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8章 物理學金礦!

作者:仲淵2
 “錢,不知道你的國家,又會給我帶來什麼驚喜……”馮卡門合攏這份軍事檔案,目光眺望窗外不斷飛速倒逝的景色,腦海回想起自己目前最得意的學生,心中默默有些期盼。

錢來自於這個古老而偉大的東方國家,愛屋及烏,因為這個緣故,馮卡門對中華很有好感。

車隊平穩前進,這一站,不出意外的話,會去一趟清華園。

第一次中華之行,馮卡門在對清華大學進行學術性訪問過程中,向校方闡述發展航空工業和航空學科的重要性,建議在清華大學儘快創辦航空工程專業,注重培養這方面人才,以便與日本人保持軍事上的平衡。

但是,他的建議沒有得到時任校長羅家倫的重視,唯有到了梅貽琦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時,清華才建立工學院,創辦航空工程專業組,期間不僅浪費三年多寶貴時間,還付出沉重的代價。

清華創辦航空工程專業組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年九一八事變日本陸航飛機憑藉空中優勢對地面進行轟炸,如入無人之境,引起中華全國震驚,從輿論界到學術界,發出航空救國的呼聲。

作為世界頂級空氣動力學大師,馮卡門真心希望自己這次中華之行,能為這個國家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讓他們真正意義上明白制空權的意義。

……

“nuclear physics,翻譯為原子核物理學,簡稱核物理,主要研究原子核的結構和變化規律,以及射線的性質和產生,1896年,貝可勒爾先生髮現鈾的天然放射性,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察到的核變化,通常定義為核物理學的開端,貝可勒爾先生和居里夫婦於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在天然放射性發現之後,物理學家主攻放射性衰變規律和射線性質的研究,並且開始初步利用放射性射線對原子核進行研究,例如1911年,盧瑟福等人利用α射線轟擊各種原子,觀測α射線所發生的偏折,從而確立了原子的核結構,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這一成就為原子結構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919年,盧瑟福發現α粒子轟擊氮核會放出質子,此後,透過射線轟擊原子核引起核反應的方法,逐漸成為研究原子核的主要手段。”

“到目前為止,物理學界已經發現多種型別的射線,初步創立一系列探測方法和測量儀器,例如雲室,計數器,電離室等等。”

週五,下午時分,教室內迴盪著趙忠堯教授低沉而富含磁性的嗓音,這節核物理選修課講的內容非常基礎,主要涉及核物理的概念和歷史,並不高深。

之所以講這些基礎內容的緣故,主要因為教室裡就餘華一個人。

是的,只有餘華自己。

坐在臺下的餘華,右手握著鋼筆,不斷記錄相關知識,他很榮幸成為清華一千多名學生之中唯一通識選修核物理課的人。

清華核物理課程,除開寥寥無幾的本專業學生之外,通識選修課的學生完全為零。

沒辦法,由於這個時代人們還沒真正意義上意識到核武器的威力,作為物理學新興分支之一的核物理,在整棟物理學大廈之中的熱度和吸引力,遠遠比不過同門三兄弟——經典力學、電磁學和熱力學。

對學生而言,比起學習看似根本不存在的原子核和射線,還是靜電力學、電磁學和熱力學更為實在,更容易……

理解。

趙忠堯教授開設的核物理課程,相當一部分學生並不知道,極少數核物理課程的學生,也因為核物理學習難度過高和未來不明,導致喪失對核物理的興趣和熱愛,轉到其他專業。

總結就是:沒天賦的學不會,有天賦的學了沒用。

真的,對這個年代的中華而言,核物理完全屬於曲高和寡型別,地位與後世的四大天坑專業幾乎一致,根本不受學生歡迎。

一句話,學會核物理對就業有幫助嗎?

假如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你有資金、裝置、環節和天賦嗎?

