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一千五百四十一 焚書(2/2)

作者:御炎
大提高,中央集權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商業層面也會大大減少商業運輸的時間成本,也會大大提高商業效率,絕對是商人的福音。

好了,魏帝國最精英和最有財富的一群人已經充分享受到火車的便利了。

然後佔據絕大部分人口數量的平民百姓呢?

他們……目前來說需要用到火車嗎?

他們用火車幹什麼呢?

火車對於平民百姓最大的意義應該在於方便經商和方便外出打工,但是以魏帝國的商業發展水平和手工業發展水平來說……

好像意義不大。

魏帝國的商業發展水平和手工業發展水平吸納了多少人口?

嗯,反正不多。

其他耕種土地的農民們需要火車嗎?

他們用火車幹嘛呢?

觀光旅遊?

走親訪友?

以他們普遍的財力來算,他們能付得起乘坐火車的費用嗎?

魏帝國有嚴格的戶籍制度,外出需要路引。

平民百姓大部分的時間需要用來生產,春季耕種,夏季除草除蟲,秋季收穫繳稅,只有冬季稍微閒暇一些。

但是閒暇時間時不時地有徭役要負擔,青年男子還有兵役要負擔,少年兒童再怎麼也要進學。

而且他們都有土地,都有家,城鄉收入差距也不是那麼大,好像並沒有迫切的進城務工和從商的需求。

就算進城也是去距離最近的縣城,而不是東南沿海的大城市,所以並沒有大規模遷徙的需求。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土地畝產數量太低了。

忙活一年到頭,打上來的糧食交了稅以後養活幾個熊孩子還是有些難度的。

逢年過節扯幾塊布做件衣服吃點好的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花錢坐火車到外地,光吃糧食不掙錢養孩子……腦子有泡?

如此看來,平民百姓估計是指望不上了。

只靠精英人士和最有錢的那麼一小撮人,能攤平研發成本、火車執行成本、鐵路修築成本和後續的養護成本嗎?

官員公務出行肯定不能自費,軍事方面的運輸肯定也不能讓軍隊士兵掏錢不是?

所以這成本還是要算在商人頭上。

那一張票要多貴啊?

萬一比馬車長途旅行還要貴的話……會有那麼多人坐火車嗎?一車廂能拉滿不?

如果這群人都不能攤平成本實現盈利,那麼政府就要不斷地往裡貼錢,貼錢,貼錢……

以魏帝國主體為農業稅收輔助為商業稅收的財政收入模式,打造遍佈魏帝國國土範圍之內的鐵路線,維持執行,能支撐多久呢?

火車帶來的利益和付出的代價,二者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嗎?

郭鵬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研究一下怎麼提升土地畝產好了。

這才是真正在提升生產力不是?

耕作技術,耕作效率,耕作面積,以及肥料,這一系列行動所瞄準的提高糧食畝產的目標,才是真正的在提高生產力。

生產力不能獲得全面提高,僅僅獲得一兩件器物,反受其害。

而且如果一定需要的話,郭鵬更希望得到的是大棚技術,而不是其他的什麼技術。

有了大棚技術,小冰河對於魏帝國來說就真的不是一個過大的威脅了。

當然,這樣的現實也讓郭鵬感到失落。

鉗制思想,愚民弱民,以穩固統治,這當然有正面的意義,比如讓這個國家更加穩定,少一些動亂,少死人,大家都能活得開心。

只是鉗制思想的發展,限制新思想的誕生,到底不是什麼好事。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生產力。

如果魏帝國能擁有更強的生產力,新的思想就能夠流傳起來了,可魏帝國的生產力受限,經不起新思想的衝擊和社會結構的瓦解。

小冰河侵襲之下,需要一個強勢的政府用國家政令作為手段,在漫長的歲月裡進行南糧北運的大工程,並且控制成本,控制糧價,在魏帝國人口上漲的大環境之中,確保神州大地的和平穩定。

魏帝國一旦分崩離析,戰亂和寒冷必將摧毀民眾賴以生存的農業體系,到時候死人的數量會成百萬上千萬,災禍不亞於東漢末年。

生產力……生產力……生產力……

郭鵬念念叨叨著這三個字,一揮手,把手上的魚食全部撒入池塘之中。

他知道自己不能繼續做更多的事情了,他要改變這個世界,首先要從最底層入手,從最基礎的地方入手,從生產力入手。

空有思想沒有生產力,就是空中樓閣。

所以。

深深的嘆息之後,郭鵬選擇了妥協。

第二天,郭鵬下令學部把刊印完成的樣本格物學教科書全部送到泰山殿,一本也不許留。

然後自己只留下三本,剩下的全部都堆在泰山殿宮門口的大院子裡,讓伺候自己的內侍們將其全部焚燬。

內侍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但還是按照太上皇的意思去辦了。

於是所有已經完成刊印的試行版格物學教科書都被付之一炬。

望著熊熊燃燒的火堆,郭鵬攥緊了手上僅剩的三本。

親眼看著自己的心血消失在火焰之中,郭鵬內心十分平靜,無喜無悲。

火焰熄滅之後,郭鵬盯著內侍們把一切痕跡處理乾淨,而後回到宮裡,拿出一個盒子,把這三本嶄新的格物學教科書放於其中。

郭瑾那裡的一本就讓他留著傳給後代皇帝,而這三本,郭鵬打算留著,到時候,讓工匠們做一下防腐處理,然後帶到自己的陵墓裡陪葬。

千百年以後,若是自己的陵墓被毀,以至於需要被髮掘,那麼再由後人把這本初版格物學教科書公之於眾。

既然這個時代無法和這樣的思想完成匹配,那麼,就讓這樣的思想隨著自己的死亡長眠於地下吧。

希望它們重見天日的時候,那個時代已經擁有足夠的生產力可以接受這一切。

郭瑾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不動聲色,沒有去找郭鵬。

他只是默默的把自己手上這本孤本留在書桌上,打算把它定義為僅限皇帝閱讀,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閱讀的禁書。

旁人的思想開不開明不要緊,但是作為皇帝自己,本身肯定要有開明的思想,什麼書都要看一看,獲取足夠的資訊差。

可別真的覺得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是真的,是可以限制皇帝的存在。

皇帝自己要知道,舉頭三尺……有個屁!

郭瑾這個皇帝做的越來越像樣、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