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七章 可行性設想

作者:樣樣稀鬆
銘摘下拳套,很愜意地長出了一口氣,好久沒親自動的頭三名哼哼唧唧在地上或坐或躺,可憐巴巴地望著他。

“別裝熊,都起來吧!”吳銘轉身拿了條毛巾擦了擦汗,“下面我帶你們去練習潛伏狙擊。”

“頭兒,您以後下手能不能稍微輕點呀!”馬志超揉著屁股站了起來,“我的屁股都被摔成兩瓣了。”

“屁股本來就是兩瓣。”吳銘白了他一眼,“再說,我給你摔成八瓣怎麼樣?”

“別,別。”馬志超一臉苦臉。

“你是不是姓楊?第二隊的?”吳銘指了指一個下巴上有道疤的學員,“幹嘛這麼拼命?”

“報告教官,我叫楊振華,是第二隊的學員。”楊振華立正回答道:“全體學員都希望能得到您的親自教導,我也不例外。”

“呵呵,我也教不出花來。”吳銘擺了擺手,“教學科目是我和各位教官審定的,你們嚴格訓練就能得到好成績,換我教,除了多受皮肉之苦,也沒什麼特別。”

“即便如此,我也會天天跑進前三名。”馬志超邊向身上背裝備,邊欽佩地瞅了眼吳銘,“這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激勵,由抗日英雄劉將軍親手教導過,這到外面一說,該是多長臉的事情呀!”

“長臉,我看你是腫臉還差不多。”吳銘笑道:“要是挺不住,就別跑那麼快。也給別人一個捱揍的機會。”

第二批華僑隊員,也就是在印度受訓地那一批,眼看便要畢業回去了,在吳銘的安排下,十個老隊員留在了學校,十個參加了南洋機工隊,他們就是火種,不斷地在南洋青年中灌輸獨立建國的理想,擴大華人獨立民主黨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中國,東南亞海外華人出錢出力,支援中國抗日運動。由陳嘉庚領導的南僑總會號召青年回國抗戰,當時有四萬名東南亞華人。毅然離家棄親,回中國參加抗日戰爭。

當時中國非常缺乏司機,沒人會駕駛運輸車,結果軍火與軍糧的補給便出了問題。一批南洋青年。懷著滿腔熱血,響應南總會號召,報名參加抗戰部隊。他們都是一批司機,在危機重重的中緬公路。負責運送軍需品支援最前線部隊。他們便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他們先參加軍事訓練,考取一級駕駛員軍階後,正式被編入抗日軍。身披軍服、手持槍彈。肩負運輸軍需品入前線重任。他們人數眾多。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且他們熱血、年輕、思想進步。象獨立建國這種激進的主張,更容易在他們身上得到響應和擁護。

吳銘不僅盡心盡力地教導華僑隊,而且他還給遠在馬來亞半島奮戰地肖明華帶去了建議,就地成立臨時軍校,囤積物資,發展軍事力量,避免與日本人打硬仗儲存實力等等。並且趁史迪威還沒被趕走,吳銘依靠與他的良好關係,盡最大的努力地試圖將華僑抗日義勇軍直接由盟軍統一指揮,成為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力量。希望藉此獲得盟軍地武器物資補給,雖然現在還未成功,但美軍的態度已經有所鬆動,而且這將與義勇軍的下一次行動是否成功有關,也作為美軍考察的一個依據。

經過這一陣子與南洋華僑子弟地交流,再加上吳銘自己的研究,他發現華人要在南洋獨立建國的困難要比原來想象中的大很多。

首先,從地理上講,現在地南洋一帶並沒有特別確切的國家疆域確定。後世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現在都是英國地殖民地.包括馬來半島河加里曼丹島地北部。加里曼丹島則被英國與荷蘭分割。北部屬於英國,稱為馬來西亞地組成部分;南部屬於荷蘭,稱為荷蘭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的組成部分。這就是現在被呼為“馬來西亞聯邦”地國家,由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四個部分組成,前兩個部分在馬來半島,後兩個部分在北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被荷蘭佔領。

這些土地上的華人移民最多,加起來約有兩千多萬,土著則是馬來人以及馬來人的分支。華人移民主要分佈在現在的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