沒有國家級力量的投入和支援,以學校平臺的體量,根本不足以支撐這種尖端學科的研究活動。

不止中華如此,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地方都是這樣,唯有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人們從頭到尾感受到來自於核武器的恐怖威力,核物理學才會迎來真正的春天,一路走高,受到無數學生的追捧,進入繁榮昌盛的高速發展時期,直至巔峰。

當然,對如今的各國物理學家來說,核物理學就是當今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向前開拓和前進的目標,蘊含至高榮譽和學術成果的金礦。

居里夫婦和貝可勒爾發現天然放射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倫琴發現不尋常的射線,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布拉格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波爾對原子結構及原子發射出的輻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什麼是物理學金礦?

核物理就是!

餘華靜靜聆聽,如同海綿般源源不斷系統性學習關於核物理的知識,補充自己無知的大腦,學的越多,越感覺自己無知,這種體驗越來越深。

站在臺上的趙忠堯見到餘華認真聽講的樣子,有些詫異,隨便抽了幾個簡單問題,餘華全部給出精準的正確答案。

這樣的情況,令趙忠堯來了些許興趣,講授內容的難度稍稍提了一個臺階,開始穿插數學公式和物理公式。

核物理學起來很難的原因,還離不開另一個原因,需要學生擁有紮實的數學基礎,進行大量複雜計算。

絕大多數對核物理有興趣的學生,往往遇到這個難關,便自覺放棄。

放射性和射線,是目前核物理學兩大研究方向,關於核技術開發和應用的方向,由於時代限制,還未成熟。

在核物理兩大方向上,學術成果已經積累很多。

第一方向處於對放射性衰變研究的節點,提出放射性衰變理論和衰變定律,證明一種元素可以透過衰變而變成另一種元素,推翻物理學界以前‘元素不可改變’的觀點,確立衰變規律的統計性。

基於放射性衰變理論,物理學家發現放射性元素在衰變為另一種元素的過程中,往往能釋放大量蘊含能量的射線,而這,正是核武器的理論來源。

第二方向進展非常多,發現阿爾法射線、貝塔射線、伽馬射線、倫琴射線和中子射線等等射線,並測量其性質和基本特性。

除此之外,核物理學在三十年代誕生髮現反物質的重量級成果,最早發現人是趙忠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人卻並不是他。

講臺上,趙忠堯越講越有勁,課程講授內容由基礎知識向高深層次過渡,難度超綱,壓根不屬於通識選修課的難度。

只不過,無論是餘華還是趙忠堯,都沒有在意這點。

過了一會兒,趙忠堯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寫出一道題目:“餘生,嘗試解一下這道題,快下課了,這道題的答案你可以三天之內交上來。”

話落,放下粉筆,笑吟吟的看向餘華。

餘華看著黑板仔細審題,兩秒過後,整個人站了起來,在趙忠堯注視之下,來到講臺上,拿起粉筆開始解題。

這道題難度中等,完全屬於趙忠堯講過的知識內容,特點在於需要大量的計算。

正巧,餘華最不怕的就是大量計算。

思維計算機以每秒三億次運算速度穩定運轉,餘華面色平靜,看不出任何表情,散發出一股絕對理性氣息,很快根據公式轉換計算得出答案,右手則負責握著粉筆詳細寫出計算步驟和引數。

“先生,解開了,您看看對不對。”過了三分鐘,餘華放下粉筆,朝著旁邊滿臉意外和見鬼表情的趙忠堯,露出微笑。

趙忠堯聽到了餘華的聲音,但他不想說話,雙眼望著這道老師羅伯特·密立根曾經佈置的題目,目光深處盡是不可思議和疑惑。

不可思議在於餘華的解題速度,他當初用了整整三天,耗費大量時間,才解開這道核物理題目,而餘華呢?

疑惑在於……為什麼餘華只用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

趙忠堯可以對天發誓,他絕對沒有提前洩題。

“你……怎麼做到的?”趙忠堯一臉見了鬼的模樣,看著餘華,詢問道。

餘華作揖行禮,微笑道:“先生,您忘了,我是數學系的高材生,這道題難度並不高,但計算起來特別麻煩,計算量也非常大,不過學生只需心算就能搞定。”

只需心算,就能搞定?

趙忠堯嘴角微微抽搐,忽然想打人:“……”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