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襲來,諸葛亮到處奔波,麾下主要官員也跑來跑去解決問題穩定人心。
此時此刻,最慶幸的莫過於之前那些主動選擇了關停自家小鋪的小商販們。
他們看著城中洶湧的倒閉浪潮和欲哭無淚的商戶們,想起諸葛亮的苦口婆心,不由得為自己的選擇感到慶幸。
他們選對了,提早放棄果然還有生路,一條道走到黑,那就真的完蛋了。
而與之相對,那一批沒有選擇關停而是咬牙堅持的,到現在為止也只剩下兩三家還在硬撐著不倒閉,其他的全都崩潰了,被迫放棄了。
然後背上了沉重的負債。
不得不說,經濟危機的兇險之處他們是充分的體會到了。
總有些人慶幸,也有些人後悔莫及,但是無論如何,他們都還有口飯吃,不至於餓死。
諸葛亮最慶幸的也就是這一點。
處理政務的閒暇時,他和錢益交談這件事情,就提起了他們之所以可以應付得來這樣洶湧的危機,主要就是因為農民有土地。
“城外農戶有土地,城內經商者多數都是一家之中富裕的勞動力進城經商,想著多賺一些錢財,給家裡人改善生活,一邊種地,一邊經商,兩不誤。
所以就算商鋪倒了,他們沒了錢,還要償還朝廷貸款,但是他們還有土地,土地還會持續不斷的長出糧食,他們就有償還貸款的可能,不會因此失去生計。
所以說,他們都有土地,是咱們能度過這次劫難的重要原因,如果土地兼併如前漢一般劇烈,如此這般的劫難,又不知道是如何餓殍千里的場面了。”
諸葛亮搖著羽扇,滿臉慨嘆:“太上皇平滅天下諸侯、豪強,分田地予萬民,登記造冊,設屯田農莊,嚴懲兼併土地之權貴、官員,才有如今我等涉險過關的基礎啊。”
錢益也深有感觸,連連點頭。
“那些沒了生計的人沒活可做,要是連土地都沒有,家都不存,又該如何生存呢?若是那樣,怕是官府也沒有錢賑災,沒人管他們吃飯,他們不是餓死,怕也只能落草為寇了。”
“落草為寇都是輕的,重的,就是再一次的黃巾之亂了。”
諸葛亮說起黃巾之亂,讓錢益愣了片刻。
他想起了他的出身。
他的父親,就曾經參與過青徐黃巾起義。
主要是沒土地,又遇上天災,啥也沒有了,為了不餓死,就跟著黃巾軍大鬧青徐,殺了不少豪強權貴,還殺了不少官員,搶了不少東西。
前漢初平元年、二年,青徐黃巾軍被時任青州刺史的郭鵬鎮壓,除了一部分逃到了兗州之外,大部分都成了俘虜。
他父親就是作為俘虜參與屯田,數年之後被大赦,獲得民籍,獲得土地,在青州安居樂業,成為了一個青州居民,再然後就生下了他。
他們一家子生活在青州,在郭鵬的羽翼下安穩生活二十餘年,沒病沒災,也沒餓肚子,完整經歷了郭鵬的一系列改革,享受到了完整的改革紅利,讀書認字,一點都沒落下。
最後,他等到了科舉考試時代,透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進入財政部就職,數年低階官員履職之後,被外放北庭都護府主持當地財政部分部的工作。
對於他父親來說,自己是一個黃巾賊,而黃巾賊的兒子居然能夠搖身一變成為帝國官員,這簡直是做夢一樣的事情。
他穿著官服回到家裡報喜的時候,老父親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啊揉啊,眼睛都揉紅了還不敢相信,以為自己在做夢。
當然,這不是夢,這是真的,真實存在的事實。
他的兒子真的做官了。
父親苦了一輩子,就為了吃口飽飯,面朝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
當然後來他也如願以償吃上了飽飯,甚至還能吃撐著,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所以對於這一切真實的改變,親眼目睹全過程的錢益非常清楚。
於是他微微嘆息。
“是啊,黃巾之亂不能再次出現了,太多無辜的人因此而死掉了。”
“對於能否扛過去,我已經沒有擔憂,太上皇已經為我等打下不敗的根基,只要這根基尚在,我等就立於不敗之地,最多受點皮肉之苦,北庭都護府,一定能保全。”
諸葛亮握緊了手中羽扇,眼神無比堅定。
而與此同時,郭鵬已經離開鎮西都護府,順著山南商道來到了安南都護府轄區之內,準備看一看司馬懿是如何應對這一波經濟危機的。
雖然說郭鵬對他的行為多有不滿之處,但是仔細想想,身為一個官員,用各種手段往上爬,倒也是無可厚非之事。
哪有人真的對名利無動於衷,一心為公不為自己呢?
