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需隱藏的和需引誘的
這話讓都廣源有點失落,他悶悶的回答:“對岸,大人,對岸是什麼地方——雷州,天下貶謫之最呀!貶逐過嶺對大臣來說是近似於判死刑的重罰,那裡的官員有什麼興趣來我們這裡檢視?
大人,海南這個地方雖說慣例五年一巡,每五年上面會派來一個官員巡查一下,可他們都視大海為畏途,頂多離大陸最近的瓊州縣登陸,召集島上的官員詢問情況——海南有什麼情況,還不是我們隨口說說。
大人,這片島上連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吃的喝的都要靠大陸供給。大陸來的運糧船稍稍遭遇風浪,島上的官吏就要餓肚子。隔海相望的瓊州府還好一點,其他的州縣也就幾百戶人家,地方官員哪肯跋涉山路,穿越黎人居住的險惡山區,去檢視什麼百戶之家……他要真敢來,大人難道會讓他活著回去?
咱這片海灣不是正經的商路,它隱藏在山坳裡,前面的山崖綿延30餘里(20公里),如果稍不注意,哪怕船貼著岸邊駛過,也難發現崖後面還隱藏著這麼大的一個海灣、海灣裡還隱藏著這麼大一片基業。
嘿嘿,說起來,全大宋的官還不如商販有膽量,咱們這幾年也扣下十餘條順水漂流的,或者冒險而來的商船,故此,此地已成‘有去無回的海路’,日子久了,口口相傳,哪有商船敢再來冒險。所以,大人儘管放心,沒人留神我們的港口——現如今更不用操心了,大人以到廣南做官,遮掩這事,還不是順手的事情……”
趙興點點頭:“十年發展,海南也該露露面了,我打算慢慢放寬禁令,容許商人洗腳登陸,不過,得選個好時機……”
都廣源剛才沒說道點子上,海南陸地交通並不通暢,甚至可以說沒有路。附近的儋縣、昌化軍還有蜿蜒的小路可通瓊州縣,但這片碼頭區原先只是一塊荒灘而已。在真實的歷史上,它到了21世紀才會掀起開發熱潮。趙興開發這裡時,又特意不修道路,官員們除非肯坐著船巡視島的海岸線,才會發現這座隱蔽的巨港。
但讓官員們坐船巡視海岸線,很難,幾百年難得出一個這樣大膽的人。比如葡萄牙人佔據澳門後,在其後數百年中,朝廷官員對澳門的狀況都語焉不詳——他們不想去了解。
“現在島上糧食自給自足了嗎?”趙興又問。
“還是不能!”都廣源回答:“這幾年大人雖然運來了一些南洋奴隸,又召請當地黎人開荒,可大人不在,大家都想著隱蔽行事,島上的黎人沒有召請太多。這裡一萬多人造船,加上蒲大爺(蒲易安)又有意用糧食控制人心,所以,島上依然糧食不夠,每個月需要從越南運送十船糧食才能自給自足。”
“以後就好了,我打算爭取把海南的軍力列入我廣南東路的管轄,等我回去就正式要求在海南設立水軍補給港,以後這裡就可以大明大放的發展了……”趙興回答。停了一會,他又補充說:“我已經從港口訂購了一百艘鐵肋船,今年這裡可能要忙一點,你就別到處亂跑了,守在碼頭區等著迎候官員吧。”
都廣源喜極,連問:“大人,我可以把官衙搬到碼頭區了嗎?原來的昌化軍那個破院子為了掩人耳目,根本未加修繕。殘破的不堪住人……”
“隨你的意思吧”,趙興隨口回答,而後登上了自己的坐船。
船上,帥範看著碼頭上的都廣源,笑著說:“百姓怕官,有了你這句話他可以在碼頭區狐假虎威的指揮老百姓給他蓋一座豪華官衙了。”
趙興隨口問:“招兵的事情怎麼樣了?”
帥範回答啊:“大人要招收的都是良家子,要求有產業的。可現如今這種狀況,士兵都需要臉上刺字防止逃亡,良家子哪肯來當兵……對了,程憲聽了蘇公的話,打算修繕營房,被我阻止了。正旦的時候,諸軍不堪忍受,準備鬧事,我便趁機遣散了大多數軍士,如今整個廣南的武裝力量只有我們帶過來的家丁了,接下來,大人打算怎麼做?”
