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的軍事防禦主要是扼守要道防禦的方式。
蜀軍針對性的對魏軍入蜀的三條道路進行針對性防禦。
對米倉道、石牛道和入蜀水道進行針對性的防線構造,試圖將魏軍入蜀的道路封死,讓魏軍難以入蜀,等軍糧耗盡,自然後退。
不得不說,這樣的方法很一目瞭然,但是往往越是一目瞭然的方式,就越是有用。
在魏軍還沒有做好進攻準備的時候,蜀軍先一步做好了防禦準備,各路大軍快速出動,顯示出了劉璋對蜀地遠超劉琮對荊州的控制力。
對於此,郭鵬召開的御前軍事會議上,由參謀令戲忠做了具體發言。
“蜀人在素有石牛道咽喉之稱的劍閣派兵防禦,阻斷石牛道,又在巴西郡的漢昌派兵駐守,阻斷米倉道,又在巴東郡的魚復駐兵,以水陸兩軍阻斷入蜀水道,對我軍形成全方面的針對性防禦。”
從荊州趕回的郭嘉也對此作了發言。
“蜀人意識到這是最後一戰,傾盡全力的防禦並不出乎意料,對於我軍而言,這是早就清楚的事情,如今,我軍需要做的是針對這三條防線做出反應,嘗試打破這三個防禦,進軍蜀中。”
郭嘉很明確的認為蜀人拼死防禦是正常的,指望蜀人和在戰略上無險可守的荊州人一樣放棄抵抗,基本上不可能。
益州可以守的險要關隘實在是太多了。
於是針對性的商討就開始了。
可以確定的是,入蜀的三條道路一條都不好走。
無論是石牛道還是米倉道,都要走艱難的山路,糧食轉運不易,還要應付蜀軍在關鍵險要之處的扼守,難度很大。
荊州入蜀道路也不好走,入蜀水道咽喉所在之處的瞿塘關和白帝城位置十分險要,瞿塘關甚至可以和劍閣相提並論。
但是相對於米倉道和金牛道,至少有充沛的水道可以利用,水路運糧遠比陸路運糧要方便,也就可以承載更多的兵力進入蜀地。
諸葛亮帶著趙雲和張飛就是走這條路進入蜀中接應劉備的。
蜀軍方面對這條道路也相當重視,蜀將嚴顏和蜀將吳班率領軍隊在這裡駐守,還是水陸兩軍一起駐守,人數不少,防備森嚴,要是打起來不會輕鬆。
魏軍內河水師孱弱,不佔優勢,但是幸好得到了完整的荊州水師和荊州水兵,補全了水師上的短板,足以在巴東郡和蜀軍水師一戰。
陸軍方面,魏軍自然不會擔心打不過蜀軍,只是蜀人依託優勢地形,居高臨下,對魏軍形成了地形上的壓制,對魏軍來說仰攻頗為不利。
因此,需要熟悉地形的人帶領,方能減少傷亡,還要加大對投石機的使用,可以在最快的情況下殲滅蜀人守軍,從巴東郡突破,進入成都平原,攻向成都。
對於這一條路線,郭嘉推薦了荊州降將甘寧,他認為甘寧當初就是走這條路逃到荊州來的,他對這一路的地形相當熟悉,可以大用。
荊州降將文聘、黃忠等在荊南四郡剿賊戰役之中立下功勞,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郭嘉認為入蜀之戰也可以用他們,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增加對魏國的認同感。
郭鵬肯定了郭嘉的想法,對於這件事情表示讚賞,決定在這一戰中重用荊州降將,用他們做先鋒,讓他們立功,以增加對魏軍的認同和歸屬感。
並且郭鵬進一步肯定了樂進所統轄的這支軍隊是入蜀的主力軍,是魏軍能否佔據蜀地的主要因素,擔負最主要的進攻任務,這是毫無疑問的。
倒也不是郭鵬對關羽他們的能力不信任,關羽他們也是非常優秀的將領,只是相較於水道這條進攻路線,突破石牛道和米倉道的難度都是明顯增高的。
尤其是石牛道。
石牛道是當年秦軍攻打蜀國巴國的時候所修建的行軍道路,相對而言稍微平坦好走那麼一丟丟,也是目前來說通往成都的唯一行軍之道。
