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機槍火力網體系!
弧形彈匣和75發彈鼓適配通用,新老捷克式機槍適配通用,機槍和步槍子彈適配通用。
三者打通串聯,互相通用,其影響力和實際效果無法想象。
聽到莊前鼎這番話,即便一臉懵逼的各部門負責人都聽明白了。
“好,就採用這個改動方案,現在大家就輕機槍選型進行舉手表決,我個人推薦捷克式。”李強看向眾人,正聲道。
話音傳出,眾人紛紛舉手,作出選擇。
而輕機選型舉手表決的最終結果毫無懸念,勝出者便是擁有全新改動方案的捷克式輕機,以碾壓性優勢獲勝,成為軍工局輕武器生產體系班用輕機槍正式型號。
“12票,輕機型號確定為ZB-26,最後進行重機槍選型。重機槍因固定槍架具備穩定射擊基礎,射擊精度高,火力猛,火力持續性強等特點,事實上,我們所說的重機槍嚴格定義應當是中型機槍,所以將其劃為輕武器序列,不過我將其稱之為中口徑重機槍,而我們正在研發的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則是重型標準,稱之為大口徑重機槍,為了方便討論和生產,餘下內容稱呼統一為中口徑重機和大口徑重機。”
李強於筆記本寫下捷克式輕機名稱和改動方案的內容,接著進行最後一項選型工作:“本次重機槍選型亦稱為中口徑重機選型,主要用途為壓制日軍九二式7.7毫米重機槍、1000米範圍內中遠距離火力壓制和殲滅敵有生力量,配合班用輕機和大口徑重機協調作戰,從而構建我軍輕機—中口徑重機—大口徑重機的機槍火力網體系。”
輕機,中口徑重機,大口徑重機,三者所構成的機槍火力網體系堪稱步兵的戰場噩夢,沒有任何一支步兵部隊能夠衝破這張火力網。
最重要的是,整套機槍火力網體系具有體系化優勢。
班用輕機新型捷克式,對標日軍步兵部隊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待30發弧形彈匣和75發彈鼓彌補其火力持續性不足的缺陷後,綜合性能完全碾壓,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大口徑重機以美製M2大口徑重機為原型,主要對標日軍部隊裝備的九二式13.2毫米大口徑重機,雖然口徑不如九二式,但威力卻絲毫不差,射擊精度、重量和火力持續性等綜合方面都有領先,佔據有利優勢。
現如今,只要中口徑重機選型的綜合性能超越日軍九二式7.7毫米重機槍,就能配合新型捷克式和大口徑重機建立體系化優勢。
子彈口徑統一,武器裝備制式化,機槍體系基礎效能全方位領先,外加百戰精兵和超級強悍的組織力,如此BUFF加成之下的八路軍部隊,其戰鬥力之強幾乎無法想象。
強調彈藥統一,建立機槍武器體系,不愧是紅軍的哆啦A夢。——餘華聽到李強給出的目標,心神一震,內心不禁發出讚歎。
什麼是高瞻遠矚?
這就是。
冷靜,嚴謹,具有戰略眼光,李強所展現的全方位才能和專業素養,絲毫沒有辜負他的歷史外號。
眾人互相對視,紛紛點頭,認可機槍統一稱呼和三款機槍構建火力網體系的規劃。
“此次選型第一指標為統一口徑,須沿用7.92毫米口徑和7.92毫米尖頭彈,第二指標為輕,總重量不能超過55公斤,提高山地作戰能力和機動性,第三指標為火力持續性,要超越日軍九二式7.7毫米重機槍。”
李強繼續說道:“餘下選型指標要求則須滿足中口徑重機的基本條件,優秀的射擊精度,易於維修保養,便於加工製造,穩定可靠,適應各種戰場環境等等,由於這次選型指標要求嚴格且特殊,現有成熟重機槍均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只能從眾多重機槍型號之中選擇一款作為基礎進行改動,大家自行推薦。”
重機槍選型第一指標依舊是統一彈藥,沒有任何意外,李強絕不願意看到部隊使用萬國造武器沒有彈藥補給的場景,如今正好有機會,必須趁此機會統一口徑和型號。
眾人深知選型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對待,腦海浮現當前市面上的知名重機槍型號。