趙興掃了一眼船上的家丁,微笑著說:“士兵臉上刺字,那是朝廷法度,但我打算上書朝廷,准許廣南水師臉上不刺字。另外,陸上計程車兵們,臉上什麼時候刺字——我也可以把這事遺忘。但這話不能正式說出去。
招兵要招良家子,要有擔保人,要有產業,這一條是鐵律,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這是簡單真理。我們的海貿以後獲利巨大,所以必須招一些良家子才能保險。
這樣吧,我們先從士兵的服裝入手,凡加入我們軍隊的,給他一身好服裝,每十日放一天假,容許他回家省親。慢慢的,時間長了士兵們會發現我不對他們臉上刺字,穿的衣服很漂亮,薪酬又豐厚,必然會越來越多。莫心急,萬里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年年底之前我們能夠組建出三十艘大船的船隊,我已經很滿足了。”
帥範點頭稱是:“水軍至少要訓練三年,無論今年招多少人,我們的家丁才是主力。大人放心,我一定好好訓練他們。”
趙興笑著搖頭:“凡是親歷親為,那是不懂管理學,你要讓手下人幫你管理。水軍制定好訓練計劃後,其他的事讓手下做。關鍵是陸軍。我已經在廣州買下了一座寺院,打算在那裡開設陸軍學堂,關鍵是我們要把環慶學到的內容交給手下計程車兵,你回去主要主持陸軍學堂,要教出一批知道怎麼打仗計程車兵。”
帥範鼓足勇氣又問:“大人,我聽說環慶最後撥下來一批火槍,也曾聽說大人擅於使用火藥攻擊,我們廣南可不可以發展火槍兵。”
趙興一指對面的大陸,說:“我們去香港,那裡的一座小島我安置了兩間工廠,去那裡看看。”
在大約相當於現代香港銅鑼灣的位置,趙興見到的黃大三兄弟,他一見趙興,便興奮的舉著一根鐵管,呼喊:“大郎,成功了,我們終於成功了。我們做出了大郎說的槍管。大郎看一看,這是全鐵的。”
趙興將那根兩米長的鐵管拿在手中,仔細觀察。鐵管做出來了,這意味著火藥時代來臨了,他心裡很激動,嘴上說的卻輕描淡寫:“怎麼做出來的?這玩意我可想了許多辦法……”
“衝壓,大郎,我們看了衝壓機,突然想到你說的那種卷繞疊打法,便試著拿軋製好的薄鋼板繞著硬鐵棒,卷繞成十數層極致密的鋼管,在加熱中不停在鍛錘下鍛打衝壓,中間不停抽出中芯熟鐵棒,換成更細的型號,還要給鐵芯外一次次刷上石墨粉潤滑……反覆疊打後,終於做成了大郎說得無縫鐵管。而後再用一根超硬鐵鏜棍對內膛口磨圓……這不,這是我們造出來的槍管,已經試了,可以連續打兩千槍依舊不炸膛。大郎,我們還打算繼續試試,看它最多能打到多少槍。”
“不用試了,”帥範在旁邊插嘴:“中央鐵芯用石墨粉潤滑,相當於給槍管內膛浸炭,這樣卷繞做出的槍管,打兩萬槍也不會炸膛。”
“還是要試試”,趙興繼續補充,說完他又看著帥範,好奇的問:“你以前試過這樣的火槍嗎,你怎麼知道這槍打兩萬槍也不炸膛?”
帥範目光躲閃:“大人,你常常說事情要經過邏輯分析,你想,這鐵層層卷繞,透過熱衝壓粘合在一起,每層的鐵片都相當於一個個鐵箍,這樣做出的槍管要想炸膛,需要多大力量才能衝開這多少鐵箍,依這個道理推測,我們現在使用的火藥爆炸力不夠,完全不可能炸開這樣的槍管,不是嗎?”
趙興點點頭,又問黃大:“這樣的槍管每天能造多少根?”
