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二章 都想算計別人(1/2)

作者:赤虎
第一百六十二章 都想算計別人

這裡是營州的一處荒灘,海邊的土壤鹽鹼化嚴重,又時常有颶風襲擾,所以古代中國的海岸線上人煙寥寥。而營州碼頭距趙興登岸的地點有五里路程,相隔一座群山,趙興這支隊伍整理好後,由源業平帶領前隊向內陸走去。

趙興帶領的是中軍。張用堅持要帶領後軍,倒是鄧御夫這個書生膽子大點,竟然要求跟趙興走在一起。而夾溫清臣也在中軍裡,他領著剩餘的族人在前面當嚮導,趙興則跟在後面,慢悠悠的向前行。

張用雖在後隊,但他卻沒有後隊的指揮權,因為此行發動襲擾的都是趙興找來的效用,而當地民間效用組成的船隊則停在外頭,沒有登岸。張用指揮不動趙興的人,索性讓出了指揮權,這隊人的統領是一名張用不熟悉的大漢。這名大漢身上帶有濃厚的遼國味道,此前他一直躲在船艙裡,這是張用第一次見到。

中軍裡,夾溫清臣親自帶著人走在隊伍前面,整個隊伍由於嘴上銜枚,所以都默不作聲,只剩下一片腳步。鄧御夫也穿著一身倭人鎧甲,手裡拿著一柄杖刀當柺棍,看到夾溫清臣走遠了,他湊近趙興,低聲問:“籤判,這次行動恐怕不是你無心的吧?艙裡面各種武器都有,這些東西一定準備了很久。”

趙興輕聲回答:“你看出來了?”

鄧御夫悄聲答:“不光我看出來了,現如今,恐怕就張用看不出來。剛才你拿出武器來的時候,我發現夾溫清臣臉色變了,估計他也看出來了。”

“可惜他無法抽身了”,趙興輕描淡寫的回答:“如果他想抽身,我就弄沉了他族人的船,讓這兩人消失在大海。”

“恐怕他連著兒看出來了”,鄧御夫繼續回答:“他的臉色變後,曾張望了一下登州方向,恰好大人下令,其餘的船繼續向登州航行,把貨物運走,他族人乘坐的船被夾在船隊中,脅裹著走了。我想,恐怕那時他也想明白了——自己左右是回不了頭了。”

趙興笑了,笑的很溫和:“我知道,這倆人挑動我出頭沒有好事。剛才他報上人數,說是從人131名,故意沒說隨同送貨的頭下僕人,嘿嘿,那麼這些僕人就是我的人質,當然要送去登州,等事情了結再放人。夾溫兄弟若想搗鬼,我把那群人向遼國一扔,看他怎麼解釋?

你說得對,現在我們雙方都清楚對方底牌。那夾溫猛哥看似粗魯,其實也是人精。兄弟倆不知有什麼暗號,所以夾溫猛哥不哭不鬧地,很有意思。剛才他走的時候說什麼:我人不好,不是朋友,但還是很好的交易夥伴。他這麼說就是告訴我別做手腳,哈哈,我做的手腳,他們能看出來嗎?

他們明白,跟著我做下這件事,他們將一夜暴富;中途退縮,他們將死無葬生之地。所以他們無可選擇。”

鄧御夫皺皺眉頭,還想勸說幾句。這時,前哨派人來報告,這名廓爾喀武士低聲跟趙興講了幾句誰都聽不懂的藩話,趙興一招手,喚來夾溫清臣:“前方發現一個村落,可惜只有十幾個人,不過聽說有二十多匹馬。”

夾溫清臣看著趙興,迎著他的目光,一咬牙,答:“交給我!”

“我等你”,趙興在村外止步。

隊伍在小村內稍作停頓繼續向前走,空氣中飄蕩著一股濃濃的血腥味,往日習慣了在生死線上掙命的趙興,這會兒突然有點不適應血腥味了,他只覺得這血腥氣濃的令人噁心。

隊伍裡多了二十三匹馬,趙興他們帶來的行李被綁在馬上,由馬馱著前進。

不能不說,從趙興發明用箱子裝運貨物後,貨物運載的形式已經逐漸改變了,那些同趙興交易過的客商都喜歡完整的將貨物的包裝物——木箱,保留下來,然後用於裝運貨物,而那些未曾與趙興交易過的人,看到這種新式運載方式,也紛紛打製自己的木箱,用在販貨上。

木箱的長短是有講究的,馬幫攜帶的木箱體長跟馬的身體差不多,兩個箱子一左一右搭在馬背上,木箱的頂面平整,還可以堆一些隨身行李。有時,甚至大人還可以坐在木箱上,隨馬一塊走。這種方便的運輸方式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連女真人也沾染上這一習俗。

