋國戰,勝了自然什麼都好說,敗了呢?敗了,便什麼威權都沒有了,別人一樣會四散奔逃。不論楊浩稱帝不稱帝,宋國都要來打他,既然如此,還不如另外去建立一套自己的威權,也好試出來,到底誰反對,誰支援,誰心懷不軌,誰首鼠兩端。
事實上,狼俺覺得稱帝沒啥子大不了的,因為那只是一個手段,而非現在的根本目的。楊浩的目標是什麼?現階段,是要解決趙二叔來進攻他的問題。從目前的戰況來看,分明是進入了一個僵持的階段,潘美奈何不了楊繼業,楊繼業也沒法把潘美打退。這樣的情況下,趙二叔的增兵是必然的。倘使楊浩在這個敏感的時刻稱帝,那麼正常人會有什麼樣的考慮?無非以下兩條——
其一,他必有什麼依憑。比如得到了蕭MM的支援,比如他還有後手,比如他……
其二,他定然是瘋了。現在都這麼兇險了,這人還非要稱帝,難道是要在最後的時刻當一次皇帝玩?
無論趙二叔認為楊浩稱帝是因為哪一條,他必須做出回應——這是不能容忍的打臉啊!於是他的主要目的就會變成……從滅掉宋臣楊浩,到滅掉偽帝楊浩。而當他的軍隊沒法打贏楊浩,楊浩又和契丹明顯表現出JQ時,趙二叔便會退步,這個時候,楊浩只要去掉帝號,便可以免去宋國大軍了——你看,你們皇帝還是很牛叉的,能讓俺自請去尊號耶!(其實,歷史上的李元昊就是這樣乾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