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一千一百三十四 郭珺的分數

作者:御炎
郭鵬讓趙雲關注一下的那個王平的捲紙被趙雲送到了郭鵬的手裡,連帶著他的考核成績。

第一天的體力比拼是第一名,記九十八分,第二天的軍事技能比拼就往後排了,分數只得到了六十一分。

第三天的筆試倒有點出乎郭鵬的意料,拿了四十二分,並不是他猜測的零分或者少少的七八分。

郭鵬看了看他的答卷,發現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學到了孫子兵法的某些篇章,居然還能寫一篇小短文,寫的勉強還算可以。

雖然字數不夠,字也寫的醜,對一些軍事常識的理解也有偏差,四十二分還是比較中肯的。

綜合排名排到了六百多名,果斷落榜。

擠在他前面的基本上全是首陽山講武堂的考生和一些退伍士兵,倒也有一些講武堂的學生和退伍兵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超過王平。

靠著一股子蠻勁兒,王平居然能比某些不夠優秀的講武堂學生還有退伍士兵要更強一些,的確是個可造之材。

就讓他去首陽山講武堂學習三年吧,學習出來之後,肯定不再是現在這個樣子。

算他運氣好。

郭鵬笑了笑,讓人去安排,讓王平入讀這一屆首陽山講武堂。

這一屆首陽山講武堂也是擴招之後的第一屆,為了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

講武堂肯定不能只是五百人規模的,先擴充到三千人規模,然後再慢慢擴張人數,或者增添分校之類的。

反正最開始講武堂建造的時候就沒有衝這區區五百人去建造。

再怎麼精益求精也不能只是五百人不是?

考試結束之後,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閱卷和最後的分數公佈。

這一點上,文舉的關注度果斷比武舉要大,這也是傳統所致,一時半會兒改不了。

閱卷層面,因為今年考生特別的多,多到了驚人的地步,所以閱卷官的人數也要相對應的倍增。

太學還是沒有開放,所有閱卷官被分別安排在太學內的各個角落的建築裡進行閱卷。

閱卷的規則也要發生改變,一名考生三份卷子,每一份卷子都要分開來批閱,一群考官只負責批閱一份試卷,其餘兩份交給另外兩批人來批閱,互相之間不得有任何交流。

因為考卷數量大,所以考官的數量也增加,每一份卷子的考官還要分成七個組,各自負責差不多一千份考卷的批閱。

閱卷官是朝廷裡有學問的官員和太學裡有學問的老師組成的,基本上全部上陣,而因為大部分考題都有標準答案,按照標準答案閱卷的話,速度還是很快的。

閱卷時間差不多一個月,一個月之後才會公佈考生的最終成績。

錄取考生分作三批次。

郭某人參照後來的一些規矩,第一檔次只有三人,分別為狀元、榜眼和探花,第二檔次人數規定為一百人,第三檔次人數就多了,按照這次錄取人數八百人來看,前一百零三人之後全是第三檔次的。

他也因此給了規定,第一檔次為三人,第二檔次為一百人,第三檔次則不限人數,主要看朝廷需求,或者是學生的優劣程度。

學生素質好,那就多錄取一些,學生素質差,也絕不矮子裡面拔將軍,這是一個原則。

緊張的閱卷工作就此展開,郭鵬沒時間盯在裡面,就讓太子郭瑾代替皇帝日日巡視太學閱卷程序,日日督查,日日彙報給皇帝知道,避免途中出現任何意外。

閱卷官也是很危險的職位。

閱卷官在閱卷期間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離開閱卷場所的,要是被人知道閱卷官在閱卷期間和外人有過來往和接觸,那問題就大了。

那是要一查到底的。

從閱卷官本人,再到周圍的知情人和太學內的巡檢官員還有禁軍,那都要查個通透,一旦查出問題來,郭鵬就說了兩個字,重罰。

究竟是什麼刑罰,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反正可以肯定的是,沒什麼人願意接受這種重罰。

整個閱卷過程之中,還是有不少人關心在意這件事情的,因為參加考試的人當中也包括有他們的子弟。

很多朝廷高官有兩個兒子以上的,都讓他們的其餘兒子來試試科舉考試的深淺,試過之後,就要開始推動除了兩個兒子之外的兒子們努力讀書學習,爭取考過科舉考試了。

高官顯貴才有蔭二子入仕就職的資格,其餘中層官員和廣大低階官吏根本就想都不要想,所以必須要促進自己的孩子努力讀書學習本領,爭取考過科舉考試。

這第一次考試就相當於是試水,各家各戶派出優秀子弟前往試探性參戰,能取得戰果最好,不能取得戰果,感受一下戰場氛圍也不錯,算是積累經驗。

當然,沒有誰是真的不在意考試結果的,就連郭某人都一樣在意郭珺能在這場考試中取得第幾名的成績。

於是在閱卷臨近尾聲的時候,郭某人讓許靖秘密把郭珺的卷子從閱卷官那邊抽了過來,看了看分數。

總分三百,郭珺拿到了二百八十五分的高分,總分上讓郭鵬很滿意。

基礎知識上,五經也好,算術也好,農業天文地理災害也好,都是皇家教育的重點。

郭珺從小被嚴格施教,五經和算術這些書面學科那是從小就開始學習。

五經自然有教材,算術教材是郭鵬親自編撰,參考了九章算術和自己記憶裡的一些東西,編成了算術教材。

其後的歲月裡,那是大考小考屢屢不絕,理論上絕對不會輸給任何人。

其他的天文地理啊,農業知識和預防災害的知識等等,也是教育的重點。

至於實踐,皇室子弟十五歲開始會被逼著每年三月和六月都要親自下地勞動至少十天。

穿粗布衣服,吃老農吃的粗茶淡飯,還要住在草棚裡。

三月是參加春耕,勞動十五天,六月是參加鋤草除蟲,消滅地裡的災害,確保夏糧和秋糧的豐收。

雖然說象徵意義居多,但是十五天的憶苦思甜,也能讓他們多少體會一下農民的辛苦,至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曬雨淋是怎樣的苦楚。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