既然北方有這種運貨方式了,原本趙興還打算騰出幾個貨箱,稍加包裝後拴在馬上,但如今這打算也不需要了。士兵們抬上夾溫兄弟搜刮來的木箱,迅速綁在戰馬上,這讓隊伍的動作加快了許多,傍晚時分,營州城已經隱約在望了。

宋代營州也就是現代昌黎與廣寧附近,在這片河北平原上,營州屬於山腳下的一個城市,再過去就是連綿的大山,翻過大山就是錦州。

營州城是由遼國某位皇帝創立的,他將俘虜的三百戶漢奴放置在山腳下,替他牧馬,為了便於管治,便建立了頭下軍州——錯了,營州是個類似於頭下軍州的地方,也許是這些馬奴是遼國皇帝私人財產,也許是這些馬奴實在過於溫馴,它的行政體制雖然類似於頭下軍州,但卻沒有軍隊監管他們。

趙興可沒有童貫那麼迂腐的想法,據他模模糊糊的記憶顯示,宋朝廷聯金滅遼時,這位大太監自認為朝廷代表了最廣大漢人的利益,是漢民的最高政權,所以遼國那些漢人應該一看到宋人的旗幟,立刻跪倒在旗下,把自己的財產雙手奉上,口稱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拿去吧……結果,二十萬大軍對遼國的漢軍不做警戒,被頭下軍屠宰一空。

他知道這段歷史,所以對自己這群“北方同胞”非常警惕。故而在離營州城不遠的一處村落停住了腳步,用望遠鏡觀察著暮色蒼茫中的營州城。

營州城是個土圍子,遼人壓根沒興趣替漢人修建營牆,在他們的思想裡,大概認為漢人的城市沒有城牆最方便。那座營牆很殘破,只是一段連綿的土壘,中間還有幾個缺口,所以往來的商人幾乎沒有走正門的。

這裡四處位於契丹人的包圍下,能夠忍受契丹人的重重盤剝來到這裡的商隊很少,要不是夾溫兄弟經常需要來這裡購馬,購買漢奴家屬製作的織物,恐怕不會深入到這樣一個重圍中。而除了夾溫這支大型商隊常來走動外,那些越過連綿山脈走近營州的,都是隨身帶一個小包裹的小本江湖人。

趙興立腳的地方是營州馬營,這是專門為契丹皇帝飼養坐騎的地方。契丹皇帝在全國有一百多處類似的馬營,皇帝喜歡打獵,終日帶著大臣在草原上四處流蕩,打獵累了,便在馬營歇宿。所以馬營都有成套的宮廷裝置。

契丹皇帝對住宿條件要求不高,從流傳到宋國的《契丹行獵圖》上看,這位皇帝最喜歡的是住氈房。他住在哪,便在院中搭起氈房,所以那些空房子都是給身邊的軍隊與大臣住的,雖然很整潔,但並不高檔。

契丹皇帝的馬營平常也沒有軍隊駐紮,他隨身帶著一支數萬人的侍衛親軍,走到哪就由侍衛親軍接管警戒工作。於是,契丹皇帝不在的時候,馬營的主管就會將空置的營房租給過往的商隊,以便換一些生活費度日。

契丹皇帝也默認了這種習俗,一般他當夜打算住哪,也會提前派人來通知馬營的主管,以便馬營清理閒雜人員……眾所周知,這位皇帝如今因雪罷獵,回到了他的皇宮,於是各地馬營都輕鬆下來,成了行商的客棧。

營州屬於遼國的南京道,皇帝喜歡在中京打轉,一般很少到南京道,而營州又處在大山的邊緣,等於道路的盡頭,所以皇帝已經一百年沒來了。這種忽視使得營州的營房很殘破。

目前,營州還處於饑荒剛剛發作的時候,馬營也受到了波及,趙興很輕易的用幾件稀罕物換取了足夠的馬匹,令他的整個商隊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馬隊,而馬營的管事又殷勤的替他騰空了最靠近營州城方向的大院落,此刻,整個院落裡除了他的人,其他人都沒有靠近,這讓他無所顧忌的站在屋頂,取出瞭望遠鏡觀察遠處的營州城。

他現在拿得望遠鏡是海上瞭望用的,體型遠比當作把玩件的那件精巧望遠鏡龐大——而後者現在正在張用手裡,他舉著那件精緻小巧的望遠鏡,裝模作樣的觀察著營州城。

鄧御夫沒有分到一副望遠鏡,但他顯然對望遠鏡也有看法,兩人在前面張望,他在背後低聲嘀咕:“籤判,這東西可是軍國利器,可千萬不能落在那夥女真人眼裡。等他們上來了,你們二位一定記得收起。”