指望人人都是諸葛亮是不現實的。
郭鵬深刻的明白這一點。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還是渴望名利的俗人,因為俗人太多,聖人太少,所以想要辦成事情,只有依靠團結俗人,最大限度發揮俗人的力量。
千古,也唯有一個諸葛亮。
司馬懿毫無疑問是名利場上的一個俗人,為了家族,為了他自己,他始終會前行在名利場上,始終是一個俗人,這沒什麼不好。
對於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皇帝怎麼看待,而是皇帝怎麼利用。
能用的好,他就是個治世能臣,皇帝水平不夠那是皇帝的鍋,不是人家自己的鍋。
想上進難道有錯?
後人厭惡、看不起司馬晉主要是它身為大一統王朝卻敗給胡人敗的那麼慘,沒盡到自己大一統王朝的職責。
人家大一統王朝固然驕奢淫逸魚肉百姓,但是人家好歹打外戰不慫,對付外族總是打的轟轟烈烈、打的他們哭爹喊娘。
司馬晉倒好,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八王之亂打的轟轟烈烈,然後就給人家滅了,狼狽的逃到了江南,禍及全民族。
身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立國五十年就輸的那麼慘,那麼醜陋,也是少有。
對於司馬懿本人,郭某人是沒什麼偏見的,他只是想要看看這個被諸葛亮誇讚的能吏到底能如何帶領安南都護府度過危局。
司馬懿當然是個能吏,以他的能力,在中央主導一部實權並不是問題,作為宰輔真正執掌大權也難不倒他,所以經濟危機固然可以讓他一時的手忙腳亂,卻無法擊垮他。
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絕非常人所能比較。
他沒見識過經濟危機,也不知道經濟危機長什麼樣,讀的書裡也沒有描述過經濟危機到底是什麼,所以朝廷告知到他危機將要來臨的時候,他也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正常政令去執行。
執行這個政令就好了,對於危機,一心塑造一個嚴肅、神秘、威武形象的司馬懿並沒有任何瞭解。
等危機真正到來的時候,司馬懿才恍然大悟——經濟全面下行、衰退原來是那麼恐怖的事情!
過了好幾年好日子的安南都護府的人們對於經濟危機的到來最開始是沒有意識到的,只是覺得最近來到他們這裡消費的人少了不少。
或許是路上耽擱了吧?
他們如此想著,然後等啊等啊,等啊等啊,始終沒有等到他們想要等到的那些人。
於是有些人撐不住了。
大部分商戶的經營規模並不大,現金流不多,撐不住那麼高的日常流水,沒有客人上門消費,每天都是虧的,各種成本支出讓人心碎,小門小戶根本支撐不住。
之前安南都護府強行關閉的是連這些小門小戶都不如的劣質商戶或者還沒開始營業的商戶,而這些小門小戶也不見得就比那些被關掉的商戶要好到什麼地方。
只是司馬懿和任永覺得不能繼續關了,繼續關引起民間反彈,引起民間暴動,和警隊產生衝突,到時候那個事情就不是龔允能兜得住了。
甚至連警隊都不一定兜得住,鬧不好還要安南都護府的駐軍出動,那司馬懿的仕途。
司馬懿和關羽的關係一點都不好。
而且關羽的軍銜和爵位都得到了提升,之前一場政治風暴裡還得到了皇帝郭瑾的青睞,司馬懿就更不敢招惹關羽了。
再者說了,沒有之前的事情,司馬懿也不敢和關羽產生什麼衝突,他兒子關平就在皇帝身邊帶兵,關係親近,本身又是元從老將,在魏軍之中的地位很高,那裡是他司馬懿得罪的起的?
也就是職權所限,關羽無法干擾日常行政,駐軍點也不在城池之中,兩人才沒有什麼交際。
關羽非常不喜歡和文人官員來往,據說他好畫素來都不太瞧得起文人官員,兩人沒什麼來往,沒有衝突,當然,也沒有什麼好的交情。
他當然不可能是司馬懿的助力。
司馬懿堪堪完成了朝廷的命令之後就坐等危機來臨,想著輕鬆解決掉這次危機,積攢政績,看看能不能回到中央。
結果危機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以安南都護府首府寧彌城中較有名氣得酒肆大盛酒家的倒閉為導火索,徹底引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