,馬來半島的中國人超過一半,加里曼丹島的中國人四分之一,這便引起英國殖民者很大的不安。於是,英國人一貫是聯合當地馬來人,在政治上迫害華人,排擠華人。

南洋華人長期受到歐洲殖民者和當地土著的雙重壓迫,迫切希望有自己的祖國不是滿洲清國,滿洲清國不但對國內中國人不信任,而且對海外中國人恨得牙癢癢。因此當中華民國成立的時候,受到了南洋華人的大量資助,很多國民黨元老級別的人物,都是出生在南洋中國人。有的南洋中國人甚至宣佈獨立,加入中華民國,組建“大中華民國”,但旋即被歐洲殖民者鎮壓了。孫中山也多次提到要向南洋擴張,中華民國政府甚至承認南洋所有華人血統的中國國籍,在南洋選舉國會議員,在新加坡建立南洋大學,用漢語培養南洋華人子弟。南洋中國人在抗日戰爭時期紛紛支援中國政府抗戰,因此受到了日本的殘酷迫害。

吳銘慢慢有點明白英國佬的招數了,新加坡能獨立建國,這完全是英國佬的詭計,將華人最多的地方從馬來半島分離出去,剩下的馬來西亞的華人比重便大大降低,馬來人便能長期把持政權,和英國人一起欺壓佔少數的華人了。

這不僅是一場嚴酷的軍事鬥爭,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治鬥爭,複雜程度可想而知。但最最重要的還是南洋華人的決心和思想,依靠虛偽貪婪的英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馬來亞,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只有靠自己的努力,用流血犧牲來爭取自由民主的權力才能成功,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毛ZD的論斷真是至理名言。

那麼,先在南洋華人中樹立起這種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思想,然後才是軍事上的堅決鬥爭。其次,在國際大勢上也是有利的,英法和荷蘭等歐洲殖民主義帝國在二戰中受到了重創,而且美國在二戰中的戰略政策是拳頭向兩邊打,既打擊法西斯主義又打擊殖民主義,前者威脅美國自身的安全,後者妨礙美國資本和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所以才有羅斯福總統著力扶持中國成為四大國之一,德國一投降,日本人還在頑抗,杜魯門總統就停止租借法案,連已經進入英國港口的美國貨船也被勒令返回。缺少食品、燃料的英國人度過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冬天,公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甚至還不如戰爭年代。英國內閣當時哀嘆:這真是歷史上最冷酷無情的決策

從1945年二戰結束一直到1948馬歇爾計劃實施,整整三年歐洲都籠罩在絕望的氣氛之中,數千萬人口靠聯合國善後總署和紅十字會提供的救濟物資活命,各個政府都面臨被左翼力量推翻和國內饑民暴動的雙重威脅,無法也無力恢復海外的殖民統治,英、法、荷等老牌殖民國家也是如此。

在此期間,越南、緬甸、印尼等相繼宣佈獨立,唯有馬來亞,順從地被英國佬所擺佈,直至英國佬露出了爪牙,華人抗日軍才紛紛走回森林中,重新拿起武器進行自衛鬥爭,但被突然襲擊後,聲勢已大不如前。以至最後不得不與馬來亞聯邦政府談判,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條件,只有五分之一的華人獲得了公民權,馬來人則享有很多特權,至此華人和印巴人淪為二等公民。

南洋華人立國首先那些大家族大富豪其實是不可靠的,他們有家有業,在殖民政府裡有的還掛了職,所以真正能起核心作用還是年輕人的軍事組織和政治組織的結合體。只要不沾GCD的邊,美國人不摻合進來,哪怕只是表示同情和中立,這場鬥爭實際上在1949年中國內戰分出勝負前就有成功的希望。

吳銘認真地將自己的想法和論斷寫在筆記本上,這已經是他的一個習慣,想到一些便記一些,最後再總結歸納,或者與南洋華僑子弟們討論研究,將它們完善充實,畢竟南洋現在的情形,吳銘並不是很瞭解,只有在那裡土生土長的,才能知道這種設想是否切合實際。一個人的抗日 不慚世上英,意氣紫霓生 第一百零七章 可行性設想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