黃大回答:“這樣的槍管制成前要經過上百次的衝壓,還要對它的膛壁進行洗圓……如果機器夠使,我們每天能做出十根槍管。”
趙興搖頭:“不夠,每天十根槍管的產量遠遠不夠,我需要每天至少一千根。要煤炭我給你拉,要蒸汽衝壓機我給你裝,要人手我給你調,必須做到每天一千的產量。”
趙興頓了頓,又說:“這個島屬於香港縣,我已經在香港縣裡做了登記,這個島一半的土地歸你所有,你就是這個島的島主。島的另一半歸我老婆家,她在島上開辦玻璃坊。從今後這座島禁止人隨意登島,它完全屬於你們兩個場子的工人,屬於你我。你們三兄弟要分出一個人來,在島上組建護衛隊,我老婆那裡也會給你調一些人手。黃大,從現在開始你就是大宋香港縣的正式居民,名下擁有這半個小島。這可是一塊寶地,要想守住這片基業,你把火槍火炮給我多造一點。
對了,我容許你島上的護衛隊使用火槍,擊斃任何不經申請隨意登島的人,哪怕他是廣東的官員。”
“火炮,最重要的是火炮”,帥範強調:“火槍只是普通兵器,而火炮才是戰爭之神,我們的新式戰船上都要佈置火炮,那些床弩與旋風炮就可以扔了,我們需要火炮。”
趙興摸著下巴,回答:“火炮戰船,這可是項新玩意,要重新設計戰船,要重新考慮戰船的重心。”
帥範笑的很奸詐:“你的那些戰船我都看了,用鐵龍骨做戰船,船的重心壓的很低,每艘船上裝二十門青銅炮不成問題,如果換成鐵炮,能裝到六十門,甚至八十門。六十門鐵炮已經足夠了,它已經可以滅國了。”
趙興望了帥範一眼,兩人愣了一會神,彼此心領神會的笑了。
等趙興重新返回大陸,已經是二月了,此時的廣南已經完全捲入了趙興掀起的開發熱潮中,各縣百姓都在招朋喚友,忙著開發荒地,而趙興從山東河南僱傭的民夫也已經達到了十二萬的數目。這些人散佈在廣南沿線主幹道旁邊,開山炮隆隆響個不停,瘋狂的整修著道路。
二月,完成了朝堂大洗牌的章惇開始行動了,他指揮戶部尚書蔡京上書,要求恢復青苗法。追贈蔡確為太師。緊接著,中原地帶發生了一場奇怪的地震,蘇州一帶發生頻繁地震,這地震震級雖然不高,但自夏至秋,貫穿了整個耕作季節。
中國人是講究天人感應的,凡是有災害都認為是政策不對引起老天發怒,所以才降下來災難。當初王安石就是因為久旱不雨下臺的,現在地震不斷,這屬於“土德”缺失,而青苗法恰好涉及百姓的土地,朝堂大臣雖然在章惇的牽制下沉默不語,但民間議論紛紛。
恰在這時,章惇最強有力的支援到了,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趙興上書,請求在廣東首先實施青苗法,並提出中原一帶地震不斷,恐怕影響百姓的收成,請朝廷容許廣南從中原地帶招募失地農民至廣州,而後廣南東路用青苗法貸款給百姓,讓他們墾荒種田。
趙興在奏摺中指出:廣南氣候炎熱,稻穀一年三熟,哪怕百姓錯過了耕作季節,到了廣南也能種一季稻穀,吃飽肚子不用愁了。等他們還清了青苗法的貸款,廣南准許他們隨意出售分給他們的土地,自由返鄉。
章惇正在被連續的地震動的焦頭爛額,國庫現在已經空了,要想賑濟中原地帶的難民他有點力不從心,這時趙興的上書簡直是對他莫大的支援,他大筆一揮,免去傅才元轉運使的官職,令趙興兼任廣南東路轉運使。而後他又覺得趙興幫這麼大忙,不能讓廣南把這筆錢全部出了,朝廷也要出點力,他下令,將山東、河南、江浙一帶失地農民編練成廂軍,整船整隊的發往廣南。路費由朝廷出。
万俟詠接到訊息後,急忙趕到趙興府上,向趙興祝賀:“大人,這下子廣東墾荒就無需大人出錢了,我們前期墊付的那些款項都可以用青苗法的錢還上,而且今後墾荒的人不再由我們付路費,這一進一出就省了一大筆錢。”
万俟詠進來的時候,趙興正趴在地上被他的兒子當牛騎,大兒子趙義(乳名)全不顧万俟詠在旁邊,依舊揮著鞭子催促父親快爬,小兒子趙敏(乳名)路都走不穩,但也隨著父親跑。女兒趙小鳳(乳名)還在奶孃手裡抱著,笑的咯咯的。
程阿珠見到万俟詠過來請示公事,連忙指揮女僕抱走了孩子,趙興這才直起腰,懶洋洋的接過万俟詠手中的邸報,笑著說:“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我就知道他早晚要實行青苗法。這下子,我們出的錢都讓青苗法背,不要怕借的錢多,今年借的錢用明年借的錢還,利息照付,年年增加。既然有朝廷的支援,那我們今年的目標不妨定高一點,爭取遷移農民達到兩百萬。”
万俟詠嚇了一跳:“大人,兩百萬,這數目太高了。”
万俟詠還不知道,現代農民外出打工每年都是數億。趙興就是打算讓中原一帶的種田好手來廣南打工,官府提供土地,提供勞動工具,稅收定的很低,夠償還青苗法的貸款就行。等到同一個農民在同一片土地上連續耕作三年,就讓他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