屋頂邊的樓梯傳來一陣響動,趙興快速的將望遠鏡收起,揣入懷中,張用也跟著動作,等夾溫清臣的腦袋在屋角露出頭來,兩人已作出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指著夕陽下的營州城評論著。趙興做得更像,他甚至學著孫悟空的姿態,手搭涼棚,眯著眼睛眺望。

夾溫清臣沒有爬上房頂的意思,他對屋頂上的人的做派很不以為然,撇撇嘴說:“二位,該動身了,現在動身,正好在日落時分趕到城門下,守軍來不及檢視便會放我們進去。”

“動身吧”,趙興馬上響應。

這些人重新上馬,催著馬向營州城趕去。夕陽下,守軍很奇怪的望著這支龐大的商隊。這年頭能趕著三百多匹馬,穿州過縣來到營州,那可是很不容易的。營州的前方又是榆關,走營州這條商路,還要經過無數的盤剝,所以這樣的商隊太不常見了。

幾名守門戌卒低聲交換了意見,認為這樣一支商隊既然不懼走這條商路,那麼他們運送的貨物一定價值很高,惟其如此,他們才不怕層層盤剝。所以——

一名戌卒滿臉堆笑的迎出了城門洞,笑問:“客人是哪裡人,這身打扮好是稀奇?像是傳聞中的倭商,不過,你是不是走錯了路,俺們這地方可不好接待藩商……啊,不,我們接待,客人這是打算歇宿嗎?前面都是山路,連夜趕路可不好。歇一宿吧,明日清早也好趕路。”

趙興的反應顯然也滿足了戌卒的熱情,他一揚手,暮色下幾個金光耀眼的東西向戌卒撲來,戌卒伸手去接,但只接到一枚,其餘二三十枚銅板滾落了一地。

這銅板是宋國的當十錢,它一枚抵平常宋錢十枚,所以鑄造的又大又厚。但這種錢又與真正的當十錢有所不同,它不是孔方錢,是實心銅幣。圓滾滾的滾動起來很快。戌卒一把沒接住,連忙撲到地下追著滾動的銅錢撿拾,城門口其他的幾名戌卒見了,緊跟著也跑出來“幫忙”。趙興見到他們已經跑出來了大半,他又從隨身的腰囊裡抓出幾把銅幣,灑了滿地都是。

夾溫清臣一身不宋不遼的金人裝束,一臉嚴肅的帶著商隊繼續用原有的速度向城門口趕路。等他趕到城門口時,城門洞裡已經沒有其他人,連那個主管在城門洞登記入城旅客的稅吏也跑出去搶錢。暮色越來越重了,地上的錢找起來有點費力,因為錢滾的遍地都是,誰都不清楚有多少,所以沒撿到的戌卒還在認真的尋找。

過了一會,稅吏想起自己的職責,他口袋裡叮噹作響的返回城門洞,趙興正帶著十幾個人等在城門洞裡。稅吏很為趙興的有眼色感到滿意,既然對方如此知情知趣,他也不打算為難,攤開賬簿,敷衍了事的問:“客從何來,有關引,一行多少人?貨物價值幾何?報上來。”

趙興隨手又取出一個紙捆,輕輕一掰,露出了渾圓的幾枚銀幣,他操著怪異的腔調說:“軍爺們辛苦了,每人一枚銀幣,拿去喝茶吧,剩下的算做城門稅,小人全聽從大人分配。”

稅吏眯起眼睛一打量,趙興手裡那捆銀幣足足有二十五枚左右,而城門口戌卒不過十人,加上他的隨從,也就是十四人,如此一來,他自己就能落下十一枚銀幣。

遼國銅錢少,基本上處於以物易物的商品狀態,趙興撒出去的銅板都那麼受歡迎,更何況銀元。稅吏閃電出手,數出幾枚銀幣,留給戌卒,剩下的裝進自己的口袋,然後扯著嗓子呼喊還在滿地尋找的戌卒:“都過來,這位大官人給你們一項恩典,小子們,每人銀一兩。”

聽到城門口發音聲,連城樓上唯一堅守崗位的兩名戌卒也坐不住了,他們連滾帶爬的爬下城樓,站在稅吏面前伸開了滿是灰塵的手。

這兩人稅吏沒有估算在其中,他眼巴巴的望了趙興一眼,希望趙興能再添點,但趙興卻沒有動手的意思,他笑著指點一下城門,提醒說:“天黑了,城門該關閉了。”

稅吏趕緊順竿爬:“混蛋,還不去關城門,聽大人的話,大人有賞。”

將這兩人支出去關城門,稅吏開始按人頭分配銀幣,合攏的城門讓城門洞裡黑了不少,這時趙興好心的拿出一盞琉璃燈,點著了替稅吏照明。

琉璃燈?!這客人竟然如此豪奢,隨身帶著如此精美華麗的琉璃燈,琉璃燈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