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七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中)

作者:赤虎
第四十七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中)

這時代,燒磚技術已經很成熟,但磚房不多。現代人推測:是因為黏合劑的原因。古人沒有水泥,砌磚房需要往黃泥中摻糯米汁等黏合劑,造成建房成本居高不下。

王鞏這時已經看出來了,這棟房子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材料,比如屋頂不是鋪上茅草,而是用灰泥代替,這讓他很期待看到完工的房子。

“我且多留幾日,也住住‘東坡新居’”,王鞏微笑著說。

原本,歷史上王鞏會在蘇軾那裡盤桓五天,但現在他一口氣停留了十天,期間也參加了這次黃州文人的中秋聚會……

此事的後果是:一隻蝴蝶煽動了翅膀,多米諾效果爆發了。

房子建好後,晾了兩天開始粉刷,粉刷完後又晾了兩天,然後才是搬進新居。那雪白的牆壁讓王鞏讚賞不已,蘇東坡則豪興大發,很浪漫的在白牆上繪滿山石怪樹。臨走時,王鞏戀戀不捨,非問程夏要走了房屋的建築圖紙和建築方法。從此,石灰的用法擴散開來。

這棟外表普通,內部潔白素雅的房子也驚動了徐知州,看在蘇東坡的面子上,他倒沒有為難那些建房工人。最後,他也有樣學樣,問程夏要走了一份建築圖紙,在官衙內仿“東坡新居”的模樣,建了一棟磚房。

這棟新“雪屋”也讓蘇東坡恢復了一些人氣,臨近州縣的文人由此知道,這位大詩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有人肯不計代價伸出援手。於是,蘇東坡的訪客逐漸多了起來,東坡新雪屋也逐漸成為黃州一景兒。

文人們對那個屋頂滑輪的設定尤其讚賞——人在屋頂飲酒談詩,所需要的茶水、酒菜可以透過滑輪吊上,無有攀援之苦,簡直是懶人最愛……

這滑輪設定,其實並不是刻意為之。現代農村民居都有這裝置,農村的屋頂是用來當曬穀場的,所以都裝上一步滑輪用於吊送穀物。趙興所設計的就一現代普通民居,所以有了這裝置。

在文人墨客的讚賞中,也有人提出見一見蘇東坡這位新門生,然而,趙興卻始終沒出現。直到重陽節都過去一月,趙興依舊沒有回來,這讓蘇軾禁不住有些忐忑。

按宋史記載,從海路到日本只需要七天。趙興一去,前後已過了倆三個月時間,就是送人送到日本也早該回來了。

難道是拿著我的詞告發去了?不會吧?我這幾首詞沒什麼犯忌的啊。

蘇軾忍不住問天天來這兒報道的程夏與程家坳的十名孩子:“你們老師有訊息嗎?”

程家坳這十名孩子是在東坡新居建好之後,順勢賴在蘇東坡這裡日日請教。接觸時間長了,蘇東坡也明白,就他們當中最出色的程夏來說,其才學也就多識了幾個字而已。他能考上貢士,一定是趙興在裡面做了手腳。

這種官場潛規則,蘇軾也沒能力超脫,但他隨之息了直接將孩子們收為弟子的興趣。只看在這群孩子很勤快,日日請教不止的份上,在閒暇之餘隨手教孩子們一下,以打發時間。

當蘇軾問道趙興的訊息時,程夏叉手回答:“師公,老師已經接到太師婆生產的訊息,他說在‘百晬’前一定趕回來。”

嬰兒降生百日,古稱“百晬”,俗信以長命百歲為吉,遂將百晬稱為“百歲”。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

朝雲是在重陽前後生下了蘇東坡的四子蘇遁。蘇東坡曾做一首洗兒詩自嘲:“人皆養子望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

現在離蘇遁“百晬”還有兩個多月,蘇東坡從這番話裡聽出點味道,他詫異的問:“怎麼,你老師跟你們聯絡過?”

程老五的兒子程旺嘴快,他插嘴說:“老師跟阿珠聯絡過——旬日前,他帶信給阿珠,說自己到了杭州,要阿珠把那些泉州來的建房匠送過去,阿珠請出族長來,由派人去找老師,嗯,昨日老師帶回一封信……”

“阿珠是誰?”

“‘掌上明珠程阿珠’啊,師公,你日日出門,則還不知這個名字!……啊,我知道了,師公最近一定不曾進城”,程旺搶著說。

“掌上明珠”,從這個詞可以看到程族對這名女孩的寵愛。

蘇東坡最近確實沒去過黃州城裡,蘇遁的誕生讓他異常忙碌。再加上冬季到了,有了舒適小屋,蘇東坡不願意出門吹寒風,頂多,是在他的房頂看雪景。

程夏連忙解釋:“阿旺無禮,請師公贖罪……阿旺說的是我程族一名女子,她一直服侍老師,我爹正打算在臘月讓他們完婚,以便春節同回江夏祭祖。”

“師公”、“師婆”等叫法不是宋代詞彙,蘇東坡初次聽到時把它們當作村野俚語,後來,叫呀叫呀他也就習慣了。根據孩子剛才的話推測,“師公”是稱呼他,“師婆”、“師姨奶”是稱呼朝雲,“師奶”稱呼的是王夫人。

“你們老師在杭州忙什麼?”蘇軾又問。

“我知道,我知道”,依舊是程旺搶話:“阿珠不識字,信是我讀給她的——信中說:他跟兩名倭人去了日本,做了點小生意,日本最近戰亂,他就回了杭州,在江邊買了塊地,打算在那裡建個‘莊園’。老師來信問,黃州的房子建好沒?如果建好,就把那批泉州僱的建房匠給他送過去幾個。

老師在杭州置地,遷居、分家……這事阿珠做不了主,族長、也就是阿夏他爸說:老師要置產,這麼大的事我程族不能不幫,得讓二叔領著人去做幫手,二叔前日剛走……”

原來如此。

程族派程老二去,恐怕不止是做幫手,也有其他意思——這種大家族的把戲,蘇軾早就清楚,但他無心過問,他已被程旺勾動了心思,想去黃州城內轉轉,看看趙興在城裡修了何等的“金屋”。

想到做到,蘇軾披衣荷杖出門。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