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的槍響震動大江南北,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轄三師六旅約五萬人進攻上海之舉,如同颶風般席捲全國。
一時間,國人無不震驚!
當震驚過去,緊隨其後的便是……
振奮!
激動!
以及內心那一抹微不足道的期待。
能贏嗎?
不知道。
但他們希望這場仗能贏,這次淞滬戰役能夠獲得勝利,能帶來幾乎不可能的好訊息。
對於身處亡國滅種危機邊緣已久的億萬國人而言,他們聽到的壞訊息真的太多太多,從當年八國聯軍進入北平,到1914年失去山東,再到九一八事變丟失東三省,中華一直在捱打,中華一直在墜向亡國的深淵,從未停歇。
中華滅亡,這不是空談,而是身處如今這個時代的人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事實,不少國人對於中華的未來充滿悲觀,乃至絕望。
為什麼?
因為日本太過強大,強大到足以令人窒息的程度。
隔海相望的日本已經完成工業化程序,擁有幾近完整的工業體系,可以生產航母、戰列艦、驅逐艦、艦載機、陸基戰機、坦克、包含大口徑重炮在內的完整火炮體系,以及包括輕重機槍在內的輕武器體系,自主創新開發6.5毫米有坂子彈。
這些僅是軍事工業領域的實力,還沒有涉及重工業領域。
中華有什麼?
軍事工業領域,能生產一些步槍和子彈,以及少量的迫擊炮,如果加上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勉強能生產105毫米榴彈炮。
造不了飛機,造不了坦克,造不了軍艦,造不了航母,造不了任何能夠超越日本的武器裝備和工業品。
重工業領域,最重要的鋼鐵年產量不及日本鋼鐵年產量的零頭,其餘諸如硫酸、硝酸、石油、乙烯、甲苯等工業原料的生產佈局和規劃幾乎沒有,產量低的可憐。
這就是差距,中華與日本之間明面上的差距,如果談到國際影響力、教育體系、綜合科技潛力等等潛在內容,雙方之間的差距甚至無法用‘天壤之別’形容。
盧溝橋事變結束之後,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提出的三個月滅亡中華計劃,對於國內有志之士而言只會覺得其狂妄,但對於底層民眾和中層人士而言,這個計劃卻極為真實。
當下,突然爆發的淞滬戰役,對於無數被籠罩於亡國滅種危機邊緣的國人來說如同一支強心劑,彷彿撥開萬層烏雲,透出一點空隙,讓那一縷似縹緲卻又耀眼的光芒,照進無數人心中。
這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希望,令中華延續長存的希望。
滅亡還是延續,用戰爭來選擇。
伴隨著淞滬戰役爆發,國人無不歡欣鼓舞,激動振奮,沿海地區民眾可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抗戰之舉比比皆是。
而與原來歷史有所不同的是,本該現在時間點才遲遲搬遷的沿海地區工業,得益於破譯紅密資料提供的絕密情報和沒有持續決策失誤的中正老哥作用之下,沿海地區絕大多數工業設施和機器裝置,以及相關生產資料和原料,均已陸續抵達武漢和長沙等內陸重要城市。
比起原來,如今儲存的工業力量更多。
不過,對於中正老哥而言,僅憑這些東西還不足以支撐抗戰,必須儘可能爭取更多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物資和裝置。
……
作為南方大港,在滬地尚未開發之前,廣州城如同璀璨閃耀的明珠般,鑲嵌於中華大地的版圖之上,熠熠生輝,散發著獨特的美麗。
這裡是中華對外接觸和通商最早的地方,亦是當前中華髮展最快和實力最雄厚的城市。
東方明珠,最早形容的並非上海,而是廣州。
中華工程師學會三大分部之一,便坐落於此。
廣州學會分部辦公地點緊鄰市政府,主體為一棟三層樓房,不大不小,作為僅次於中央研究院的準官方性質組織,中華工程師學會的學術地位和技術實力毋庸置疑,而廣州分部則是三大分部之中當之無愧的NO.1,擁有高階會員二十八人,通訊會員六十五人,普通會員三百五十人,設機械部和土木部,涵蓋動力機械、機床、房屋、橋樑、隧道等等工程內容。
學會分部二樓一間辦公室內,徐瑾淵伏案工作,雙眼透過眼鏡獲取檔案內容資訊,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車床結構圖紙,由瑞士人設計,參照不少德國設計元素在內。
精妙,先進,複雜,這是徐瑾淵對於這臺機床內部結構的綜合評價。
“不敢想象這是一份1920年的車床結構設計……西方領先我們太多了,以我的水平,放在瑞士的話,可能連一個三流機械工程師都不如。”徐瑾淵仔細略過每一個設計部位,心中學習其中奧妙,卻又生出驚歎。
拿到這份車床結構圖紙已然三天,可身為高階會員工程師和清華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的他,依舊沒能掌握其中菁華。
最重要的是,這是瑞士17年前的車床結構設計。
十七年光陰,我中華之落後幾乎無處不在。——徐瑾淵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咚咚!”就在這時,辦公室房門忽然敲響。
“請進。”聽到敲門聲,徐瑾淵眉宇微皺,抬頭看向房門。
“徐先生,這是您的信。”學會分部工作人員面露尊敬之色,向徐瑾淵告知來意,隨後上前一步,遞出信件。
“我的信?”徐瑾淵略微詫異,隨即從年輕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信件,待對方走後,透出一絲好奇的目光轉而看向寄件人一欄。
轉瞬,整個人頓時愣住,寄件人赫然寫著三個字——莊前鼎,寄件地址——陝西延城。
這是一封來自延城的信!
莊前鼎是誰,徐瑾淵當然不陌生,這可是清華園裡對他言傳身教的導師,本科和碩士均在莊前鼎門下。
“教授的信,怎麼回事?”徐瑾淵反應過來,面露疑惑之色,拆開封口,取出信紙。
瑾淵親見:
不知近來可好?回想當初你碩士畢業,已有一年。
曾聞你回到家鄉,透過中華工程師學會入會測試,成為高階會員,師心中甚喜。
此番來信,只為一事,邀瑾淵投身中華工業發展。
盧溝橋事變後,中華面臨亡國的空前危機,師曾言願以畢生之力行工業救國之事,中華要想有出路,就必須靠工業,而如今中華想要抗戰勝利,唯有邊抵抗邊發展工業。
然國府腐敗,強取豪奪之事屢見不鮮,技術知識產權及知識成果無法得到保護,且極易透過國府之手由日寇獲取,先進技術之重要,之價值,無可估量。
師幾欲改變,依舊無望,本以為只能教書育人,卻不曾想有朝一日竟找到令中華工業發展之機遇。
陝西延城,師在此處,已和同道中人親手創造出我中華工業之火種,當下急需人才,以謀求中華之完整工業體系,達成實質性工業救國之目的。
中華之完整工業體系,僅憑師一人不行,需你,需千千萬萬個有學識和才華的你。
莊前鼎。
1937年8月8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