不走石牛道,就沒有別的道路可供數萬大軍直達成都,那些山野小道根本不能承載數萬大軍的透過和糧草轉運。
陰平小道過於兇險,那是鄧艾在鍾會已經完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兵出險招,劍走偏鋒,是真正的無奈之舉。
鍾會只是想賭一把,鄧艾也是在賭,他們都在賭,輸和贏必須選一個,而大局在握、只有贏沒有輸的郭某人根本不會選擇那條路。
所以必然要走石牛道。
要走石牛道,必須要面對的天險就是劍閣。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這是李白親身經歷之後加上藝術修辭手法所呈現出來的劍閣之險。
而在藝術性之上,從歷史性和軍事角度來說,鍾會率領十餘萬軍隊,在突破了陽平關之後,在蜀中人心動搖的情況之下,愣是沒有在姜維的堅守之下突破劍閣。
那可是十萬軍隊,沒摻水,如此龐大的數量,佔據絕對兵力優勢,十萬人攻一關也不能攻克,鍾會幾乎陷入絕境,軍心動搖,糧草不濟。
當時漢中還有蜀軍三個據點堅守,鍾會沒能拿下那三個據點就匆忙南下,使得魏軍的進軍不穩,如芒刺在背。
鍾會本想速戰速決,快速透過石牛道進取成都,結果被姜維一招飄移甩開了鄧艾和諸葛緒,強行軍到了劍閣堵住鍾會,讓他寸步不得前進。
那種情況下,一旦退兵,前面是姜維、張翼、廖化,漢中有柳隱、蔣斌、王含,可以想象,他的退兵之路並不安全,恐怕會面臨比當年曹爽還要慘的境地。
當時,若非鄧艾歐氣傍身偷渡陰平成功,而諸葛瞻名不符實昏招迭出,白白讓出涪城重鎮,那麼滅蜀之戰是否能打下去還是個問題,蜀漢搞不好還能再苟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由此可見劍閣之險要,絕非常人所能想象。
郭鵬倒不是拿不出十萬軍隊猛攻劍閣,而是覺得這樣做意義不大,在掌握了荊州的情況下,從荊州入蜀的困難程度顯然要低於從漢中入蜀。
這也是他先攻荊州再取益州的戰略指導思想形成的原因。
所以他安排了漢中方面的三萬軍隊和荊州方面的五萬主力,為的就是在漢中故佈疑陣,分散劉璋的兵力,使得他們在魚複方面不能安排更多的兵馬來防備魏軍主力。
劉璋手下軍隊損失的很嚴重,要是他不曾進取漢中,說不定還能拿出更多的軍隊來。
但是漢中北伐之後,劉璋損失了三四萬戰兵,幾年修養也不足以讓他恢復元氣。
如今劉璋可以拿出這六萬多軍隊已經是十分勉強的事情了,現在他雖然還在繼續擴軍,但是效率值得商榷,擴軍出來的軍隊是否可以承擔大任也值得商榷。
總體看來,劉璋方面也不是沒人認為魚複方向的魏軍最為兇險,所以魚複方面的蜀軍是最多的,足足三萬。
可儘管如此,面對五萬魏軍還是略顯不足,一旦魚復縣方面被突破,劍閣和米倉道的天險也將失去最大的意義。
相對而言,漢中方面的魏軍僅僅三萬,只是和吳懿還有張任所部持平。
以蜀軍在魚複方面所佈置的兵力,明顯不能和魏軍相抗衡,因此魚複方面的突破已經成為了魏軍的主要突破方向。
郭鵬根本沒有指望過漢中方面軍可以突破米倉山和劍閣天險。
只要他們可以起到分散劉璋兵力的作用就可以了。
而劉璋的抵抗也很符合郭鵬的心意,至少有理由對蜀中的豪門士族進行一波清理,然後堂而皇之的往蜀中注入魏帝國的基因了。
也為將來開拓南中獲取更多的豐富的礦產資源奠定基礎。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