一個身影浮出水面。
那就是索姆河殺手,英法寡婦製造者,遊牧民族能歌善舞重要影響者,重機槍常青樹,沙場老將——馬克沁重機系列當家花旦,MG08馬克沁重機槍。
國內仿製型號——7.92毫米民二四式重機槍。
得益於這款重機槍系列,馬克沁這個外國名字因此在中華家喻戶曉,但凡上點規模的戰爭,都會出現馬克沁重機槍家族的身影。
有進口原廠貨,有進口貼牌貨,有國內大廠貨,有國內作坊貨。
只要涉及重機槍領域,永遠繞不開馬克沁。
中口徑重機領域,日軍有九二式,美軍有勃朗寧,蘇軍有馬克沁社會主義款,英法有馬克沁資產階級款,德軍有馬克沁歷史經典款和MG-34,中華有民國專屬仿製款和各國仿製款。
知名成熟的重機槍就這些,瞧見沒有,基本全是馬克沁家族系列,或者受其影響下的水冷款式。
“談重機槍是離不開馬克沁的,除了重量之外,馬克沁MG08重機槍符合所有要求,莊教授,我們能否參考民二四式重機槍的經驗,改進馬克沁MG08重機槍,在不影響效能的前提下降低重量和高度。”
在眾人沉默思考的時候,陸遠率先出聲,面向莊前鼎詢問道:“重量減少有助於戰士攜帶,高度降低不容易暴露射擊身位,馬克沁重機槍操作時需要半蹲身子或者單膝跪地,非常不便。”
大家目光投向莊前鼎,眼神露出期待之色,如果能改進降低重量和高度的話,那就太好了。
“不好改,馬克沁重機槍的連射後坐力相當大,如果不依靠三十多公斤的四腳槍架,射擊精度和穩定性無法保障,我曾經在金陵兵工廠接觸過民二四式原型槍,重量的確降低了很多,但連射時受後坐力影響射擊精度嚴重下降。”莊前鼎眉宇微皺,回應道:“如果要降低重量和高度,那就必須設計新型槍架,新型槍架要在重量、高度、承受機槍重量及連射後坐力之間取得平衡,絕非一朝一日就能解決的。”
“那能不能最佳化馬克沁重機的內部結構呢?”胡志剛詢問道。
“如果要動馬克沁重機槍的內部結構,透過最佳化結構降低後坐力的話,其工作量無異於設計一款新的重機槍,勃朗寧先生所研發的M1917便來自於最佳化結構理念,與其最佳化結構,還不如重新設計一款氣冷式7.92毫米中口徑重機,但如此一來需要的時間更長。”莊前鼎搖了搖頭:“我的意思還是搞新型槍架,不動內部,馬克沁重機槍是一款優秀的中口徑重機。”
機槍改動絕非易事,牽一髮而動全身,改動原則向來遵循‘先外后里’的順序,能不動機槍內部結構就不動。
但研發新型槍架並非易事,槍架作為連線人和機槍之間的關鍵部件,既要考慮到人機工程,亦要兼顧機槍穩定射擊的基礎,最後還要降低重量保證效能不變。
研發條件極為苛刻。
事情發展到這裡陷入停滯,一時之間尚無好的解決辦法。
“之前我休息的時候設計過一種三腳架,這款三腳架採用兩長一中佈局,兩根長腳位於後方,一根中腳位於前方,機槍連射時後坐力會傳遞至兩根腳架,相當穩定,槍架底座設定一個限位迴轉支承擁有左右80度射界,迴轉支承上方設有卡榫用於固定機槍主體。”
就在這時,一道熟悉而平穩的聲音傳了出來,進入眾人耳畔,如開春的陽光消融冰雪,撫平所有人略顯急躁的心。
餘華神態沉著,身上散發著遇事不驚的味道,語速依舊如初,不快不慢:“三腳架高度放低到25公分,加上機槍主體大約45公分左右,機槍手能以匍匐姿態操控射擊,整體重量約為16.5公斤,加上馬克沁重機槍主體26.5公斤和4公斤水,總重量47公斤。”
45公分高度,47公斤總重量。
這個答案,猶如颶風般席捲全場,所有人為之震撼。
“有圖紙嗎?”莊前鼎聽聞心說這小子果然有好貨,連忙問道。
“沒有標準圖紙,我現畫個草圖。”
餘華搖了搖頭,拿筆繪製草圖,這款新式三腳架是他結合後世89式重機槍三腳架的結構,再綜合考慮馬克沁重機槍的自身重量和子彈後坐力之後搞出來的,新鮮熱乎,哪裡去找標準圖紙。
至於什麼休息的時候設計……
這不重要。
89式重機槍三腳架堪稱輕量化設計的經典,這是成就後世最輕大口徑重機槍美名的基礎,結合迴轉支承和底座卡榫的設計,無需笨重且複雜的底座設計,便可為馬克沁重機槍提供一個堅實穩固的可靠槍架平臺。
很快,新型三腳架的草圖繪製而成,傳遞至莊前鼎手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