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1章 傾斜裝甲!(2/2)

作者:仲淵2
高等中學之學歷,無論放在哪裡,皆屬於高階知識分子,這是組織隊伍之中不可多得的高階人才。

“另外,我給起重工組的孫鴻、爐前工組王強和羅洪濤三位同志請功,孫鴻在首次冶煉試驗和試生產期間表現出色,零失誤完成每一次起吊工作,技藝嫻熟,應當給予獎勵,王強和羅洪濤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工作,保障鋼水冶煉,應當給予獎勵。”

餘華話鋒一轉,繼續說道:“這個請功以我的名義,走鋼鐵廠向軍工局上報的渠道。”

請功,以總工程師名義請功!

起重工孫鴻,爐前工王強、羅洪濤,這是首次冶煉時間和試生產期間表現優秀者,三人的付出和努力餘華看在眼裡,應當給予獎勵。

“請功?好的,我明白了。”陶明達聞言,怔了一下,有些意外,連忙點頭。

不得不說,孫鴻、王強、羅洪濤三位同志還真是好運。

講完請功的事情,餘華最後說道:“鋼鐵生產過程如遇技術問題,小事儘量自己解決,大事給我發電,但技術人員要努力思考,好了,我要說的基本就這些,陶同志,你還有沒有問題?”

“總工程師,關於氧吹爐的慶功宴,我們開不開?”陶明達詢問道。

“開吧,讓參與鋼鐵廠建設的戰士和每一名工人參與,給大家放鬆一下,我就不參與了。”餘華笑了笑,說道:“還有問題嗎?”

他沒時間參與慶功宴,氧吹爐搞定了,紅星拖拉機專案還等著他去救火,這是燃眉之急,耽擱不得。

運力不足的問題,已經從根本層次限制了根據地工業發展和生產,僅榆林鋼鐵廠分到的運力配額而言,每天最多能生產五噸鋼鐵。

是的,只有五噸,因為一噸鋼鐵需要四噸原料,榆林鋼鐵廠的運力配額二十噸。

這是客觀條件的限制,軍工局工業建設之中面臨的短板問題。

陶明達搖了搖頭。

“陶同志,那就再見了。”餘華微笑道別。

“總工程師,再見。”陶明達面色一正,舉手敬禮。

餘華笑了笑,沒在多言,悄然離開選修熱鬧的廠房,將這裡的一切交給陶明達。

對於即將開始的大規模工業生產階段,這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

還是那句話,只搞技術,絕不干涉組織任何安排。

餘華不願干涉,也不能干涉,他不想把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這些方面。

臨近中午,碧空如洗,萬里無雲。

懸掛於蒼穹之巔的陽光,格外璀璨,向這片土地灑下希望之光。

沐浴於陽光之中,帶著微笑,餘華再次踏上返回延城的道路,悠然躺在鋪著稻草的卡車貨箱裡,舒舒服服睡了過去。

近乎三十個小時沒有休息過,身體早就到了極限。

這一覺,餘華睡得特別舒心。

當初立下的第一個大目標,一步一步在自己努力下逐漸實現,這種層次的成就感,已經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經歷,或者裝逼的感覺。

1937年的氧氣頂吹轉爐技術……

……

柏林郊區,隸屬陸軍武器署的坦克試驗場。

烈日當空,氣溫炎熱,茵茵草坪之上熱浪翻滾扭曲,試驗場兩側站著一名名身穿標準德軍制服的高大士兵,軍姿標準,揹負毛瑟98K制式步槍,戴著M35鋼盔,雙眼不斷來回掃視周圍,保持高度警覺。

柏林坦克試驗場是陸軍武器署研發測試坦克的主要場地,一號坦克、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包括正在研發的四號坦克,都在這裡經過測試。

今天,坦克試驗場迎來了一位不同尋常的‘客人’。

試驗場中心,一輛坦克,不,準確來說是一輛坦克的車體,靜靜停放於裝甲測試區中心,沒有火炮,沒有炮塔,甚至沒有坦克發動機和傳動系統。

這就是一個殼子。

但這個殼子卻透露著不同尋常的氣息。

因為,坦克車體的正面裝甲,並非採用垂直設計,而是呈法線六十度傾斜角!

一場不為人知的新型坦克車體防護測試,即將開始進行。

“赫爾曼,伱認為亨舍爾公司的這款三十五噸級坦克方案怎麼樣?”猶如貴族般散發高雅氣質的古德里安,佇立於試驗場觀摩區域,雙手舉著高倍光學望遠鏡,看了看一千米之外的三十五噸級坦克車體,向身邊的試驗場指揮官赫爾曼詢問道。

“將軍,我無法做出任何評價,因為這款坦克車體正面裝甲的設計,完全超出我的想象範圍,我從來沒有想過海軍戰列艦運用的傾斜裝甲概念,可以運用到坦克上,事實上,如果不是今天親眼所見,我至今還不知道傾斜裝甲的概念。”上校赫爾曼搖頭回答,看著試驗場裝甲測試區千米測試點的坦克車體,滿是驚歎。

“不止如此,這款新型坦克還用上了我們最新研發的Y型裝甲鋼,不出意外的話,今天或許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驚喜。”古德里安微笑著。

PS:抱歉抱歉,這幾天現實生活有事情耽擱了,因為腰部劇烈疼痛去了醫院檢查,聽醫生的話靜養一段時間,今天好多了,趕緊起來衝。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