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要拉幫結夥(2/2)

作者:赤虎
r/>趙興想了想,又說:“知行合一,必然發明創造無窮——我打算號召書院出去的學子,給書院贊助,他們可以贊助部分金錢‘養讀書種子’,或者贈予書院部分股份。而我出面組織書院畢業的學生結成黨,扶助他們創業做官,保護他們的創造力,順便也推銷他們地貨物。

如此一來,我黨就有合法的額外收益……嗯,在座的幾位作為學派的開山宗師,自然也享受一份補貼。這份補貼,兩位師兄可拿去在京城拉幫結夥,我們就是要組成一個緊密團結地團隊。今後,誰再想動動我們,想把我黨人員任意發配,那就要面對全黨的同仇敵愾。”

陳師道、李廌聽到這,也坐不住了。李廌爽直,首先拍著大腿說:“我聽說杭州萬卷堂跟離人關係密切,離人在杭州的家裡藏書過萬卷,老師葬禮過後,我回家苦讀也不是事兒,不如我去幫幫師弟。籌備那座書院如何?”

趙興猛然間想起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笑著說:“甚好——那座書院我打算起名做‘萬松書院’,地點就設在保俶塔(雷鋒塔)對面,彼處風景甚佳,有師兄操勞,我可輕鬆許多。”

陳師道稍一轉念,想起趙興能搞到明年科舉考題的保證,有考題在手。還用得著閉門苦讀嗎,他馬上也拍著胸脯:“我也同去,老師的葬禮過後,我跟你同去杭州,一起籌備萬松書院。”

趙興沉吟著,繼續說:“新學派以‘知行合一’為主,還要教授學生推理推導方法……不如我們把新學派稱之為‘智學’,如何?”

黃庭堅意猶未盡。一指老師的靈堂,說:“老師學問文章,我等弟子當奉行不誤,這萬松學堂裡,還要教授老師的學說。”

趙興點頭:“我已經派人去了倭國。將老師地書籍字帖運回,重新刊印,此外還要重修老師的碑帖《快哉亭記》與《岳陽樓記》……”

稍停,趙興又惡狠狠笑著。補充:“萬松書院還要立一個元祐黨碑,把所有被迫害致死的人名都塗紅,讓後人瞧瞧我們曾經歷過一個多麼黑暗的時代,讓他們警惕……可惜,元祐黨碑上竟然沒有我的名字……我不管了,這次我要自己的名字附在元祐黨碑上,讓他們知道天下人心所向。”

秦觀剛才心情不暢,現在聽到了趙興的建議。他唯恐天下不亂的煽風點火:“定要描紅——離人在廣南設立地元祐黨碑,凡是貶官都將名字描紅,在杭州也一樣,我們與蘇公地名字都要描紅,立在武俠文學絡起來。除此之外。我對呂大防的‘藍田公約’也很感興趣,打算在兩浙路所屬五州推廣‘藍田公約’,咱不妨將這些人地名字也列在我們黨派中。”

秦觀讚歎:“如此一來,關學、洛學兩黨,想不靠攏我們都難。”

靈堂後面的陰謀在眾人的談論中發酵,稍後,僕人的通報打斷了密謀——李之儀、李格非趕來弔唁了。

這兩人雖然跟趙興關係密切,但畢竟還沒有到能夠一起密謀的地步,幾位師兄弟馬上四處散去,只留下黃庭堅與秦觀陪趙興接待。

李格非沒有帶著李清照來,李之儀也是單身一人,蘇軾地長子蘇邁陪同他們上完香後,黃庭堅又陪他們致祭一番,兩人在後堂見了趙興。李格非一見面就解釋:“清照還小,這樣的喪事不適合出面,我把她留在杭州了。”

趙興搖頭表示不介意,他看著兩李,問:“万俟詠動身了嗎?”

趙興的屬下,唯有那群以色列人在廣州待得慣。他們曾經顛沛流離,在比廣州更窮荒的地方都生活過,在廣州,因趙興打下地基礎,他們受到格外尊敬,所以接到朝廷大赦的訊息,廣南其餘的官員都坐不住了,紛紛打點起行裝返回中原,唯獨以色列人打算紮根。

趙興原本想將李之儀與李格非其中一人留在廣東,接任轉運使,但這兩人都嚷嚷著要回鄉。李格非已經徹底辭官,打算待在蘇州安度晚年,而李之儀則轉任四川州官——這是他兄長李之純曾任地方官的地方。除了二李外,廖正一也不打算留,他在趙興的推薦下進入朝堂,憑藉這幾年在廣南的資歷,成為戶部一名郎中,在蘇轍手下做事。

李之儀、李格非是在万俟詠之前離開廣南的,趙興問起這個話題,李之儀有點尷尬,李格非因為跟趙興是兒女親家,說話隨意一點,他輕鬆的回答:“我們動身地時候,万俟詠還在等待續任者,我聽說現在還沒有人願去廣南,你夾袋裡還有什麼人,趕快去替万俟詠回來。”

趙興嘆息:“我等在廣南經營數年,把廣南經營的彷彿天堂,現在居然沒個人願意去享受那份成果,真是遺憾!”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